黄丽敏,马洪升
(1.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643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610041)
食管癌1378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黄丽敏1,马洪升2
(1.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643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食管癌发病情况,侧面了解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食管癌发病情况,探究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998年及200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且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共1 378例,逐项查阅病历,收集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007年食管癌患者性别比例及食管癌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与1998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部位上,1998年与2007年均是中段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部位食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年食管癌平均发病年龄较1998年增大,女性食管癌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男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98年比较,2007年食管癌患者早诊率(0~Ⅰ期)明显上升,Ⅱ期患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均集中在Ⅱ~Ⅲ期,女性中晚期(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年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有所增加,各食管癌病理类型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男性患食管癌的可能性较女性大,且女性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患者,应根据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食管肿瘤; 肿瘤/病理学; 年龄因素; 数据收集; 四川
食管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1]。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均超出世界平均的一半以上,且发病率、病死率也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本研究通过分析1998年及200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食管癌住院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究其临床病理特点,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280例,以及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要求的食管癌患者1 098例作为研究对象,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1.2 方法 食管癌组织学分型依据《实用外科病理学》,将食管癌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黏液型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并将腺鳞癌、癌肉瘤、腺棘细胞癌、未分化癌等少见的病理类型归入其他类。食管癌分期参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统计时将ⅡA及ⅡB期归入Ⅱ期,ⅣA及ⅣB期归入Ⅳ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378例食管癌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2.1.1 性别比例、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比较 2007年食管癌患者男女性别比例(6.57∶1)与1998年(5.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1,P=0.214)。从病理类型来看,1 378例食管癌患者中,鳞癌患者共1 230例(89.3%),鳞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1998年食管癌各病理类型构成比与2007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部位上,1998年2007年中段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部位食管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998年患者发病部位与2007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 年龄分布比较 所采集食管癌患者资料中,食管癌发病年龄29~90岁,平均(58.6±15.7)岁,2007年平均发病年龄较1998年增大。总体看来,>50~60岁年龄段食管癌发生率最高。见表2。
2.1.3 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1998年280例食管癌患者中,行手术治疗患者178例,除去未报告临床分期资料的患者8例,有明确病理分期的手术患者170例。2007年1 098例食管癌患者中,行手术治疗患者424例,除去未报告临床分期资料的患者6例,有明确病理分期的手术患者418例。与1998年比较,2007年0~Ⅰ期患者所占比例(早诊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P=0.04),Ⅱ期患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P=0.02),Ⅲ~Ⅳ期(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602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583例,未报告的患者19例。2007年淋巴结转移率与1998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2,P=0.143)。见表3。
表1 1 378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
表2 1 378例食管癌患者年龄分布情况[n(%)]
表3 食管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表4 不同性别食管癌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2.2 食管癌相关特征之间的联系
2.2.1 不同性别食管癌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食管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5,P=0.292)。男女患者均集中在Ⅱ~Ⅲ期,但女性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7,P=0.032)。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1.0%,男性淋巴结转移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2,P=0.115)。见表4。
2.2.2 不同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 不同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9,P<0.01),且各个发病部位均是男性患者占多数。在食管下段癌中,女性所占比例最少,显著少于其在上段和中段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段和中段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2,P=0.389)。不同发病部位各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3,P=0.797)。各个发病部位均是鳞癌患者占多数(>95%),各年龄段鳞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P= 0.801)。见表5。
2.2.3 行手术治疗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602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有明确报告临床分期的患者有588例。上、中段食管癌均以Ⅱ期居多,下段Ⅲ期略多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7.723,P=0.021)。下段食管癌中晚期患者构成比高于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7,P<0.01),且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最大,上段最小。见表6。
表5 不同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n(%)]
表6 行手术治疗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n(%)]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多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中高发。我国处于世界上食管癌相对高发的地带,全国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平均水平位于恶性肿瘤前列。有研究发现,四川地区食管癌病死率由1994年的15.69/10万逐渐上升至2003年的20.17/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3]。
食管癌患者发病一般以男性为主,世界各地基本相同,高发区男女比例相近[4],为1.38∶1~1.6∶1,低发区差异较大,男性为女性的5~10倍[5]。有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发生与环境、饮食、吸烟、食管癌家族史及C型行为等有关,男女的影响因素有别,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6]。此外,有研究表明女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要优于男性[7]。
食管癌很少发生在40岁以下的人群,本研究中年龄40岁及以下的食管癌患者比例为2.6%,低于文献报道的8.2%[8];食管癌患者发病年龄为(58.6±15.7)岁,食管癌发病率一般从40岁开始升高,发病率最高年龄为50~60岁,50岁以后发病者占80%,食管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人食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9]。
食管癌的好发部位一般来说以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本组1 378例食管癌患者中,除去未报告病变部位的患者115例,有报告明确病变部位患者1 263例,其中中段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与文献[10]报道相符。我国食管癌多系鳞癌,一般占90%以上,其次为腺癌和小细胞癌,腺鳞癌、癌肉瘤、恶性色素瘤等所占比例较小。本组患者食管鳞癌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小细胞癌及腺癌,与文献报道一致。
本组资料显示,2007年食管癌的早诊率较1998年有所上升,由1998年的2.9%升至2007的9.8%(表3),略高于国内相关报道[11]。在部分食管癌高发区,早期就诊患者增加,食管癌5年生存率已达40%。而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12],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30%[13],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14]。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加强二级预防工作,宣传和普及食管癌的防治知识,加强人群普查,定期进行食管镜检查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客观上可以发现主观感觉不明显的早期患者,将会大大提高早诊率。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7.7%~70.0%,尸检发现淋巴结转移率为44.7%~75.0%[15],本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1.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组男性和女性在淋巴结转移率上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淋巴引流以纵向为主,本组资料显示,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55.8%),上段淋巴结转移率最低(29.7%)。但也有文献认为,发生在上段的癌肿更易产生淋巴结转移[16],考虑与淋巴管的分布和引流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手术时上段癌附近淋巴结不易摘取有关。
本研究仅对在本院住院的食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且仅统计了1998年及2007年的患者资料,尚不能充分反映四川地区的食管癌现状,但可侧面反映本地区食管癌发生的一般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李建平.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乃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解剖与临床,2005,10(4):303-305.
[2]赫捷.规范化诊治是推动我国食管癌临床和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肿瘤杂志,2012,34(4):241-244.
[3]胡容.1994-2003年双流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6):712-715.
[4]侯浚,贺宇彤,孟凡书,等.磁县1974年~1996年食管癌发病率分析及趋势预测[J].癌症,2000,19(6):609.
[5]王福生,单际平,蒋丹斌,等.食管癌发病特点的变化[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11(3):256-257.
[6]石晶,彭洋,丁树荣,等.河北省居民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454-457.
[7]邵明雯,孙婧,马兰,等.女性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7):608-613.
[8]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54.
[9]张冬坤,苏晓东,张旭,等.青年人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9):868-870.
[10]吴满意,任景丽,杨鲲鹏,等.541例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67-168.
[11]朱孔平.14521例胃镜资料食管癌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91-92.
[12]郭雪蓉,王国平,丁悌,等.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1):13-16.
[13]OhigashiY,ShoM,Yamada Y,etal.Clinicalsignificanceofprogrammed death-1 ligand-2 expression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5,11(8):2947-2953.
[14]吴铁鹰,张峻青,刘永兰,等.三种治疗模式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2):9-11.
[15]邵令方,高宗人,卫功铨,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41-46.
[16]陈跃军,邹求益,朱广,等.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9):835-837.
Analysisof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of1378 patientsw ith esophagealcancer
Huang Limin1,Ma Hongsheng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Digestion,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Sichuan 643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Digestion,West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4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of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inWest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to know about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Sichuan province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 ethods A totalof1 378 patientswith esophageal cancer admitted in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in 1998 and 2007 were selected.All the clinicopathologic data and 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erm by term.Results There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gender and various pathologicalpattern proportion ofesophagealcancerbetween 1998 and 2007,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 Concerning the pathogenic location,themid piece esophageal cancer prevailed.Compared with other sites,itwas statistically sig nificant in difference(P<0.01).The onsetage in 2007 was older than thatof1998.The quantity ofmiddle and terminal cancer in female patientswith esophageal cancerwas lower than thatof themale.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It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mean attack age,themale and female quantity in lymphaticmetastasis,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mpared to 1998,the early diagnosis rate of the patientswith esophageal cancer(0-Ⅱphase)in 2007wasraisedwhileproportion ofthepatientswithⅡphasewasdeclined,which had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P<0.05). The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focused onⅡ-Ⅲphase.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patients involved inmiddle and terminal cancer(Ⅲ-Ⅳphase)was less than thatof themale,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In the late 10 years,themean attack age hospitalized inWest China Hospitalof Sichuan Universitywas increased but the pathological pattern ofesophagealcancerbarely varies.Themen aremoreeasily suffering from the disease than thewomen,which should carry out countermeasures toprevention.
Esophagealneoplasms; Neoplasms/pathology; Age factors; Data collection; Sichuan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09
A
1009-5519(2015)09-1305-03
2014-12-09)
黄丽敏(1984-),女,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E-mail:2294201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