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鲁蒙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畜牧工作站 026000
锡林浩特市肉羊品种主要以乌珠穆沁羊为主。按照功能区划,构建肉羊产业格局,北部苏木镇以养殖乌珠穆沁羊为主,南部国有农牧场以乌珠穆沁羊和少量经济杂交羊为主。2014年牧业年度存栏地方良种肉羊118 万只,占大小畜存栏数的80%,其中基础母羊71.2 万只、种公羊1.86 万只。累计建成标准化畜群950 户、种公羊生产专业户70 户、种公羊集中管理嘎查(分场)32 个、培育肉羊养殖合作组织91 家和肉羊规模养殖场23 家,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羊场和合作社有12 家,具备可提供3000 只种公羊的能力,为加快地方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促进杂交改良,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数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2006年以来,全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种公羊的更新淘汰、集中管理和引进扩繁等措施,加快推进乌珠穆沁羊的选育工作,提高了个体质量和生产性能。据统计,乌珠穆沁羊繁成率、能繁母畜比重和良改比重分别达到110%、58.5%和99%以上,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种公羊合格率达到78.4%,种公羊生产专业户所用种公羊全部达到特级,基础母羊群合格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畜群所用种公羊全部达到特一级,基础母羊群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养羊业逐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羊的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通过少养精养确保牧民稳步增收,达到草畜平衡目的,减轻了草场压力,合理解决了草畜矛盾。
(1)加强组织领导。锡林浩特市成立地方良种肉羊选育提高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年度实施方案,逐级落实责任目标,明确工作任务,使地方良种肉羊选育提高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了加强种公羊鉴定技术力量,每年举办两期乌珠穆沁羊鉴定技术培训班,培训畜牧工作人员和牧民200 余人(次)。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进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开展种公羊年检、鉴定和更新淘汰工作。成年种公羊分别在所在苏木镇场和畜牧工作站建立档案。每年对所有成年种公羊进行年检,对不合格的做好标记,有计划地淘汰更新。对育成种公羊进行鉴定,合格的佩戴耳标、建立档案,不合格的坚决淘汰。
(3)加大后备种公羊生产。每年4月份从当年生产公羔中第一次选留后备公羔7000 只左右,7月份进行第二次筛选,选留5000 只左右,并做好标记。后备公羔70%来自种公羊生产专业户,30%来自标准化畜群。第二年7月份,对上年选留的后备公羔进行鉴定,合格的佩戴耳标、建立档案、留作种公羊,不合格的淘汰。
(4)加强种公羊生产专业户和标准化畜群整群工作。每年7~8月份,畜牧工作站组织技术人员完成70户种公羊生产专业户和950 群标准化畜群的整群工作,对达标的专业户颁发全盟统一制作的《地方良种肉羊种公羊生产专业户》证书,对不合格母羊加大出栏力度,并建立健全档案。种公羊生产专业户羊群基础母羊的合格率达到90%,标准化畜群的基础母羊合格率达到80%。使用种公羊全部达到特级、一级。
(5)加强种公羊集中管理。制定《种公羊集中管理实施细则》《种公羊管理办法》等制度,种公羊管理采取牧户种公羊由嘎查(分场)统一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种公羊管理档案,记录所管理种公羊的等级、年龄、耳号等基本信息及流动使用情况,提高种公羊饲养管理水平。牧户使用种公羊采取种公羊发放登记制度,详细记载每只种公羊每一年度轮换使用情况,确保了牧户每年更换一次种公羊,种公羊使用年限达到5~6年。使用期间,要求牧户做好饲养管理。配种期结束后,由嘎查负责统一集中管理。
一些牧民对地方良种肉羊选育提高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基础母羊饲养管理滞后。近几年虽然发展了一批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羊场和牧民专业合作社,但是数量较少,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小等问题存在,不能满足全市优质种公羊需求。良种繁育推广、良种监测体系功能和作用不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推广装备较差,手段落后,种羊培育、推广和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后备种畜的选留方面,有些牧民只考虑眼前利益,把品质优良、体格体重大的羔羊提前出栏,剩下的勉强留做后备畜,导致畜群整体质量提高缓慢。
加大优质种公羊的培育力度。根据全市肉羊基础母羊存栏数量测算,每年绵羊种公羊需求在2 万只左右。只有种羊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满足肉羊生产的发展需要。做好综合配套服务。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繁育、人工授精、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饲养管理。公母比例保持在1∶35 左右,可采取种公羊轮换放群或夜间放群、白天分群等配种方式,缩短配种期,提高受胎率。加强妊娠母羊后一个月和带羔母羊前两个月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羊的膘情和羔羊最佳生长发育期的营养。加大种畜鉴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技术人员的地方良种肉羊种畜鉴定技术培训,壮大种畜鉴定技术队伍,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为地方良种肉羊选育提高工作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