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苗苗,王立仁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因素探析
上官苗苗,王立仁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明晰其内容确定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内容的确定,这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所必须思考的主题,更是促进其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要件。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育的目标,抑或是学生个体的实际,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时所必须认真考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目标;学生;规律
当前,学术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影响因素的思考和研究都显得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度、解释力和说服力。因而,探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影响因素所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析,是我们开展内容研究的前提性反思和理论上的根基探寻,这既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底蕴和科学含量的理论诉求,也是增强其生命力与效果的实践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所承担的、旨在促进个体实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不可分离,离开了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因而,其内容的确定必须将社会的发展需要纳入其中,也即是说,社会的发展需要时刻都在影响、制约甚至是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社会发展需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与土壤。
社会的发展需要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之中。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社会需要中发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而来,自然产生于一定的社会需要之中,没有社会的需要就不会产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不会产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正是社会需要不断向在社会中生存的人,提出了在思想、道德、规范、礼仪、秩序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和需要,才使人们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逐步开展了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逐渐催生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社会需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于社会的需要中,这在一定侧面上,也反映出了它的服务性与被需要性,那么自然而然,它也是为社会需要的发展而服务,为社会的需要而存在着。人类历史的实践证明,虽然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在各个时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其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但在为社会需要服务这一点上却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只有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同时,任何教育内容的设定,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一种教育内容被这样设定,而不是被那样设定,都是有其充分的理由和逻辑依据的。同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定与编排,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要为一定的社会发展所服务,被一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而当被设定和选择的内容无法满足服务社会发展这一要求时,往往就会被社会所抛弃,而新的能够服务于一定社会需要的教育内容则会出现、取代原有的教育内容。
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势必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源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其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原始社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可使用的工具也非常的简陋落后,人们只有依靠群居才能正常地生活,但要获得鱼、兽等自然物并非易事,因此,在人们的渔猎活动中逐渐培养出了合作、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团结等良好品德,这也使原始社会时期的德育在内容上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到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着生产资料,他们宣扬“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渐培养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以“忠”和“孝”为代表内容的自我修养为主。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转变,逐步走向社会化,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不断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科技活动和商品经济活动的劳动生产者,必须“具有大生产观念和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品德和思维方式,具有主体性及自由、平等、民主和法纪观念,具有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2],这也相应地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不断发生变化,倾向于竞争、公平、合作、效率等,从而适应社会大生产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变化与要求。由上可知,伴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总是相应地发生调整、修改和完善。
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变化的动力。一方面,社会需要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提供社会基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上的、技能上的,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既包含个人层面的,也包含社会层面的。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还是社会层面上,都脱离不了社会需要这个客观现实。脱离了社会需要的教育内容,是虚无缥缈的,是经不住任何实践检验的。社会的客观现实,如社会发展对人的规格与要求、社会的发展阶段等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重要现实依据,也只有立足于社会需要的现实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是符合实际的,更是有效的。二是社会发展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物质支持基础和条件。其教育内容的发展不是虚幻的,是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等都是其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获得物质基础和条件,为其内容的发展、完善提供发展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获得现代精神文化和实践的基础。三是社会的需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目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是不一致的,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则始终是各个国家在各个时期共同的追求。正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社会需要与社会发展诉求的各种追求与满足,才使其内容日益丰满与科学。因而,社会的需要既是其内容不断发展的目的追求,更是其内容不断发展的动力。
教育的目标总是在大方向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确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客观的,更是直接的。教育目标的内容、属性和层次都直观地影响着其教育内容的确立,成为影响其教育内容确定的直接性因素。
教育目标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基本布局。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这一教育目标内容进行分解,在根本上就是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实践活动,在大方向上与教育目标具有同向性与一致性,也就是说,它从根本上仍然是服务于教育的整体目标的,是促进、辅佐教育的整体目标能够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从最终目的上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围绕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展开的,是其通过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从构成上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归属于教育整体目标中德育目标部分的内容。毫不夸张地说,教育的整体目标,从总的方向上,作为一种无形的“指挥棒”,影响着、决定着和指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和设计的基本布局,其必须在这一范围和布局内进行规划。教育整体目标的内容,从具体的内容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取舍,对其内容的选择、设计和编排都做出了一定的规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能在这个框架和方向内进行选择和编排。脱离了教育的整体目标的内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教育整体目标内容的指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失去了其确定的依据,更失去了发展的规划。
教育目标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虽然教育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实践活动,但是各国却在教育的内容、目标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教育目标问题,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育的阶级属性,同时,教育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其自身也恰恰直观地表明了其阶级立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在教育目标的阶级属性上,也必然是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有”新人。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培养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教育目标上的阶级属性,不仅仅标志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决定着由哪些内容来培养人、造就人,也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问题。因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教育目标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为政治导向等。由此可见,教育目标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属性,而阶级属性一旦确立,便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取舍、设计规划与编排要求。因而,教育目标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目标的层次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这里的教育目标,将从三个层次上呈现,这三个层面的教育目标,从高到低、从抽象到具体,将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览无余地置于我们的研究视野之下,以便于我们研究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一是教育的整体目标,即高层次性、宏观性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宏观性和概括性以及普遍适用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中层次、直观性的教育目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适用性。三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低层次、具体性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一般来说,教育目标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它们都是教育行为活动的指向或者结果上的追求,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首先,教育的整体目标从总体上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大方向。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带有方向性的最高目标,是各个层次的教育活动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基本宗旨。教育的整体目标作为一种方向上的指引,从总的架构与布局上,规约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在总的方向上能够满足教育整体目标的质量要求。因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以教育的整体目标为导向和指引。只有依据教育的整体目标,我们才能更为透彻地明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究竟在追求什么,最终又要实现什么。可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与教育的整体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直接性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依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自始至终发挥导向、凝聚、纠偏和激励的作用”[3]182,是教育整体目标的进一步呈现,并依据教育的整体目标而制定,并带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取向,前者是满足后者实现的具体通道与桥梁,并在目标指向上向后者靠拢。后者则是前者的归宿与追求,前者在后者的导向下开展,是前者进行内容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再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具体因素。目标是前行道路上的指明灯,有着指引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是如此。其在更具体、更直接、更细化的方向与内容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要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其作为一种具体化的“导”与“引”,详细地规定着内容的进展程度、设定情况,影响着教育内容的具体化与细致化设定,是教育内容实施与开展的基本依据。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指向的是学生,他们是进入教育视野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一旦进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之内,就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要素,成为必须接受教育的“人”。必须承认,作为对象的学生,他们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体现于教育过程之中,并且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倘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开启学生这一主体性,其教育力量就无法在学生那里发挥作用,更不可能有根本意义上的教育效果。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学生并不是教育过程中可以任意摆放的“物”,而是“人”,因而,学生的自身实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时必须要考量的个体性因素,也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贯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得到认可与践行。因此,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品德发展规律、学生的需要和问题,都是制约和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其内容应该选择和可能达到什么样的规格与要求,都取决于是否考虑到了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首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人的思想既是社会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又是人脑的生理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是人的思想的加工厂。人脑是特殊方法组织起来的物质器官,这种物质机能的发展和人的年龄增长密切相关”[3]180。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的过渡,身体的各个器官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已经先后达到成熟水平。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生理活动也迅速得到发展,心理机能得到加强,心理结构日趋完善,个性的心理倾向趋向逐步稳定,学生的个人喜好、兴趣,自身的气质、能力、性格也渐趋日益完善,特别是自我的独立意识、自我的教育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得到加强,这些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也为学生自觉、有效地去接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提供了身心条件。相应地,其教育内容的规格、设定和组织,也必须根据各个学段、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忽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接受能力状况,盲目地安排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超越或滞后于学生应有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思维发展过程,这既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难以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必须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把握和理解内容要求,并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和践行内容要求。”[4]
其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程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完善到完善发展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3]62。一般而言,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为两个过程:一是理性化过程,即在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并以此形成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即“内化”过程。二是社会化阶段,即根据个体所形成的思想政治观念而行动的过程,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即“外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理性化和社会化过程,在一次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直到相对稳定和成熟”[5]。在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要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也要强调学生的自我践行;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道德的成长,更要关注其理想信念的培养;既不能偏离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和阶段,也不能超越和落后于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性与过程性。
再次,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接受程度如何的重要保障。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就在于是否对学生的问题有所解决和对学生的合理需要有所满足,因为只有解决了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才能使教育内容真正地走入到学生心里,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承认、认同并接受其教育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其教育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如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可以说,学生的这些需要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正如马克思曾说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6]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正纳入学生的问题,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际交往的更广泛,学生总是会碰到升学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对自我发展的把握问题、恋爱问题、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协调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直接面对和将要面对的问题。“既有思想层面的,也有思想指导下的实践践行问题。”[7]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不理想,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去反思,当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对学生问题的忽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重要因素。同样,脱离了学生的问题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完善、不健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从而信服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之,达到其教育内容的要求。因而,对学生问题的自觉关注,对学生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影响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
可知,社会需要、教育目标、学生个体实际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三要素:社会的发展需要产生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内容,是影响其教育内容确定的现实性因素;教育目标从总体的布局上、阶级属性上以及目标层次上对其教育内容进行规约,是教育内容确定的直接性因素;学生的自身实际,即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是影响其教育内容确立的个体性因素。它们三者相互联系、密切结合,共同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其教育内容确定的重要性影响因素。
[1] 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6.
[2] 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8.
[3]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郑敬斌.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建设构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7.
[5] 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8.
[7] 客洪刚.基于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05.
Analysis on Determination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ANGGUAN Miao-miao,WANG Li-ren
(Department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It is either requisite theme of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or essential element of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explor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analyze what the certain factors of that are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with these factors. As a whole,all of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object of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 individual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en they determin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fluential Factors;Object;Students;Regular Pattern
2014-12-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KS019)。
上官苗苗(1987-),女,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王立仁(1954-),男,吉林舒兰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G41
A
1001-6201(2015)04-0217-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