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利,周 翡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有突出的成就,他反对浮靡,提倡朴素;反对艰深晦涩,提倡平易通俗,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备受后人推崇。林逋有诗云:“纵横吾宋是黄州”[1],体现出王禹偁在宋代文坛的显著地位。后世的许多宋诗选本注本,收录王禹偁诗为数不多,互相对比发现,不同选本对所选诗作的注释多有出入,让人疑惑。本文拟对其中的四首诗的注释加以辨析,以其获得正解。
畲田词(其一)
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2]716。
关于“劚孱颜”的注释。《宋诗一百首》收录这首诗题为《畲田调二首》,此为第一首,云:“劚(竹 zhú)——锄土。孱(蝉 chán)颜——就是‘巉岩’,高山。这句说,大家一齐用力去砍高山上的树。”[3]1《宋人七绝选》里“劚”写作“斸”,注释云:“斸:掘掉,砍去。孱颜:山高的样子,这里指山上的草木。”[4]5《宋诗绝句精华》注云:“砍掉高山上的树木(用来烧灰)。劚:砍,斫。孱颜:同‘巉岩’,高峻的山。”[5]35
首先看“孱颜”的注释。查《汉语大词典》得“孱”字第六个注释,解释为通“巉”,高貌,参见‘孱颜’。由此查“孱颜”一词,有四个解释,一为参差不齐貌,二为斑驳陆离貌,三为险峻、高耸貌,四为高峻的山岭。《宋人七绝选》明显取的是第三个解释,《宋诗一百首》和《宋诗绝句精华》取的都是第四个解释。由于此诗说的是“畲田”,畲田是一种耕种方法,先将草木烧成灰作肥料,趁灰尚热时下种。以此做依据,再根据三本选本对整句诗句的解释,那么可以判断,三本选本都将“孱颜”引申指山上的树木。
其次看“斸”字的注释。“劚”是“斸”的异体字,因此在各种选本中收录这首诗时此字有所不同,《说文解字》中没有“劚”字,但在《汉语大词典》中可以查到。许慎《说文解字》云:“斸,斫也。”[6]301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释“斫”字时云:“斫,砍击。王筠《句读》:‘(斫)为动字,而又为斤斧之通名。’”[7]《汉语大词典》查“斸”字,云其亦作‘劚’,有四义,一为锄头,二为掘,三为斫、砍削,四为刺。上面已经说过,“孱颜”皆引申指山上的树木,那么在这里“斸”字应取第三个解释,译为斫、砍削的意思。由此可见,《宋诗一百首》中译为“锄土”便为不妥了,并且与其对整句诗句的解释也产生了矛盾,实为一个错误。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2]734。
关于“原”的注释。《宋诗一百首》注云:“原树——原野上的树木。”[3]3故该本中“原”译为“原野”的意思。《宋诗精华录》注云:“原:平原旷野。”[8]《宋诗精华》注云:“原树:生长在原野上的树木。”[9]7故该本中“原”同为“原野”的意思。《宋诗评译》中没有就“原”一词单独作注释,但从其译文中“呵!这原野、树木、小桥、村庄”[10]一句,亦可以看出“原”指的是“原野”。而《宋诗名篇赏析》中明确将“原”注释为“原来”[11],其赏析部分里并没有关于这一句的相关论述,因此无从去探究著者将“原”注释为“原来”之因何在。结合前句分析这一联,综合各本的注解,可以看出其讲述的意思是诗人为何在吟着诗的时候忽然感伤了起来,因为这里村落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和故乡中的太像了。由此,《宋诗名篇赏析》中将“原”注释为“原来”可谓不妥,让人不得其解。
寒 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2]722。
关于“惆怅”的注释。《宋诗一百首》云:“惆怅——不满意。”[3]3《宋诗精华》注云:“惆怅:失意,感伤。”[9]5这两本选本中,注释明显不同。许慎《说文解字》云:“惆,失意也。怅,望恨也。”[6]221查《汉语大词典》“惆怅”一词,有四种注解,一为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二为惊叹,三为轻率,四为仓猝。而同被收录于《宋诗一百首》中的《村行》“何事吟馀忽惆怅”一句,有“惆怅”注释为“感伤”之意[3]3。结合以上所查,再综合全诗分析,“惆怅”也实应作“感伤、失意”解,整句诗的意思是,当了个团练副使的闲官也不要伤感满怀,还可以替别人撰写碑文赚取稿酬来买酒喝。这句话不免是王禹偁的自我调侃,抒发其对被贬商州、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故《宋诗一百首》中对此词的注释可谓不甚到位,不够精确。
春居杂兴(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2]722。
关于“和莺吹折数枝花”的注释。《宋诗绝句精华》注云:“‘何事’二句:春风为何不能相容,非要吹走黄莺、吹折花枝?”[5]35《千首宋人绝句校注》里认为后两句诗似寓谪居而不见容于当政之意,并引用了《蔡宽夫诗话》中对这两句诗的评析云:“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诗如上略)。其子嘉佑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破相近。’因请易之。王元之欣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12]《宋人七绝选》收录此诗题为《春日杂兴》,注云:“后两句说:为什么春风容不得让桃杏来点缀一下我家的庭院,竟伴和着莺儿的啼鸣,吹折了几枝桃花杏花?”[4]4以上可见,后两种选本中的注解为一致的。若依《宋诗绝句精华》中所解,“黄莺”与“花枝”为并列关系,同为“春风”吹的对象,那么问题出现了,“吹折”这一动词,当针对“花枝”而言,岂能说“吹折”黄莺呢?再回看其译解“吹走黄莺、吹折花枝”,不免就显得牵强了,这是硬生生将“吹走”这一词语加了上去,却无法与诗句相融合。
笔者认为“和”字当作“伴和、附和、响应”解。在这里,莺儿应是“主谋”,春风则为“帮凶”。查《花鸟诗歌鉴赏辞典》,发现写黄莺的诗歌里大多把黄莺写作正面的形象,作为报春的使者,其啼鸣通常都是婉转动人的,即使不是积极向上的形象,也没有用来指反面形象的,但以此作为唯一的准则,认定黄莺绝对不是用来指坏的方面的,也是不妥的。《花鸟诗歌鉴赏辞典》评雍裕之《残莺》时提到:“但应该指出,花闲莺懒并非是花鸟自身的情态,‘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闲’与‘懒’实在是诗人主观情绪的投射。”[13]因此,结合王禹偁被贬商州的苦闷心情可以看出,诗人所写的“莺”是喻指远在京城朝堂之上的那些权臣与小人。这就和屈原在其《涉江》中把作为鸟类的燕雀乌鹊比作奸臣与小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诗人苦闷的感伤之中,黄莺的叫声不复动听婉转,反而是权臣小人惑主害贤的谗言,而春风也不复温暖柔和,竟在莺儿的“指使”下,狠心把花枝吹断。诗人已经将其主观情绪都一一化入了意象之中,让人深深体味出其被贬后极度郁闷的心情。
现如今,关于宋诗研究的注本译本不断涌现,虽说都大同小异,但要全面读宋诗,便要连小异也不能放过,必须通过多种注释选本的相互参证,方能得出最能还原诗人本意的理解。但在看待这众多的宋诗选本时,也要秉持客观、谦虚的态度,既要尊重其研究成果,又要带着审视客观的态度去比较阅读,如此才是正确的读书和研究的方法,才能体现出严谨的学术精神。
[1]林逋.林和靖诗集:卷3[M].沈幼征校注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29.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二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诗一百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4]毛谷风.宋人七绝选[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5]岳希仁.宋诗绝句精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许慎《说文解字》[Z].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13.
[7]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下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7:2050-2051.
[8]宋诗精华录[M].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2:16.
[9]邓南,陈明贞.宋诗精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10]木斋.宋诗评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11]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4.
[12]吴战垒.千首宋人绝句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33.
[13]张秉戍,张国臣.花鸟诗歌鉴赏辞典[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