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疗养院开展研究型建设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22 01:50:17潘淑君周建祥李瑞斌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疗养院研究型疗养

潘淑君,周建祥,李瑞斌,余 迪

(本文编辑:史新中)

建设研究型疗养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加快推进疗养院转型发展、质量建设的一项创新实践[1]。2013年6月,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被总部确定为研究型疗养院建设试点单位,按照总部有关要求进行认真部署,着眼使命任务,树立以人为本、内涵建设、转型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规模与内涵相统一、优势与特色相支撑、质量与效益相促进的方法路子,取得初步成效,人才、学科和科研等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现将主要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坚持高起点筹划,努力开创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新局面 受领任务后,疗养院立即成立以院长、政委牵头的研究型疗养院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利用网络、报刊等途径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形成上下齐抓的工作格局。机关和各科室迅速行动,精细制定试点方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总部下发的《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实施方案》和《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目标任务框架》等指导性文件,深刻理解加强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指向,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具体要求及奖惩措施,在全军率先启动研究型疗养院创建工作。

1.2 坚持高要求备战,扎实推进疗养院军事斗争卫勤准备 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扎实开展“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备战意识,牢固确立“当兵为战、训练为战、疗治为战、科研为战”的思想;深入推进战斗精神培育、战备建设、训练演练、骨干培训和信息化运用等“五个常态化”建设;科研工作向打仗聚焦,积极开展海空勤人员体能维持与恢复、训练伤的预防和恢复、现代战争的创伤康复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实战化训练,坚持年初组织机关干部集训,年中组织岗位练兵比武,年末组织拉动演练考核,卫勤保障能力在大项军事演训活动中经受了检验,2014年疗养院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1.3 坚持高质量服务,不断提高疗养院多元化保障能力 把服务保障作为中心任务突出出来,积极研究创新保障模式,围绕“优先保障、优质服务”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整体服务”、“一次保障、终身受益”以及“第一时间、到点到位”三个服务理念,创新了“疗医双向”互动组合模式、特勤疗养“全维保障”模式、全方位全程服务模式和文化疗养模式等四项服务保障模式[2],其中“特勤疗养全维保障模式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特勤疗养规范化制度和体训示教片在全军疗养院推行;大力发展特色疗养技术,重视中医养生、慢病矫治、理疗体疗、亚健康干预、心理治疗等学科建设,推进疗养工作从生活保障向医疗服务延伸,常规疗养向专病疗养延伸,生理治疗向身心康复延伸;高度重视疗养服务质量提升,积极开展“服务质量年”活动,从服务条件、标准、评估、奖惩等方面入手,制定涵盖疗养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机关工作服务等不同专业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机制。2014年因疗养院服务保障工作突出被总部表彰为“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

1.4 坚持高标准抓建,着力提升疗养院综合竞争力人才、学科和科研作为研究型疗养院的核心指标,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疗养院的党委工程,制定实施《杭州疗养院人才培养规划》,推行医院、疗养院双向流动、双岗任职,选派126人参加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表彰科技创新优秀人员;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展研究生培养,目前已有33人顺利完成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转入临床研究,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在学科建设上始终坚持以研究型疗养院试点任务为牵引,用品牌树形象,用特色促发展,拓展高端协作平台,与安徽医科大学合作建成全军疗养系统首个地方大学临床学院,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建立全国首个健康管理教学试验基地,与解放军总医院合作承担国家“863”课题,与美国阿勒格尼总医院脊柱外科合作成立杭州临床研究基地,实现全军疗养系统对外协作4个首创[3]。在科研协作上强化联合立项、联手攻关,树立“大科研观”,走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走开院区之间、科室之间协作攻关的路子,用“大课题”攻关牵引,实现“大课题出大成果、大课题育大人才、大课题获大经费”的良性循环,获得了国家“863”课题、全军“十二五”计划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军区重大课题等一大批高质量研究课题[4]。

2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 建设进度与理论要求还有差距 研究型疗养院建设作为新兴理念,疗养机构还缺乏深入准确的理解,实践探索中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还不够明确,对比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标准,疗养院试点建设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上级部门在业务指导、人才引进、经费支持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2.2 保障能力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 面对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伤员的伤势、伤情、伤类呈现出的新特点,在核化生、微波、激光等新概念武器伤的治疗和康复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保障大批量战创伤人员康复的能力仍比较弱;涉核疗养刚刚起步,在专业人才培训、医疗设施设备的引进、服务保障内容细化等方面与形成保障能力还存在不小差距。

2.3 学科建设水平与目标定位还有差距 疗养院优秀学科建设覆盖面还不够广,在技术研究、保障方法手段创新和形成自主科技成果等方面都与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军队医院发展相比,疗养院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实际困难,骨干流失多、人员补充少;在科研成果方面,疗养院医务人员回顾性、总结性研究较多,高水平学术成果和特色技术项目少;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实现立足疗养搞科研、科研成果反哺疗养建设的目标。

3 几点思考

3.1 健全完善研究型疗养院全面建设的理论体系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是一种创新的疗养院管理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从外延扩张粗放经营向内涵质量精细管理建设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需要疗养院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加强理论体系和目标要求的研究和完善。

3.2 充分搞好研究型疗养院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今年本疗养院新增了康复和涉核疗养床位,要根据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保障任务新特点,围绕“研究型疗养院”的目标定位,组织专家研究和修订学科发展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分配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促进各学科科学稳健可持续发展。

3.3 注重提升研究型疗养院服务内涵及服务品质围绕保障打赢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高龄老干部疗养保障模式,研究制定在职干部短期休假疗养保障方案,对特勤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体检、疗养、训练、康复和鉴定,综合运用现代医学以及自然、物理、理疗、体疗、心理和中医等疗养康复方法,提高慢性病和职业性疾病的康复疗养效果,实现疗养人员生理、心理、体能、智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统一,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5]。

3.4 全面改善研究型疗养院基础设备设施条件利用疗养机构编制体制调整的机会,积极申请经费进行疗养用房新建和改造。按照硬件设施不低于社会服务行业机构,文化内涵高于地方同等行业标准,进一步改善疗养设施条件,美化营区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让疗养员感到温馨、周到、安全、便捷;继续发展和引进一批具有休闲、营养、调节、娱乐等具有综合保健功能的特色服务项目,真正做到让疗养员吃得营养、住得舒适、玩得开心、获得健康,使疗养院成为广大官兵和老干部难忘和向往的军内福地。

3.5 大力加快研究型疗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发挥信息力在疗养院管理中的“倍增器”作用,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包括岗位管理、业务培训、资质审查、教学科研等内容为一体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人员、薪酬、福利、成本数据的动态管理;建立包括药品耗材、医疗设备、后勤物资等内容为一体的实时监控体系,实现对所有保障物资的供应计划、预算监控、采购入库、出库消耗全流程管理;升级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引入“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疗养院业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6]。

[1]宋启哲,董茂生.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的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4):328-329.

[2]葛殿蕴.军队疗养院建设现状与发展构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32-33.

[3]李爱萍,董晓敏,吴立虹.疗养院多科室联合运行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342-344.

[4]董茂生,宋启哲.合编医疗单位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4):363-365.

[5]王 俊.军队疗养院优质服务的“五个一”模式[J].东南国防医药,2007,9(3):220.

[6]刘世宝.刍议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5):411-412.

猜你喜欢
疗养院研究型疗养
城池——三亚疗养度假酒店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2-27 08:34:42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军事文摘(2023年12期)2023-08-18 07:17:26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森林疗养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36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0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0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38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