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2 00:54张晓冬马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居艺术设计校企

张晓冬,马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晓冬,马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本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资源整合、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对服务地方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与成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家纺产业链;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室

“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近几年,南通家纺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南通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南通海门叠石桥和通州志浩家纺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销售、集散基地之一,对国内外家纺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是根据服务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依据《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家纺业的转型升级要融入大家纺、大家居理念,要加强‘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等专业会展平台的打造”的要求,以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为核心,整合了室内设计技术、广告与会展专业资源构建的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群。如图1所示。

图1 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面向家纺产业链的专业构成示意图

一、建设内容与路径

1.创建“四共创”校企合作机制,解决校企协同育人问题

与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根据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融合的要求,紧扣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主线,共同探索形成“四共创”校企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共创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对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共创科技研发中心,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共创品牌推广中心,将文化创意与家居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品牌;共创就业服务中心,推动就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深化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室”为主体,依托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平台,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项目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通过制定《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企业驻校工作室管理办法》《“工作室研学”课程管理办法》《高职校企共建艺术设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与绩效评价》等制度办法及建立工作室绩效管理系统等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共建具有真实职场氛围,集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驻校工作室、教授工作室、标准车间、研发中心,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运营管理模式、操作规范带进课堂,实现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对接,实现工学结合,解决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满足专业群内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推行大类专业招生,构建“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解决学生职业变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推进按专业大类招生,进校一年后选择专业方向的机制改革,既满足学生按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学习专业的需求,又实现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人才分流的培养。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进行行业情况分析,了解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分析,进而总结提炼出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几个专业共性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各专业方向性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学习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公共平台+专业方向”,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专业群发挥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设置“工作室研学”作为高层互选课程,学生利用必修课以外的时间,在各工作室完成项目任务,经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各工作室结合不同的项目特点,制订个性化的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该课程在二年级开始设置,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选择。

4.形成专业群资源共享机制,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以专业群各专业的通用技能与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整合各大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家居艺术设计校内共享型实训基地”;结合家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按照“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分类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师资团队资源共享: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通过跨界培养、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实现校企之间、专业之间师资团队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校企优化整合共同建设由数字化素材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家居艺术服务平台网站等构成的开放式专业群数字化资源系统,供院校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共享、共用,为校内学生和企业员工业余时间的碎片化学习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服务。

表1 专业群课程体系表

5.成立“家居艺术设计事业部”,形成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解决了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南通家纺产业链的发展,学校在“南通新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部成立了“家居艺术设计事业部”,下辖9个师生项目工作室,经营业务从家纺产品设计拓展至家纺包装设计、广告设计、陈列设计、网店美工等,为家纺产业链提供全程服务。事业部兼有教学实训和生产经营的双重职能,既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提供生产与技术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事业部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与学校之间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事业部经理由专业群负责人担任,教学人员和生产人员实行交叉任职、一岗双责。事业部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妥善处理了实践教学和生产经营两者间的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事业部充分发挥“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优势,涵盖了南通家纺产业的主要项目与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套技术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成团队,承接企业的项目任务,全程参与整套工作流程,按照工作任务单完成产品与制作的任务。实训项目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这种强调工作过程体验与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市场运营意识。事业部先后承担了江苏省工业设计机构培育项目、南通市纺织品与服装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示范企业项目、现代大家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省市级纵向项目。

二、特色与创新

1.校企“双主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机制的创新

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共同探索与实践了共创“人才培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的“四共创”合作机制,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机制落到了实处。

2.“平台+多个专业方向”课程开发理念的创新

对应产业链、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开发了满足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构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了专业群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改革。

3.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开放的功能,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学习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同时为社会企业人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使资源库效益最大化。

4.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与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创新

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专利申请、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大赛、作品转化为产品等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在真实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培养了创意、就业能力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建设成效

专业群通过搭建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平台+方向”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建设资源有效配置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共享开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推进第三方评价及以企业、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突显了学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为南通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融合培养了大量企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主体单一、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度不够、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创新创意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职业变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够等问题。

通过建设,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地方产业链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为100%,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工作室研学》课程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优秀案例;各类大赛获奖频频,铜奖以上奖项达200余个;获“南通高校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及“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南通市家纺艺术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单位。

[1]张晓冬.基于产业链构建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初探[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6):443-447.

G642

A

1673-0046(2015)3-0166-03

2013-2014年度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批立项科研课题高职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JY2013-14-59

猜你喜欢
家居艺术设计校企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星.云.海》
《花月夜》
台北家居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