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严 檀秋芬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客观要求。该文从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培训体系、教师的实践能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土建专业自主招生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社会服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237-02
现代高校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纽曼的“知识传播之地”。高校的内涵已大大拓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校主要三大职能,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应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显示,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就应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实行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程度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高等学校提升自身的发展应体现在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此,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安徽省所处的经济地位、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人才、知识、实用技术的需求更迫切,因此,对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更为强烈。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涵盖广义的社会服务与狭义的社会服务。高职院校的科学技术、发展人才培养以及直接社会服务等可归纳为广义的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则体现为高职院校在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实质性的、经常的、服务性质的活动,是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及技术优势和实训基地的优势,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更好地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联合企业进行科技攻关,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推动区域和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使高职院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促进中心,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新内涵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得以明确:一提升高职院校的辐射力,应超越区域性,辐射到区域外;二提升社会服务新内容,高职院校应积极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本区域再就业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辐射并带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发展,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趋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质量优良,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2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积极适应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筑工程学院根据土建专业的特点,结合学院的特点和优势,依托行业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研究,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提升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与对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高校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从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宗旨,依托行业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为地方建筑行业与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文化服务等。
该院与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签订关于人才培训、教育实习基地、产学研中心等多方面相互依托、相互支持、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和实施以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导,芜湖市建筑业协会、芜湖市建筑工程管理处、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指导,建筑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平台。创新校企深度互动、融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该院与芜湖市建昌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能效测评中心。获省级民用建筑评机构资质。可开展民用建筑综合能效检测与评定。
该院与芜湖市建筑业协会签署“芜湖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合作协议”,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建筑企业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资料员、材料员、施工员、质检员等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达2 000人次以上。协助开展芜湖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
(2)构建科学、有效地培训体系,营造社会服务的良好环境。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培训专题,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衔接,培训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强调理论知识、实训项目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和培训体系,形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建设专业人才终身学习需要的条件和场所。
(3)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机制。与芜湖市40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依托这些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服务实体,从而构建教师参与实际工程的平台,让教师能不脱岗参与实践;研究其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方案等。做到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4)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平台。从土建专业建设需求出发,聘请建筑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懂理论、高水平,实践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支能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校内外教师共同开发课程。
依托行业和企业,广泛调研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现状和现实需求,校内外教师共同开发企业所需的培训课程,积极开展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探索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成为职业培训的基地,为相关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研究校企合作的运行体质、机制和模式。积极探索深层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内涵建设,调动学校与企业的积极性。
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与教师培养方案,共同研讨专业课程设置,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基于行业企业的技术前瞻性以及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推动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专业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编制、实训指导、教学评价”。在整个共建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6)探索校际合作模式,辐射并带动欠发展地区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发展。探索与本科高校在教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遴选企业急需解决,又适合我们自身条件的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探索区域内高职兄弟院校合作模式,如,不定期举办兄弟院校双方学术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知识讲座等,并不断地开辟院校间的交流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该院从2014年开始选派教师对口支援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为其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7)开展适合土建专业的自主招生方案的研究。探索切实促进地方建筑企业发展的土建专业的自主招生方案,实现能够从企业生产一线中吸收技术骨干和能手,帮助建筑企业提升职工的学历层次,促进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应根据院校的各自优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将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整个区域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3):71-72.
[2] 陈绣瑶.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高职高专教育,2012(10):106-107.
[3] 祖天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文化教育,2011,7(27):185-186.
[4] 张凯.《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