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某大学为例

2015-03-21 03:23孙占权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课程体系大学生

孙占权

(焦作大学经管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某大学为例

孙占权

(焦作大学经管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创业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视,成为很多学校的特色课程。然而,在对课程认识上,多数学校并未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任课教师也没对课程做深入研究,就课程效果看,多数学生并未因为课程的开设而受益,也没有更多的人因此开始创业。文章在探讨就业与创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知识转移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知识转移;课程体系;创业精神

随着大学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更是达到了727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经常出现在诸多媒体的显要位置,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就业制度转变为“自主择业”,又加大了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为适应时代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1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知识指导与就业服务。虽然高校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考核、课程制度,但是不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得创业就业课程收效甚微,很多同学在学习课程之后并没有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上得到提高,而是知之甚少。而同时,创业者不仅需要创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需要有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从另一个方面看,创业知识又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老师的传授相对较容易获得,而类似于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则更多地源自于创业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以及个人创业的体验与情感升华。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创造知识转移的环境和制度,促进知识在师生之间的转移与传播。

1. 知识转移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知识转移的概念最早由Teece于1977年提出①,他以为企业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够积累大量的跨国界应用的知识。而随后,该概念被引用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与企业外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详细地研究。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l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l%-24%,很多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创业之路。来自麦可思的近年来对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报告指出,专科毕业生的创业人数远多于本科毕业生。以2008届大学毕业生为例,毕业半年后有1.0%的人自主创业,其中本科为0.8%,高职高专为1.4%。而2008届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比例增长到4.4%,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则达到了6.4%。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创业者由于缺乏充足的准备特别是缺乏对困难的认知,造成创业的失败,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普通创业者。本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所学成功的人反而成为创业的受害者,他们不知道怎么利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也不知道怎么样利用老师的潜在隐性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程中教授的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严重脱节,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 创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课程结构体系过于单一,开设时间缺乏规划,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得以迅速建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研室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现有的标准参考,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仅仅作为一门浅层次的课程在全校开设。很多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没有详细了解,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只是按照上级要求设定基本课时,对课程的模块并没有基本的认知。在课时上只有18个,一般都是大班课程,基本上在晚上上课,还有一些课是在周六、周日上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下面以某大学2010-2011-1到2013-2014-1的四个学期为例(以下论文出现统计表如无特殊说明,都是对此年份的分析),对近四年来四个学期的课程上课时间做对比分析。在四个学期中,共有511个班级上课,其中404个班次上课在晚上或者周六周日,在此上课时间,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在这个时间也比较困顿,不能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

表一上课时间汇总

2.2 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任课教师缺乏稳定性

一般来讲,任课教师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这样才可以深入研究相关专业知识,并对该问题进行追踪,以便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稳定的教学资源。然而,由于对课程本身不重视,很多时候为了给老师凑够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随机排列相关课程,在任课教师的选用上,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通过下表可以看到,连续四个学年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有2人,连续3个学期以上担任该课程的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老师,更是有48%的教师只担任过一个学期的课程。这样,老师的课件和教学内容都是一次性的,很多老师可能还没有认清楚专业特点,已经不再担任课程教师,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另外,老师讲授的不仅是一次性的专业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包含了不同期课程之间的互相影响。

表二任课教师任课学期汇总

2.3 课程班级人数过多,缺乏有效沟通,指导意义不大

在授课时,很多公共课程采取了大班授课的形式,以便节约时间和老师。但是,这样的授课效果并不好,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悟,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以便碰撞出思想火花。然而,学校的课程在班级设置上人数偏多,特别是101-150人的合班占到了总数的45.5%,在大教室上课,使用多媒体和话筒,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对学生的特点根本无从了解,更别说是有效的指导。在这些合班课程中,很多时候,还叫不上几个学生的名字,课程已经结束了。更多时候,同一次课程,不同的班级在一起,学生专业也不一样,而老师的课程教案是一样的,很难对学生起到沟通了解和指导作用。

表三合班上课人数

2.4 任课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指导能力

创业不是简单的想出一个点子,然后就可以大把地挣钱,特别是在知识爆炸、规则创新的年代,只有简单的创意很难创业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体,而相关老师本身就缺乏经验,也就没有办法把相关的知识转移给学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近四年来的46名任课教师中,近50%的教师在近三年内担任过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近65%的老师在近三年内担任过相关专业课程的指导,还有16位老师根本没有接触过所教专业的专业性课程,更不要说与这些老师的实践相结合了。也有学校试图从校外聘请专家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企业教师经验有余,理论不足,不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和指引作用。

2.5 难以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监督

虽然就业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一致的内容,比如就业报到程序、创业者的特点等,由于各专业的知识背景不一致,大学生创业,或多或少都要带一些专业的特征,而这些专业特征,正是学生需要而老师缺乏的东西。也正是这样,虽然是全校性的课程,但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没有办法考核,也就无从知晓课程教学的好坏。是思想提高了,还是学生创业的人数增加了,到底怎么样来衡量课程效果,尚没有参考标准。

3. 建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就业与创业课程体系

3.1 充分重视创业课程观念,合理规划开课时间,形成全方位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观是创业课程的基础,是制定培养目标的前提,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再认识,依托系列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创业课程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在毕业生创业的过程中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课程的安排时间不能总是在晚上和周末,这让同学们感觉非常不正式,也不重视,加上是考察课程,老师代课的人数较多,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考评机制。另外,其它各专业课老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以创业思想的模式,围绕创业教育的理念,设立核心的课程体系,以任课教师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的课程培训体系。

3.2 稳定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和学生、企业接轨,才能集聚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稳定的教师队伍,可以把知识连续不断地收集起来,把过往几届学生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连续的信息链条,形成信息节点,可以很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进行消化和吸收。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除了其相对稳定、由若干知识点连接形成的基本框架外,还应该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时跟踪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补充,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间的持续性、零距离对接,甚至能够满足学生顺利转岗或再就业的要求。大一、大二注重理论基础,大三强调实践为王。教学方法上强调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做到“创业与教学一体、企业运作与课堂教学合一”,面向真实的全球商业环境,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创业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3 实行分专业分班授课,差异化教学,细致化沟通

分班授课早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模式,但是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合班制上课成为一种潮流,上百人的大班课程,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同的班级就业方向和创业方向也大相径庭,因此,分专业小班制上课是必须的,最好控制在30-50人,这样可以有效地交流。根据专业的不同,又必须给予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专业引导方向,如市场营销专业引导从代理等起步,室内装潢设计从设计公司、家装公司的角度出发,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熟悉的行业内创业,利用知识优势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专业细化的前提下,认真完成专业指导和交流成为可能,分班级专业的交流可以让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学生和老师之间深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成为可能。

3.4 加大校企之间合作,引进企业“导师制”教学模式

创业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开拓,去了解新的市场和机遇。不管怎样,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现在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和企业有紧密的合作,但基本是基于参加工厂实践为主的作业类工作,特别是在工厂车间里面流水线的实习,这种实践可以增加对实际工作的认知能力,但不能提高其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高校的很多老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来到学校的,缺乏实践经验,以纯粹创业知识的理论去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显然很不合适,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完善以创业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创业为指导的导师制教学模式,这些来自企业的导师,不仅为学生上课,传授知识,也能帮带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5 规范课程标准,完善监督机制

针对不同专业,创业应用到的专业知识不尽相同,老师的讲授也不一样,可以说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即使是同一专业的不同任课老师,他们的教学内容也可能会大相径庭,全凭个人经验。制定相对固定而又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要。在专业知识上,应该不断完善各专业知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即使是一个新手教学,也可以按照基本模式,把应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会让教学无规律可循。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体系,把大学生创业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相联系。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学校督促、系部主抓、教研室参与的多重监督与管理机制,不断归纳和总结相关经验,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和再教育,确保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需求。

在知识快速更迭的年代,不断学习是必须的,但是要减少学习的成本和时间,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抢占先机,取得成就。正因如此,大学的创业教育也应该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课程目标设置、分班制教学、导师制授课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把相关知识转移给学生,使其在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

注释:

①Teece D J.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 of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J]_The EconomicJoumal,1977,87(346):242,261.

[1]谢振宇,宋军.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J].高等教育管理,2007,(6):53-57.

[2]连城.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J].教育探索,2009,(3):134-135.

[3]陈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5):104-106.

(责任编辑 陈永康)

G423.04

A

1008-7257(20 15)01-0114-03

2014-07-26

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专业知识转移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142400410230);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农村社区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zc-041)

孙占权(1980-),男,河南鲁山人,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课程体系大学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