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树森,徐 伟,臧连生,崔 娟(大豆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
史树森,徐伟,臧连生,崔娟
(大豆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信息来源:《大豆科技通讯》2015年第7期,2015-08-14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蛀荚害虫,发生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发生时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上防控大豆食心虫主要采用DDVP熏蒸和菊酯类田间喷雾等化学方法,存在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弊端。实施绿色害虫防控技术可有效减少农田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特征。下面介绍几种防治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重要的卵寄生性天敌,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防治大豆食心虫可在成虫产卵期(成虫高峰期后推一个星期),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释放粘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蜂种灭卵,放蜂量30~45万头/公顷,平均30点。从产卵初盛期开始,每5天放蜂1次,共放蜂3次,放蜂比例为1:2:1。在大豆田的上风头可适当加大放蜂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放蜂量,放蜂时间需与大豆食心虫产卵高盛期相吻合,才能到达最佳防治效果,放蜂后1~2天遇雨要补放,放蜂后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大豆食心虫成虫初发期,可在田间设置性引诱剂诱捕大豆食心虫成虫,诱捕器安放在专门的支架上,每公顷设置30~45个诱集点,悬挂至高于大豆顶部20厘米处,诱芯每个月更换一次,备用诱芯密封存放在零度以下的冰箱中。
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是一种新型植物性生态防控剂。它是由大豆防御性挥发物配制而成,其本身无杀虫活性,挥发出的气味对大豆食心虫有驱避作用,可明显降低大豆食心虫的交尾率和落卵量。
驱避剂应在冰箱内冷藏密封保存,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盛期施药,施用时对水使用,每亩取6~10毫升药剂,对水配成3 000~5 000倍液喷雾,喷施大豆中、上部叶片。一般1~2次施药(隔3~5天第二次施药),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这种植物性的药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会产生抗虫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强,对人畜林木作物无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