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大豆品种垦豆18的选育及利用*

2015-12-15 11:26杨丹霞蒋红鑫王继亮王德亮姜玉久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佳木斯黑龙江154007
大豆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选育

杨丹霞,蒋红鑫,王继亮,王德亮,姜玉久(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佳木斯 黑龙江 154007)

国审大豆品种垦豆18的选育及利用*

杨丹霞,蒋红鑫,王继亮,王德亮**,姜玉久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佳木斯黑龙江154007)

摘要:垦豆18为高产、优质、抗灰斑病、适应性广新品种,2004—2008年参加国家、黑龙江省及黑龙江垦区区、生试,共49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2 662.0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3%;脂肪含量21.62%、蛋白质含量40.99%。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栽培。

关键词:大豆品种;垦豆18;选育

第一作者:杨丹霞,女,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nkyangdx@163.com

**通讯作者:王德亮,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wang-deliang@163.com

二十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有垦农4、绥农10、合丰35和绥农14,这些品种中既有高油品种,又有抗灰斑病品种,但既高油又抗灰斑病的品种则较少[1]。为此确立了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为主要的育种目标。

1 选育经过

1996年以节间短、中抗灰斑病、秆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较好(蛋白含量40.08%,脂肪含量20.11%)的北丰11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稳产性强、抗灰斑病、分枝性强、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40.94%,脂肪含量20.37%)的黑农40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择育成[2]。

1997—2001年所内种植F1~F5代,并于F5代决选,其品系代号为垦01-6651。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和黑龙江垦区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黑龙江垦区生产试验和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2007年由黑龙江垦区农作物审定小组审定命名为垦丰18,同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第二年区域试验,2008年国家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9003,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其品种权号为CNA20080186.4。

2 产量表现

2.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结果

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46.8公斤/公顷,比合丰35增产10.9%;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97.0公斤/公顷,比对照合丰35平均增产10.7%。两年区域试验共11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369.6公斤/公顷,较对照合丰35增产10.8%(见表1)。

2.2黑龙江垦区区域和生产试验结果

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92.7公斤/公顷,比垦农4号增产12.6%;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0.4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14平均增产9.5%。两年区域试验共10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441.6公斤/公顷,较对照垦农4和绥农14增产11.1%;2006年生产试验,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650.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7.4%(见表2)。

表1 垦豆18参加黑龙江省区试产量结果

表2 垦豆18参加黑龙江垦区区域和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3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结果

2006年区域试验,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3 181.7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14增产5.6%,增产极显著;2007年区域试验,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2 762.1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14增产9.7%,增产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971.5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14增产7.5%;2008年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 661.8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14增产6.5%(见表3)[3-4]。

2004—2008年,5年间在黑龙江省、垦区和国家区、生试验中,共49个点次,仅有3个点次减产,平均产量2 662.0公斤/公顷,比对照合丰35、垦农4和绥农14平均增产7.3%。综上所述:垦豆18不同年际间、对不同土壤类型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表现出高产、稳产、广适应性的特点[5]。

3 品种特征特性

3.1植物学特性

垦豆18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分枝性强,秆韧性强,抗倒伏;尖叶,紫花,灰色茸毛;以中下部结荚为主,荚呈弯镰形,3、4粒荚较多,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淡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百粒重21克左右。

表3 垦豆18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2生育日数

2004—2006年黑龙江省、垦区试验: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平均115天,需≥10℃活动积温2 255.3℃,对照合丰35、垦农4、绥农14生育日数平均113天,需≥10℃活动积温2 218.2℃;2006—2008年国家北方春大豆试验:出苗至成熟平均生育日数122天,对照绥农14平均生育日数120天(见表4)。

3.3品质分析结果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2004—2006年平均:蛋白质含量39.41%、脂肪含量21.18%(见表5);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2006—2007年平均:蛋白质含量40.99%、脂肪含量21.62%(见表5)。从表5可看出,垦豆18脂肪含量比较稳定,年际间变化幅度非常小。

表4 垦豆18历年与对照生育日数对比表

表5 垦豆18历年脂肪、蛋白质含量分析结果

3.4抗病鉴定结果

从表6可知,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4—2006年接种灰斑病混合小种鉴定,均抗灰斑病;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2006—2008年接种1号、7号灰斑病混合小种和病毒病鉴定,综合表现抗灰斑病、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

表6 垦豆18历年抗灰斑病、病毒病鉴定结果

4 适应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垦豆18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新源地区春播种植。在适宜区,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即可播种,充分利用早春“返浆水”,须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以“垄三”栽培方式为宜,一般公顷保苗:中等肥力地块28~30万株;肥沃地块25万株。宜采用分层深施肥,一般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钾肥50公斤,尿素40公斤,同时根据土壤基础肥力情况适当增减施肥量。开花结荚期根据大豆的长势,喷施相应叶面肥1~2遍(亦可与花、荚期的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尽量避免种植于地势偏低地块。

5 育种利用情况

亲依据垦01-6651(后命名为垦豆18)具有秆强、高油、耐瘠薄、抗灰斑病等特点,2003年以来利用其作亲本,配置大量杂交组合,其杂交遗传后代表现秆强抗倒伏、抗灰斑病、丰产性好、脂肪含量高。2015年已有14份品系参加了国家、省及垦区区域、生产试验,其中:已审定品种1个(垦豆43已于2015年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参加生试品系1份(垦K09-787,该品系还参加国家二年区试);参加二年区试品系1份(垦10-417);参加一年区试品系5份(垦K11-7456、垦K11-6618、垦K11-5476、垦11-5846、垦12-2117);另外还有6份品系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

参考文献:

[1]付春旭,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王金星,姜世波,张维耀,吕德昌.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35的选育与示范推广[J].大豆科技, 2013(03): 31-33.

[2]王德亮,蒋红鑫,王继亮,杨丹霞,姜玉久,姜翠兰.高油、高产、抗灰斑病大豆新品种垦豆33的选育与体会[J].大豆科技, 2013(04): 25-28.

[3]蒋红鑫,王继亮,姜翠兰,杨丹霞,姜玉久,王德亮.大豆新品种垦豆25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 2012(01): 67-68.

[4]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付建江,刘国民,叶秀娟.大豆新品种合丰55的选育与高产创建[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1): 14-16.

[5]王继亮,蒋红鑫,杨丹霞,姜玉久,王德亮.大豆新品种垦丰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 2010(01): 63-64.

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BAD35B06-1-9)

收稿日期:2015-07-15

文章编号:1674-3547(2015)04-0042-05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S331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