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北大豆中后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区域专家组
*信息来源:《大豆科技通讯》2015年第6期,2015-08-07
由于温度、降水、日照适宜,东北各地大豆前期长势较好,8月初已进入结荚鼓粒期。后期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进入雨季对发生内涝的地块要及时排水。采用机械排水和挖沟排水等有效措施,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对遭受涝灾的地块要尽早整理田间植株。排水后必须及时扶正、培直,并洗去表面的淤泥,以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及时中耕松土,以破除板结,防止沤根;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对受涝渍危害较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进行1~2次中耕,以散墒,除草;尽早增施速效肥。在植株恢复生长前,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0.5%~1%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肥;涝灾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大豆长势弱,抗逆性降低,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调查,防治根腐病、霜霉病、菌核病及褐斑、角斑病等病害;在水灾严重地区,注意防治叶甲类(双斑莹叶甲等)等食叶性害虫。因涝灾绝收的田块,要抓住季节,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小白菜、大白菜、萝卜、空心菜和小青菜等),或荞麦、绿豆、红小豆、早毛豆等生长期短的小杂粮。
在大豆开花初期与结荚期,叶面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为尿素350~70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300克。另外,在花荚期叶面喷洒微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尿素0.5~0.75千克对水50~75千克喷洒叶面效果会更好。这几种微肥可单独喷,也可混合喷,喷洒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
出现药害、冻害、涝害、雹灾时亩施用0.000 2%羟烯腺烯腺嘌呤30毫升+多元素叶面肥20毫升,对水13千克,视药害程度间隔7天喷施1~2次。也可用益微每亩20~30克(毫升)喷雾,喷液量每亩人工为6.7~10升,拖拉机喷雾机6.7升,飞机场0.33~2升。一般施药后7~10天可恢复正常生长。
进入7月以来,各地雨水偏多,为防止大豆徒长倒伏,可在初花期亩用15%多效唑(5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或用25%助壮素(10~20毫升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趋势,用药量可增加20%~30%进行第二次控旺。
较多的高温降雨对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4.1食心虫防治
与降雨关系比较密切。高温、低湿成虫寿命短,同时也影响到卵的发育和孵化。蛹对环境适应力较幼虫低,如埋于3厘米以下或土壤湿度低于5%时,则完全不能羽化。在各地每年均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从发生期看,黑龙江北部偏早,南部偏晚。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发生轻;低洼地比平地岗地发生重;连作大豆地受害重。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为成虫是食心虫的薄弱环节,这时若干旱、高温,或降雨过多,均可引起大量死亡。在测报基础上,成虫盛发期每公顷用2.5%功夫乳油0.3升或30%桃小灵乳油0.45升等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4.2大豆蚜虫防治
发生受6至7月份的气候条件影响,气温20~24℃,相对湿度在78%以下,最适于大豆蚜繁殖,发病重。若此期间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5℃,相对湿度超过80%,可使大豆蚜成批死亡。百株蚜量达到1 000头时用2.5%功夫225毫升/公顷,或70%吡虫啉15~20克/公顷进行防治。对大豆蚜可用3%啶虫咪乳油225~300毫升/公顷喷雾防治。
4.3红蜘蛛防治
大豆红蜘蛛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8~12代。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5℃,上限温度为42℃,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163.25℃。在相对湿度35%~55%、平均温度22~28℃时发育历期最短,只需10~13天。因此持续干旱时间长达14天以上时繁殖速度快,为害重。点片发生时应及时防治。每公顷可用48%毒死蜱乳油1 500毫升与1.8%阿维菌素300毫升混用喷雾,或15%扫螨净乳油3 000倍液,5%霸螨灵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或用2.5%功夫900~1 500毫升,或48%乐斯本750~1 500毫升加入喷液量1%的药笑宝、信德宝。喷雾要喷到叶的正反面,喷雾要均匀,不要漏喷。
4.4灰斑病防治
鼓粒期天气多雨,气温较高,有利此病发生;沿江河湖泊、地势低洼、小气候湿度大,有利于发病。高温多雨年,当大豆30%出现灰斑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 500克,施药1~ 2次,间隔7~10天。
4.5菌核病防治
较长的冷湿天气有利病害发生,低洼地、密度过大发病重。7月中、下旬连续低温寡照,温度在18~22℃之间,有利于致病真菌的子囊盘萌发形成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源。于大豆2~3片复叶期喷药。田间水分差时,可适当推迟喷药。可用每公顷25%施保克1 050~1 500毫升+ 0.13%康凯30~40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或40%菌核净750~1 050毫升+ 0.13%康凯30~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以上各配方药剂对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
4.6霜霉病防治
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10天。用药剂58%瑞毒霉锰锌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以上药剂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人工防雹就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人工防雹的方法主要是用高炮或火箭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喷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撒碘化银,或用飞机在云层下部播撒碘化银焰剂。具体操作时,要准确地识别雹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进行地面爆炸催化,爆炸催化时,火药包应放在低凹处。此外,还可以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用土火箭在700~2 000米的云下进行低空爆炸和利用小型防雹火箭在2 000~4 500米进行爆炸。进行爆炸消雹时,必须和友邻地区联防协作,以便做到就地消失而不使其转移。
防御霜冻主要是设法减少晚上近地面热量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当气温降到作物受害的临界温度(1~20℃)时,用秸秆、树叶、杂草等作燃料,选在上风向点火,慢慢熏烧,使地面笼罩一层烟雾,可降低辐射冷却,提高近地面温度1~2℃。田间熏烟堆要布置均匀,在上风方向,堆的密度应较大,以利于烟雾控制整个田面。此外,用红磷等化学药物在田间燃烧,形成烟幕,也有防霜效果。
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干草枯,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进行机械或人工收获。收获的标准要求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力争将田间损失、收割综合损失、破碎率、泥花脸率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