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苍教授应用胃心方治疗胃心综合征方证分析※

2015-03-21 08:13张贺翔
河北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痛气机脾胃

张贺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级本硕连读生,天津 300193)

※项目来源: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编号:B01-1005K)

胃心综合征也称Roemheld综合征,是指由于胃部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临床研究表明,所有胃部疾患均可引起本病,由于胃部疾病的存在,反射性引起心前区不适或隐痛。现代医学对于造成本病的原因尚未明确[1]。中医学认为,胃心综合征属胃痛、胸痹、心悸范畴,《内经》中即见相关论述。《灵枢·厥病》指出“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明代刘全德所著《考证病源》中明确提出“九种心痛,在胃脘”;《太平圣惠方》指出“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幅幅如满,蕴蕴而痛,是谓之心痹”。以上说明脾胃为病都会引起心的相关症状,从而为脾胃论治冠心病提供了依据。

吴复苍,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载,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专病专药的研究,尤其对脾胃病及其相关病症颇有心得,临床善于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疑难病,并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吴教授结合脾胃疾病病机与临床常见证型,认为痰瘀互结证占了很大比例,总结出以和胃宁心、行气活血为治法,以胃心方为基础方的辨证治疗体系。兹将吴教授应用胃心方治疗胃心综合征方证分析如下。

1 从心胃相关性认识胃心综合征

1.1 经脉相关经络是人体中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重要通路系统。《灵枢·经脉》描述了多条直接连接胃心的经络,如“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诸多经脉将胃与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在解剖结构上,胃与心位置毗邻,胃之上口名曰贲门与心相接,也是心胃生理相关的直接联系。

1.2 五行相关从五行角度,心属火,脾胃属土,正常情况下心火应当化生脾土。然而《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五脏受气于其所生”,其中“心受气于脾”,说明在异常情况下会出现“子病及母”的情况。当脾土太过,邪实病及心火,导致土壅火侮,如过食甘味可令人心闷,因甘性缓入脾,脾土壅滞,损及心胸;当脾土不及时,亦可发生子盗母气的情况;如忧虑过度,损伤脾胃,阴火内生,暗耗心血,则出现心脾两虚之象。

1.3 功能相关血是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心主血,脾统血,且为气血生化之源,血的生成、运行都与心、脾有着密切联系。《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亦云“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为赤,是之谓血”。当脾胃受损,水谷不能被正常运化,则会出现气血生化乏源。心作为君主之官,首当其冲,会出现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情况,可表现为心胸部隐痛、憋闷,心烦不安,失眠等症状,甚则影响全身,出现乏力、倦怠、嗜卧等虚弱表现。

脾胃位于中焦,脾胃的升降作用不仅是保证食物消化吸收的前提,而且是人体脏腑气机升降的重要枢纽。若脾胃失常,气机不调,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则心肾不交,出现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等表现;若胃中瘀滞日久化热,随胃气上逆犯心,则会“胃热冲心”,出现泛酸、恶心,心胸部出现烧灼感等表现;亦或因脾胃不受肝木克制,反而出现“土壅侮木”的情况,表现为胁肋撑胀、疼痛,并可伴有情志异常的表现。

1.4 宗气相关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聚于胸中结合而成,出喉咙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运气血,对心脏搏动、血液循行都有重要作用,它的生成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宗气的功能保证了血液能在脉道中正常流动。当脾胃虚弱,宗气不足时,导致心气运血无力,血运障碍,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云“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从而出现心悸气短,或心胸疼痛,舌质黯红或青紫等表现。

1.5 痰瘀相关脾胃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枢纽,当脾胃受损时可直接导致体内痰浊、瘀血的产生,而且这两者之间亦可相互影响。痰浊停滞,会导致气机不利,血运不畅,产生瘀血;瘀血内停,也会影响气机,又会造成津液输布失常,形成痰浊。两者互相影响,阻滞心脉,影响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产生心绞痛等心胸部的不适症状。近几年,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表明,心血瘀阻和痰浊内阻在冠心病的证型中占越来越大比例,从痰瘀相关论治冠心病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

上述5个方面都反映了胃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胃心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抓住脾胃受损的基本病机。《灵枢·厥病》中指出“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病》中提到“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旺则感于心矣”,说明了调脾治心的法则;《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所列方剂如人参汤、橘枳姜汤等以温补中阳、散寒祛湿或温脾散结、行气消食为治法,也是从脾胃论治胸痹的代表。

临床许多报道也证实,根据不同情况,治疗冠心病从调理脾胃入手,不仅可以改善症状,使心痛发作得到缓解,甚至部分病例心电图心肌缺血的症状亦可得到改善[3-5]。

2 胃心方析义

基于上述病机的认识,吴教授指出,治疗胃心综合征不应单纯以活血化瘀为主,应当在关注心与血管的同时,重视对脾胃的调理,针对该病气滞、血瘀、痰浊、心脾两虚等方面,将治疗方法概括为“心胸宜宽、宜清,胃气宜降,肠腑宜通”,并由此创制出胃心方。药物组成:丹参、檀香、砂仁、黄连、半夏、枇杷叶、紫苏叶、葛根、沉香。其中,黄连、半夏辛开苦降,有清胃肠湿热、条畅中焦气机之效,为君药;丹参、枇杷叶、紫苏叶为臣药,加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宽中理气之功;檀香、砂仁、沉香3味药为佐药,皆辛香之品,檀香理气止痛,砂仁醒脾化湿,沉香降胃气之上逆;葛根为使,引诸药入阳明,且有健脾、升提脾胃清阳的功效。纵观全方,主要作用方向在脾胃,清脾胃湿热,理脾胃气机,升脾之清阳,降胃之浊阴,使胃气和,气机通,痰瘀祛而心痛自宁。

另外,出现心胸部疼痛剧烈,舌有瘀斑,可加入金铃子散、失笑散;出现心悸,烦热,舌淡,脉细弱者,合用加减复脉汤;出现面色少华,乏力嗜卧,可加入生脉散、四君子汤;心烦、潮热,口苦或伴有情绪异常者,吴教授喜用解郁汤(药物组成:柴胡、郁金、白芍药、当归、茯苓);伴有泛酸烧心者,加入煅瓦楞子;纳差者加枳壳、黄芩。

3 典型病例

例1吴某,男,59岁。2012-12-05初诊。自述3个月前因贪凉饮冷而致脘腹拘急疼痛,未经治疗,后疼痛渐缓,但食欲减低,1周前因情志不畅,出现心胸部堵闷不舒。刻诊:全身乏力,嗜卧,烘热(日晡为甚),心胸部堵闷不舒、时感疼痛,纳差,大便不爽,善太息,口干,口苦,寐差、多梦,情绪不稳、易烦躁。舌质黯红,舌苔白厚,脉弦细数。西医诊断:胃心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胸痹。证属肝胃不和。予胃心方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药30 g,茯苓30 g,郁金10 g,当归15 g,紫苏叶15 g,葛根15 g,黄连10 g,枇杷叶10 g,丹参15 g,半夏15 g,酸枣仁15 g,知母15 g,川芎10 g,炒栀子10 g,煅龙骨2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并嘱清淡饮食,注意调节情绪。服4剂。2012-12-10二诊,患者自述症状有所改善,仍乏力、心悸。初诊方加桂枝10 g、生黄芪15 g、炙甘草10 g、五味子6 g。后又诊治月余,均以初诊方剂进行加减,病愈乃去,随访未复发。

例2王某,男,50岁。2013-04-20初诊。自述于2012年初出现心悸症状,体检提示心房颤动,高血压。平素脾胃功能较差,贪凉饮冷即易腹痛腹泻,平日嗳气、矢气较多,饭后脘腹痞闷不舒,前列腺增生肥大,有小便不利等表现。刻诊:舌质红,舌下络脉有瘀紫,舌苔白,脉缓。西医诊断:胃心综合征;心房颤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气滞血瘀。予胃心方加减。药物组成:焦槟榔15 g,沉香5 g,乌药15 g,丹参15 g,砂仁10 g,黄连10 g,半夏15 g,紫苏叶10 g,夏枯草15 g,泽泻15 g,葛根15 g,苦参10 g,五味子10 g,桑寄生15 g,白芍药20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4剂。2013-04-25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感觉腹中豁然畅通,矢气增多,并出现口干症状。初诊方加大青叶10 g、枇杷叶20 g,后经几次诊治,病愈而去,随访未复发。

按:胃心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感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例1患者自觉“心胸部堵闷不舒,时感疼痛,纳差,大便不爽”及例2患者所描述的“心悸,饭后脘腹痞闷不舒”均可归于此类,从而诊断为“胃心综合征”。

例1患者是由于贪凉饮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常造成气血乏源,出现乏力、嗜卧等症状,后因情绪不畅影响及肝,出现了“肝脾不和”如善太息、脉弦细数及情志方面的表现。用药方面,在运用胃心方和胃宁心的同时,配合解郁汤调理肝脾,而且针对患者失眠比较严重合用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养心安神。二诊在脾胃调和的基础上,加入温通心阳养心之品巩固疗效。

例2患者以“气滞血瘀”为主,平素脾胃功能较差,水液代谢不利,出现痰饮,影响气机、血运,出现气滞血瘀痰阻,影响及心,又表现为心悸,并伴有嗳气、矢气增多,舌下络脉瘀紫等症状,用胃心方和胃宁心,合用四磨汤去党参加强理气、活血之功;考虑到患者有前列腺增生,使用桑寄生以补肝肾,夏枯草、泽泻以清肝泻火利尿。

4 小结

无论从生理、病理及治疗角度,心与脾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脾胃功能失常会造成痰瘀互结、心脾两虚,出现胸痹、心悸等表现。胃心方即为吴教授经过多年临证实践与研究,据此心胃相关性,并把握胃心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兼顾心脾、标本、痰瘀而创制的基本方剂。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对治疗胃心综合征有指导意义。

(指导老师:王洪武)

[1]蔡新华,李艳萍.消化系统病学词典[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1.

[2]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 958-961.

[3]李君月,李琰.胃心综合征81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2):99-100.

[4]郭庆棠.胃心综合征66例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4,9(3):185.

[5]金华,金钊,张蕾蕾.保和汤加减治疗胃心综合征3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5):17-18.

(本文编辑:习沙)

猜你喜欢
心痛气机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
心痛的感觉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