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以新疆为例

2015-03-21 04:00:31曹立中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

曹立中

(喀什大学 思政部,新疆·喀什 844000)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民族地区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青年一代的成长,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因此,大学生要站在社会和时代的前头,传承和引领社会核心价值的取向,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指明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之本、社会稳定的根本,这是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我们要牢牢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

一、目前民族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系列复杂变化,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受到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的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目前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政治信仰受到冲击:受市场经济冲击波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使国际文化交流更加明显、直接。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竞争激烈加剧。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剧了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上周边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特别是在政治文化领域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导致民族地区院校的一些学生产生了信仰模糊,一些大学生在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上模糊不清,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模糊和认识不清。有些学生甚至参加了非法宗教和地下讲经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活动。

(二)价值取向扭曲。许多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在校大多的80后,90后学生,轻视理论和信念;重实惠,轻奉献与责任;价值观念产生扭曲,对目前流行的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传统消失,崇拜流行的所谓高大上,追求物质上的高标准;苹果手机,平板电脑为衡量价值的尺度,相互攀比的虚荣心。在异性交往中,注重追求物质“自我价值高于一切”的思想。而一些学生则表现出得利轻义,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人情冷漠,价值观错位。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淡漠,物欲横流,人心涣散。严重缺乏理想、信念的追求,价值取向出现偏离。自我意识严重,一切都以我为主体,自利思想严重,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三)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支柱缺乏。受一些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淡薄;一味地追求外国名牌,大牌;放弃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看欧美片,享受韩国泡沫剧,对中国传统的经典民族爱国影视和歌曲充耳不闻,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放弃传承。一些学生受各种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欧美电影,电视剧中不能自拔,对国外的文化产生了崇拜和追求,认为一切都是西方国家的好,一些学生崇拜西方世界的普世文化,没有了理想和追求,严重缺乏精神支柱。不愿意看书学习文化知识,考试时突击,敷衍了事。精神空虚,一天除了上网,刷屏,玩微博,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精神上严重缺乏支柱支撑。

二、民族地区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3]这个伟大的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还是中国人民的富民梦,更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高校的理想信念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中国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代表着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向,中国梦构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择适合的路径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以区域特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新疆是我国多民族地区,民族成分较多,区情社情较为特殊复杂,因此,在民族高校推行以区域特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的使命是培养有高度灵魂,高度精神的人才,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大因素。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我们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大力地宣传十八大精神,用它们来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阵地,要从意识上、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工作,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程,要使学生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并在知与行的结合中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在理论体系上,更在实践中成为当代新疆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的纽带。使民族的教育事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以区域特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这不仅对于促进在各高校开展十八大精神“三进”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的水平和影响起到推动作用。发挥新疆高校德育育人功能,解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是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民族地区高校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坚持、巩固和加强,不断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们要不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学生达到“知”“情”“信”“意”“行”上的转换,要使学生知道,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转换上升为一种情感,内化为信念,意志坚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地落到实处,发挥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的作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地入脑,入心,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坚守者。

(二)以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院校的思想特点和内地高校又有不同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来自边疆贫困地区,牧区的较多,接受外部新鲜思想和网络媒体较少,普遍较为保守和传统。他们犹如一张白纸,涂上什么颜色便呈现出什么颜色,普遍较为单纯。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讲授本地的地方乡土教材时,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新疆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的安全。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之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之路,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以多种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其作用。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基层农村,阅历浅,年纪轻,对很多问题只停留在表面和假象上,如对钓鱼岛问题,叙利亚问题,南海问题等,一般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更容易被极端思想的势力所利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对目前的对口支援政策,援疆战略,以及惠农政策,要不断地利用多种手段和载体现身说教。其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学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主动把学生关注的当下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如用现代文化为引领,结合新疆目前的现状,把现代文化和新疆的实际结合起来,用现代文化引领新疆文化,深化现代文化。尤其是深化少数民族文化转型进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疆的实际讲解,尤其是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的新措施如招商引资、抗震加固、老城区改造等典型的民生工程的事例,用典型的事例来引导他们,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充满对祖国,对我们党的感激之情。自觉远离不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第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思想政治老师在方法上要选择和使用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课堂的教学内容,要采用案例,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使思政课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带领学生参观新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对口工业园区,从理论上,实践中,直观地让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使思政课真正发挥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觉将意念化为行动,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同时也贯彻了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全面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第三,树立道德的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道德榜样的价值非常重要。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榜样来反映价值观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培育当中获得更好的效果。二是学习宣传道德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是理论概念,而道德榜样有血有肉,可以从情感方面,通过人性的感动来增强人们对该理论的认同感。三是道德榜样的常态化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道德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榜样是一面旗帜,只有长期抓,才能出成效。道德榜样不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规范、行为标准,它还是一种精神,一面旗帜,引领着全社会对榜样的认知,道德认识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改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学生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逐步推进,分阶段渐进。要长抓不懈,不断深化,不断推进,这样才能把民族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入推进下去,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才能见成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成就了以后民族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工作,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知与行的结合中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在理论体系上,更在实践中成为当代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的纽带。这样才能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26.

[4]袁 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之我见——从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5]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6]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