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颖 杨华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三个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袁颖 杨华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问题基于“三个自信”的视角,应认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要做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改变现在的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载体,革新工作机制等。这样的研究结果才具有一定的聚焦性,更结合实际。
三个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研究
“三个自信”的含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他要求全党同志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自信。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义创新的关键是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的理念创新应该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的工作意义创新、依托以德育人的根本所在,不断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检测效果,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理论创新,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把“三个自信”不断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还不够,还要不断贯彻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三个自信”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义的创新。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及引导工作创新的能力离不开“三个自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能力素质离不开 “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了“三个自信”,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崭新的成果,突出表现了拓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在“三个自信”的思想视野下,我们要付出行动,行动起来并接受实践,敢于检验;在经历大学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日常生活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养和能力,可以更有力量抗衡国内外复杂的现实情形,以过硬的综合能力素养面对未来发展。“三个自信”引导工作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工作创新能力表现在内在,“内因是实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实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告知。要创新工作能力,就要不断提高内在,内在提高表现在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展传统,传承经验知识,发扬传统精神,在此基础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提升,从而推进“三个自信”,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学术是无止境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联系学校的工作任务,发展规划相结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成长,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改善体质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取得突破和提升,这样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显著效果。
2.1 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健全的工作体系,完善组织体系。
健全的工作体系首先要完善工作机制,就要有科学而合理的分工机制,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体系得到创新发展,慢慢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协同配合、高效运转的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三个自信”在联动机制中的作用,形成完善的育人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推动“三个自信”在工作模式中做到面面俱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面俱到地完善组织体系关键的环节,要积极发挥学校学生组织,紧密结合学生的纽带关系,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以及学生模范如班长、党员等,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对不同组织及不同班别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2 在“三个自信”的推动下加强保障体系。
加强保障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十分重要,“三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加强保障体系把“三个自信”的内容规划到老师的考核教学计划中,对教学进行考核;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解析教学的过程要求,要将“三个自信”的基础内容知识,根据大纲要求进行融合教学;从工作程序上看,要对具体的教学提出相应要求,这就不断加强了“三个自信”在保障体系的作用。对于大学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要有要求,对从事理论研究和工作体系建设的所有同事,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并且运用到生活、教学、工作中,这样提高了工作机制,从而制度上和工作过程中得到升华。
3.1 “三个自信”思想引领着重要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三个自信”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中,其重要的核心问题有两种:首先是如何坚持,接着是如何发展。如可坚持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老师有关,坚持表现在老师处理“三个自信”内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相关联系,要以教材为主,把“三个自信”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老师运用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讲述,还要抓住重点,讲解要结合实例,融入教学体系,并且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例子要精彩生动。用更形象的讲解、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对此产生好感和兴趣,使他们能够更清楚牢固地记得完美的思想结合。
3.2 “三个自信”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和影响。
应该对“三个自信”的内容加以分析。解释,使其具体、形象,融入共青团的学生组织活动中,使“三个自信”的内容内涵融入共青团的整个组织团体中,影响着广大青年的成长生活,在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引领广大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大学生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坚定“三个自信”的理想信念可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3.3 拓展“三个自信”传播渠道。
把“三个自信”的引用发展和新媒体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具有实效性,以最快最优的传播途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利用好、衔接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占领该领域的最高点,拥有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首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传播工具,如QQ、微信、微博、飞信等新媒体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引,利用身边的媒体工具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宣传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方式。传播“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的方式使教育更具有渗透性和自由度,使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时效性,稳固地拓展思想领域的渠道。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给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现实的难点、重点问题。时代在进步发展,传统的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达不到工作的要求,所以要坚持新形势下理论与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拓展传统,也要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创新有利于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可以改变老的规矩,方式方法,给思想政治教育更现实的理念,要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住时效性和针对性,就要坚持创新改进教育老的方式方法,过去的教育环节,只有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改善。坚持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的需要,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更切合实际的方法。
大学校园在多元文化的交错中,应把“三个自信”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方式中,结合在教育载体中,才能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制度和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从而自信满满地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建设事业中,关于坚定“三个自信”崭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措施,要不断努力创新教育引领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青年,主动出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至关重要。
[1]张学洪.提升大学校园文化教育人软实力[J].高校理论战线,2012(8):113-114.
[2]杨连生.高校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社会科学期刊,2014(04):57-64.
[3]赵君,叶吴.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