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015-03-21 02:36:48路瑾
文教资料 2015年19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苏维埃苏区

路瑾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浅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路瑾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几十个革命根据地,例如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存在于1932年底到1935年4月,是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位于川,陕边界地区,包括通江、南江、巴中等22个县,人口五百多万。川陕革命根据地是我党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展,为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增加了光辉的一笔。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人民配合下建立起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我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西征,12月25日解放通江,1933年1月占领德胜山,23日解放巴中,2月1日解放南江。紧接着,红军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邝继勋任主席。1933年在通江分别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标志着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诞生。

1933年,川陕军民不仅取得了空山坝战役胜利,而且在战后扩编军队,将军队兵力从1.5万人提升至了4万余人,同年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川陕省第二次、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川陕省第三次、第四次党代会先后召开,川陕省的各项事业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时期。同年8月,川陕苏区军民取得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兵力提升,疆域拓展,建立了23个县和一个特别市的红色政权,川陕苏区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1.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的发展。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前,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比起东南各省区大大落后,西北地区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晚,且地方军阀猖狂,革命斗争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领导,因而屡屡失败。但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革命的面貌有了大的改善,群众觉悟迅速提高,武装斗争接连胜利,广泛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有了良好的发展。这不仅推动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革命形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川陕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胜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为当地革命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中共川陕省委的领导下,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土地革命斗争,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如《川陕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改革布告》、《怎样分配土地》、《平分土地须知》等,将剥削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土地革命使得广大穷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土地革命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农民阶级的斗志,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鼓舞了农民参军参战的决心,为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侧面支援了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对红军长征初期起到了掩护和支援作用。

1933年2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同时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对刚诞生的川陕苏维埃区域发动“三路围攻”,想将刚刚站稳脚跟的红四方面军一举歼灭。红四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牵制住了四川军阀,同时还牵制住了蒋介石中央军刘茂恩、胡宗南部,在军事上对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剿匪”司令,集结兵力分6路向川陕根据地进攻,企图将苏区红军全部歼灭。苏区红军浴血奋战,粉碎敌人六路围攻,并攻克阆中,苍溪两座县城。红四方面军的壮大和战斗力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蒋介石不得不用更多的兵力和精力对付红四方面军,兵力和精力的分散适当地减轻了追缴中央红军的力度,使得中央红军有了喘息的时间。

1934年红军主力因“左”倾错误被迫进行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各主力红军相继西移。在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建立川黔边新的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这一重要决议的决定,不仅因为黔北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军阀内部矛盾突出,人民群众革命要求强,而且黔北地区山势复杂,占据地理优势,也是因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情况良好,红四方面军兵力壮大。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发展,使得我党看见了保存革命力量继续革命的希望,因而做出了建立川西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并制定出了新的作战方针:“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争取四川赤化。”

4.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建立和革命过程中坚持统一战线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为根据地建设和后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毛泽东说过,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的特点是敌人强大而革命力量较弱小,要想在这样的形势下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想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革命过程中,我党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广泛宣传发动广大劳苦民众,参军支前,沉重打击敌人,壮大了红军队伍,为根据地建设打下了基础。川陕苏区的领导们从川陕苏区实际出发,巧妙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矛盾,从敌人中寻找暂时的同盟军,先后与西北军杨虎城部、孙蔚如三十八军都建立过统一战线,并且对白区民众和士兵也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吸引他们参加红军。这些工作不仅在当时为粉碎川敌“围剿”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川陕革命根据地为党和红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一支坚强的革命队伍,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干部的领导力量和指挥作用在革命中是不容小觑的,只有有了正确的领导和正确的方向,革命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中,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红军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培养,在1933年6月下旬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就决定要加强干部的培养,加强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锻炼。要求红军及地方武装中均须加强干部的经常训练;并且吸收地方干部到红军的参谋处、政治部、经理处工作,在工作中训练,地方组织在区一级以上党、团、苏维埃、工会、学校等,要共同成立红军干部预备团,有专门军事人员训练;从各方面设法收集各种军事专门人才,如炮科、工科、无线电、兵工厂、飞机、医务专门人才。省苏维埃政府以各种方式积极培养出一批具有优秀思想的军事干部和社会管理干部,如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文韬武略的张爱萍,坚贞不屈的李家俊,杰出的军事教育家陈伯钧,具有领导才干的陈小平、陈浅伦、邝继勋等优秀的人才干部,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成为后辈不断前进的精神源泉。

三、结语

新苏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情中踊跃参军、发展生产。一方面,大大壮大了红四方面军的兵力,使得红四方面军兵力扩至近十万人,成为红四方面军发展过程中的高峰,另一方面促进了川陕苏维埃运动的发展。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苏会议上指出:“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在不足一年之内,已经在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已经发展了10倍以上的红军队伍,号召了整个四川的工农劳动群众与白军士兵倾向于苏维埃革命,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苏维埃革命的强有力的根据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与四川军阀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在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下,这支队伍经过不断历练和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拥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较高的军事素质,他们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定的阶级信念,树立了与敌人顽强拼搏到底的决心,战死沙场的雄心,这支队伍英勇善战,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在长征中,这支强大的队伍是能够掩护、接应红一、红二方面军顺利进入川西北,并胜利到达陕北的坚强后盾。在解放战争中,这支红四方面军是中原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领导下,转战晋冀鲁豫、华东和西南地区,先后参加中原大战、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样作出重大的贡献。

川陕革命根据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生产和革命,为党和红军在西北落脚、发展并且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上,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革命队伍,不仅壮大了我党革命的武装力量,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中国现代诗学会编.长征档案(第2卷)[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党史通讯[J],1985(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林超、温贤美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史[M],四川: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8.

[6]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报告,1934.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苏维埃苏区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红广角(2021年4期)2021-10-11 02:39:17
苏区创业致富人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49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48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公民与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21
中华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辨伪
中国钱币(2015年5期)2015-09-01 0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