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素娣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指导小学生把习作“写具体”的几点尝试
庄素娣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习作教学以训练学生语言为主线,以尊重学生个性言语为前提,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表现生活中的细节,激活学生的言语意识,积累学生的言语图式,领悟恰当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较好的言语描述能力,是落实“写具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作文教学 描述能力 写具体 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以语言习得为主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如何恰当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技能和技巧,最重要的是落实“写具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有形、声、色、味、触。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形的环境:高大的山、深邃的海、广大的草原……优美、悦耳的声音:潺潺流水、婉转鸟语、十里蛙声……五光十色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叶、黄花……多味的世界:苦、辣、酸、甜、香……人的感觉:冷、热、滑、涩……在生活中,要让孩子观察、发现它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作答全景式扫描,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学生只有用心理解、感受生活,才会敏锐挖掘到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才会更生动地抒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和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要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观察事物就是在相同事物中找出它们的细微不同点。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如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以扩大视野,熟悉生活,认识生活。这样学生就能从中采撷到无数浪花,汲取众多写作素材。这是片断能“写具体”的基础。指导学生观察时,一方面结合具体观察活动,教给学生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勤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观察日记有以上几种形式:一是现场观察。如观察课间、课外活动、比赛场面等,抓住一个镜头写下来。二是定期系统观察。如观察某种花、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三是同一事物多角度观察。如,观察一个人的外貌、性格、学习、劳动等方面。这样,不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察”这项训练抓落实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收集材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否则,你就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慨叹自己既无东西可写,又很难将心中的感受写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让他们写最熟悉的人和事,不要拘于形式,写得越细越好,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在错字、破句上求全责备。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1.布置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亲身体验中作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多种多样,但一般指读、写、背、算学习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使其学会生活本领,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每周末都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每次布置一项,难易适度,主要是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于是,在学生笔下,《洗自己的衣服》、《第一次炒菜》、《我懂事了》等一篇篇反映了学生生活,表达小作者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应运而生。
2.身临其境,训练情感积累和个性表达。小学生最怕写景状物,诗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情感积累和个性表达。所以在教学写景作文时,先从校园入手,带学生参观学校,边参观边用事先准备好的词解说,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觉自己的校园是如此的美。有了情感积累,把学习作文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动脑选材、构思,动手尝试,动口交流,互相评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的习作才会充满活力,更富有生活气息,从而体现个性表达。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提高。
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廖夫曾指出:“任何创作过程都包括两个方面,这就是:第一,个体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积累生活印象。即实现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第二,对这些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把这项工作成果用语言表现形式投射出来。也就是作者的观念、情感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即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将获得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无论是作家的文学创作,还是学生的写作练习,都必须经历这个‘双重转化’。”可见,光有第一方面的材料收集还不够,那只是实现了第一重转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方法,实现第二重转化。而教材是一篇篇文质优美的典型范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从写片断的目的出发,加强自然段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然段内句子的不同连接方式,即表达方法,认真进行句间关系训练,使学生懂得一段话中句子之间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句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句子都围绕一个中心,初步悟出连句成段的规律。构段形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典型的、常用的构段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掌握片断“写具体”的方法。中年级教材中最基本、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因果结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第二自然段。(2)并列结构。(3)递进结构。(4)总分结构。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三自然段。(5)转折结构。(6)按事情发展顺序构段。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以语言为手段反映现实、描述生活。没有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是不能完成反映现实、描述生活的任务的。因而,我们训练学生描述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广泛阅读,到社会生活中积累语言和素材,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自学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2.广泛阅读,积累材料,迁移运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定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所写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底蕴。每一个人仅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这样才“如有神”助。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书读精思,融会贯通,学会迁移。
3.坚持写日记。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记一篇日记,字数和内容可以不限。但是要定期检查和交流。
4.勤于笔记。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而且要有好的表态方式。我把读书笔记内容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画……如果能摘抄相应段落或背诵相应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看电视的好习惯。在涉猎报纸杂志的过程中,记下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谚语、段落等。如果能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储备起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作文时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写不完的新鲜事。学生的描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 “文章不厌百改”,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描述能力。
1.做到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学生写完作文后要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做上记号;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的创意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认真修改。
2.让学生间互评互改。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同桌或同小组互读、互评,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或直接进入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3.教师只评不改。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是符号式的,可以是文字式的,还可以把学生请来当面点评。点评过的习作及时发给学生进行再修改。关于习作的评分,实践告诉我们简单地给学生评分、划等只能压抑学生习作兴趣,唯有点评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窦萍珍,等.《小学生阶梯作文》[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伍春蕾.《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
[4]武宏钧.《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