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璟 吴晓晖 王 丽
·输血管理·
全程献血健康教育干预于在校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中的应用
吕亚璟①吴晓晖①王 丽①
目的 通过对某校在校大学生实施全程献血健康教育来干预无偿献血时献血反应的发生 。方法 2014年某校集体献血的在校大学生295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实施献血前、献血中及献血后全程献血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口头宣教,观察两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149人,发生献血反应1人(占0.7%);对照组146人发生献血反应7人(占4.8%);干预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献血健康教育可稳定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时的情绪,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使他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献血行为,可有效防止在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
全程献血健康教育 在校大学生 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心理生理因素导致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的血容量降低、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一系列表现,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模糊等[1]。为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保证临床供血,2014年我们应用全程献血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实施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4年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随机方法抽取295名男性大学生,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4±2.5岁;所有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疾病史的调查,无肝炎、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献血禁忌证,均符合国家献血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全程、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口头宣教。两组献血环境、献血过程一致,年龄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采血方法 两组学生采血前均做健康体检后,填写献血征询表。献血者穿一次性鞋套进入采血区,坐于采血椅上,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肘正中静脉穿刺,消毒范围直径10cm。把采血袋置于采液控制器上,穿插成功后固定针头观察血流是否通畅,严格观察献血者的面色及精神状况,如有不适反应立即停止采血。
1.3 全程健康教育方法 (1)献血前期:由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发放人体血液基本知识、献血知识、献血条件与献血前的准备以及国家献血相关政策给献血者阅读,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介绍有关医学知识,告诉他们人体的血液占自身体质量的6%~8%,如果每次献血200~400mL(因只占成人全身血容量的5%~10%),不但不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反而会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对惧怕疼痛者,通过打比喻或者请不怕疼痛的献血者现场说法,提示他们采血穿刺时的一点点疼痛完全可以承受。详细介绍采血设施、采血器材等,耐心讲解献血过程,以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使每个献血者在献血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献血期:从献血者坐于采血椅上开始,由护士询问了解献血者献血前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准备情况,并进行献血过程中配合的指导,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指导献血者深呼吸,想象美好事物等方法放松全身肌肉,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在采血过程中随时询问献血者有无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采血者密切观察献血者的表情和面色,以减少献血者焦虑、疼痛和献血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单次采血量,如有不适反应立即停止采血。(3)献血后期:在献血结束后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教育献血者不要急于变换体位,在原位休息几分钟后再慢慢起来,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不适。告知献血后的饮食、运动、随访和再次献血间隔时间等注意事项,使献血者了解到通过休息和对症处理,一些不适症状会很快消失,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告知献血者血站的咨询电话,做好献血者的回访反馈工作。
1.4 记录献血反应 详细记录每1例献血反应的症状,认真填写献血反应记录表,分别统计两组献血者献血量、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别,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干预组仅1人发生中度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7%,对照组有7 人,发生率为4.8%,P<0.05,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献血量在400ml者干预组149人中有60人,约占40.3%,对照组146人有20人约占13.7%,P<0.01,干预组400ml献血者明显增加。
表1 两组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 献血反应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的一系列机体症状。按照判断标准将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3种。轻度反应:献血者脸色苍白,可以出现头晕;中度:献血者除了上述轻度的表现外,还出现恶心呕吐、心悸或胸闷等表现;重度:献血者出现脑部缺血缺氧、抽搐、意识模糊及低血压等表现[2]。当代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普遍具有 “三高”和“ 三低” 的心理特点,“三高”指热情程度高、紧张度高、连锁反应度高。“ 三低”指平均年龄低、平均体重低、社会阅历低。他们对于献血知识认识不足,存在思想顾虑,惧怕疼痛和献血不良反应,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而这个人群也是容易出现连锁反应的人群, 甚至看见别人化验指血的时候就会出现晕厥[3]。有文献报道,精神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占68.5%,精神紧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甚少,在献血过程中看到采血针头比平时注射针头粗大,对静脉穿刺痛苦无耐受力[4],以致精神过度紧张,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骤减致血压降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有5位学生由于对献血知识的缺乏,过度恐惧紧张,出现了胸闷、心慌而停止献血。部分学生未吃早餐有一定的饥饿感,一旦发生就会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出现一过性血糖过低而发生献血反应。献血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全身处于疲乏状态时献血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短暂血管扩张,脑血容量下降从而发生献血反应。个别学生感觉过敏,有晕针史,在干预组中发生献血反应者就有晕针史,当止血带结扎过紧时,手臂发麻,采血时血流不畅致采血时间延长,心理感觉不适而产生焦虑心理。
3.2 全程献血健康教育稳定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情绪 献血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5],其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献血知识,激发人们对血液安全的关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或再次参与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证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许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参与献血,他们的献血知识匮乏,并受“郭美美”、血液浇花等事件影响,产生了对献血的误解。向其讲解献血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献血相关政策,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取了献血的相关知识,懂得了“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的深刻涵义,了解了公民进行无偿献血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了解献血的安全性、公益性,提高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 从而消除顾虑,稳定了献血情绪,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3.3 全程献血健康教育消除了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恐惧心理 有研究报道,健康教育可培养献血者的应对能力与适应能力, 减轻其恐惧心理, 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增强献血者的自信心[6]。新一代大学生,家中的娇女惯宝,他们担心献血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害怕打针,恐惧穿刺,因而存在紧张心理。因此,献血前加强献血者的献血相关生理知识的教育,讲解人体血液基本知识,在献血期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给予个性化的关怀,可消除献血者因无知造成的恐惧心理。献血时采血工作人员通过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沟通,加上采血时娴熟的操作技能、友善的服务态度,增加了献血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感,由此减轻献血者献血时的恐惧心理,增加了献血时的安全感,减少了献血反应的发生。
3.4 全程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干预发生献血反应的行为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献血健康教育能帮助献血者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 教育献血者树立健康的献血意识并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献血行为, 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献血危险因素, 预防献血不良反应。通过献血前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在饥饿和疲劳状态参与献血;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使采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到献血学生的健康状况,严格执行体检标准,严格做到三不采:空腹不采,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者不采,体重不合格者不采,使献血者在最佳状态下愉快献血,不仅在采血过程中保证了血液采集全过程顺畅和足量采集,保证了血液的安全性。在献血期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及时告知献血时出现的不适反应,及时停止采血并干预发生的献血反应,当学生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轻度反应时应给予头低脚高位,喝红糖水,以有效地避免献血者出现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低血压等中、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
3.5 全程健康教育有效防止了学生集体献血时连锁献血反应 在集体献血中,献血反应紧张情绪容易影响他人,形成 “连锁反应 ”。因此在献血前及献血过程中,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对献血者进行了心理干预,提高了献血者的心理素质,改善对献血的保守行为,勇敢地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同时,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及时发现有晕针史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脱敏疗法,安排在最后献血,减轻其对针、血、痛的敏感程度,有效防止学生集体献血时的连锁反应,有效干预并减轻了有晕针晕血史个体的献血反应。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全程献血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稳定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情绪,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在校大学生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献血行为,有效地防止在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减轻献血反应给学习上造成的影响,降低献血反应对周围人群产生的负面反应,增强社会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保障献血者健康及用血者安全,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1 徐祥莲,杨南,张晓丽.用胶体金法快速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 29(5): 558.
2 傅晓燕.采血车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2, 18(32):125.
3 刘景玲,王天恒,陈颖.大学生集体献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16):3905-3906.
4 陈玉芳,冯欢,李蔷薇,等.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 2011, 17(7):120-121.
5 陈李,叶志勇,陈筱华.无偿献血者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36-38.
6 闫文菊, 姚海珍, 宋任浩.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8):61-63.
本刊编辑部
2015-04-23)
·本文编校 朱 毅·
·读者·作者·编者·
项目或获奖论文请附证书复印件
凡投寄我刊的论文,如取得国家或部级、省级、全军及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在投稿时,附基金资助证书或相关证明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对重大研究成果,我刊将提供“快速通道”,尽早予以发表。
另外,凡已在我刊发表的论文,如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也请作者将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寄至我刊编辑部,以便做统计评审。
①镇江市中心血站 镇江市 2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