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办公室 广西南宁 530023)
远程教育中的个体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的特点对远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远教高校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变化,自觉创新工作机制,如何运用网络传播技术、利用网络系统优势来加强远程教育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一条创新远程教育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子,这是党建工作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远程教育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人才培养方式,但它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办学宗旨跟传统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那便是培养高素质和服务社会的人才。传统教育当中不能没有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远程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也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是远程教育党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程教育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质,只要有互联网,就能随时随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种特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单向教学传播的模式。一方面,远程教育中的许多新的特质需要受教育者吸收和消化,必须借助于学校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形式、运用新的学习方法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由于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的学习,学习者更易从网络上获取一些不良信息,加之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等,给学生造成困惑与怀疑。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不能及时、完整地覆盖远程教育的学生,我们必须利用远程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运用网络系统优势实现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程教育党建工作必须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主动占领网络这一宣传的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1998年9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重点高校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手段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999年秋,批准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现代远程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据2011年的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9所(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453.1万人,年招生166.4万人,毕业生110.6万人。可见,接受远程学历教育的人数非常多,人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也非常大,以后非学历的远程教育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因此,这样一个接受继续教育的庞大群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向他们传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创造性地运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进行宣传,开辟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远程教育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工作和择业的需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希望接受不同程度的、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教育和培训。由此可见,远程教育大有可为。但是,远程教育学员的学习水平差异非常大,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异、年龄差异、学习目的差异以及学习环境差异等,并且教育者不能真正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个群体,师生之间存在着远程性。同时,受教育者之间还存在着分散性,不能在同一个场所上学。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迫切需要在他们当中利用与之交流的主渠道——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政治观念鲜明、价值取向正确、道德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无论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还是本校制定的政策、规章和制度;无论是全国的典型事迹,还是本校的先进模范,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完整地发布出去。宣传内容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迅速予以传播,身处各地的学员通过网络又可随时随地查看信息,上情下达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于一体,各类宣传题材可以通过以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来呈现。校园网络宣传实际上是将校园传统的传播手段(如板报、广播、电视) 全面整合在一起,使得宣传内容更加充实饱满,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传内容还可通过QQ群、论坛、微博、微信等途径传播,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浏览与交流,这种形式在中青年人当中尤为喜闻乐见。可见,网络党建宣传工作不是代替传统的宣传工作,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延伸,从而成为立体化的传播平台。
传统党建工作中的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有限,受众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且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不论是新闻宣传工作还是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受众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与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充当这种被动接受的角色,尤其在大学生当中,这种情况更是普遍。而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从校园网络获取信息,学校新闻和通知公告一经网络发布,就会人尽皆知,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式的传播特点吸引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的思想交流。网络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正气,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这样的党建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的党建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网络是其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党建工作的新平台。要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1.1 在学校网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宣传主网页。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上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打造教育教学和思想教育宣传的网上立体化呈现的平台。
3.1.2 以正面宣传为主。党建宣传工作要努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目标,为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3.1.3 网络宣传教育手段要丰富。针对不同的宣传内容,可通过制作网络专题的方式,将有效的资源全部整合,再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还可以选取具有可读性和可观看性的材料,把严肃抽象的理论教育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经典著作选读、名人风采、网上影院等制作成形式多样的教学软件,从而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
3.1.4 开展网络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打破传统高校党建宣传单向灌输的方式,要不定期举行公众参与性较强的党建宣传活动,比如网络征文、网络献策、网络调查等。
网络规范化管理指的是建立一整套健康有序的网络宣传、教育、管理和保障的预警机制,保证网络向正确的方向运行。
3.2.1 要有专人负责和维护党建宣传网络。专人进行党建网络的信息采集、新闻采写、通知发布和活动组织。要借鉴和学习专业网站的管理组织架构形式,形成小型的、有组织的网络管理模式。
3.2.2 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建宣传信息员队伍。要建立内容丰富的党建宣传网络,光靠少数的党建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要以部门或学院为单位,吸收相对固定的信息员承担各自部门或学院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这些信息员要善于发现和采写各部门或学院中具有价值新闻和涌现的典型事迹和人物,为全校党建宣传工作添砖加瓦。
3.2.3 远程高校党建网络宣传工作要注重“把关”意识。一方面,党建宣传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把关好每一篇网络稿件的质量,对各类稿件的内容要有明确要求,以保证党建宣传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各种网络载体的发布关口,要谨慎开放党建网络的发布权限,以防不良分子发布涉密、涉稳等敏感信息,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对党建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并能熟练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网络宣传队伍。
3.3.1 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党建宣传工作的基础,并时刻贯穿于党建宣传者的工作当中,政治理论水平考验的是党建宣传工作者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这个出发点,没有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将失去方向和支撑点。
3.3.2 不断掌握计算机使用和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党建宣传工作的工具,党建宣传者了解网络优势,就要善于把优势利用起来,将网络工具变为自己工作的利器。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建宣传者,具备基本的电子化办公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集能力,网络软件使用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新媒体移动终端运用能力等等。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党建宣传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跟自己工作相关的网络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跟上时代步伐。
3.3.3 不断学习信息传播和新闻宣传的理论知识。信息传播和新闻宣传理论知识是党建宣传工作的法宝,党建宣传者应紧握这一法宝,将使网络党建宣传工作少走弯路。如何培养宣传工作者的信息敏感度,学校中什么样的信息新闻价值高,如何发掘学校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等,学校党建宣传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信息敏感度。再者,学校党建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对外宣传,这更加需要党建宣传工作者要懂得新闻规律、媒体的用稿规律,并具备一定的媒体编辑素养。
3.3.4 不断提升写作技能和策划创新的能力。写作技能和策划创新能力是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掌握了前三种能力,最终还是要把它们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党建文稿、吸引人的网络版面、参与度高的宣传活动等。只有不断提升党建宣传工作者的写作技能和策划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拓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远程教育高校在计算机使用、网络利用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利用网络优势加强远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是远程教育高校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网络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主动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思政工作方式。网络作为远程教育高校最主要的教学、沟通和工作的手段,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努力探索网络宣传的新规律,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