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

2015-03-20 22:36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民歌

成 莉

(贵州大学 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情感表现是音乐最具本质的特征,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作曲家情感投射的心灵产物,而要打动听众,则需要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因此,情感表现历来是音乐表演中探讨的重要题域。艺术歌曲是音乐会舞台上的重要品种,自它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艺术歌曲的演唱有其自身的特点,情感表现既不同于民歌也不同于歌剧咏叹调,而艺术歌曲中的不同类型也有差异,探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无疑对歌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歌曲的情感表现特点

艺术歌曲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出现的。19世纪初,以歌德、海涅为首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用短小的抒情诗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爱情、歌颂生命,描绘富于哲理的生活画面。音乐家将这些精致的文学诗篇配上贴切的音乐旋律和富于造型性及意境烘托的钢琴伴奏,成为一种有别于民歌、宗教歌曲、歌剧唱段的新型歌曲体裁。它最初产生于德国,因此这种歌曲最早以Lied(德文歌曲)冠名,进入中国有人音译为“利德歌曲”,而大多意译为“艺术歌曲”。对艺术歌曲有开创性的作曲家是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他创作了几百首艺术歌曲,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他最富盛名的《魔王》、《鳟鱼》、《菩提树》、《小夜曲》等都为我国听众所熟悉,其他早期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还有舒曼、布拉姆斯和门德尔松等。在中国,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新音乐从西方引进了各种音乐体裁,包括艺术歌曲。许多音乐家根据中国古诗词及现代诗歌谱写的艺术歌曲都非常成功,如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黄自的《点绛唇》、《花非花》,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已成为中国歌曲史上的经典。以后,艺术歌曲有了外延的扩大,包括由词作者和作曲家共同完成的精致、优秀的创作歌曲都被纳入艺术歌曲之列。

艺术歌曲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篇作歌词,诗与音乐旋律丝丝入扣,诗与音乐的精神、情调完全融合。二是伴奏占有重要地位,制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并抒发歌曲未尽之意。三是演唱演奏要求细致内在,最大限度地、真切地揭示诗与音乐所创造的意境。

相应地,这三个特点也成了艺术歌曲情感的表现特点,与民歌和歌剧咏叹调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民歌的语言颇具生活化口语化,讲求以方言突出民歌的地方特色,音乐与歌词都体现出率真、质朴的地方色彩,而艺术歌曲的歌词是文人的创作,以诗化的语言传达深邃的意象,表达含蓄的情感,作曲家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用贴切的音调与美化的语言相融合,音乐升降起伏的旋律线条与语言传达情感的抑扬顿挫相一致,无论是西方艺术歌曲还是中国艺术歌曲,都讲究语言发音标准,与音乐融为一体,要求精致、优美、准确。歌剧咏叹调是体现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声乐独唱曲,相当于话剧中的独白。音乐除了很好表现歌词的含义,还要注重人物性格,此时此地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要体现歌词中的双关语。艺术歌曲具有抒情性、诗意性,需要对歌曲的意境或内涵细腻地表现,而咏叹调的演唱则更重视对人物和剧情的熟悉,除把握好角色的性格,情感起伏允许适当地夸张。正如声乐理论家尚家骧先生所说:“艺术歌曲的演唱具有室内乐的性质特点,因之,不像歌剧演唱那样有大幅度的、强烈的音量变化成对比。也不以表现戏剧性激情见长,而以抒情为主。”[1]175艺术歌曲中的伴奏是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手段,比起民歌和咏叹调它的作用更为明显,对歌曲意境、情感表现起着重要作用,歌唱者必须对伴奏音乐的艺术形象有深切的了解和感受,与伴奏有更多的默契。艺术歌曲的演唱要求细致内在,应细腻地、真切地表现诗与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演唱不仅要求咬字准确,还需要歌唱时注意声音的起伏变化、音量对比、音色调配,这一切都需要有效的控制。情感既充沛又含蓄,既丰富又真切,热情中含有理智,激越时不忘内敛,这其中“度”的把握特别重要,以具体歌曲内容的情感要求掌握这个“度”。因此,准确地表现艺术歌曲的情感,娴熟的演唱技巧是基础,对音乐内涵的正确理解,则是运用技巧、把握分寸的出发点。

二、不同类型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

艺术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都产生出自己优秀的艺术歌曲,不仅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因此要深入探讨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不能不对其进行大致的分类,揭示不同类型艺术歌曲情感表达的特征。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主要指19世纪以德奥为首,以及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欧洲等国著名音乐家的创作,许多作品已成为艺术歌曲的经典,一直影响着现当代以及世界各国艺术歌曲的兴起和发展。艺术歌曲由于体裁、风格、内容的不同,带来了情感表达的差别,可分为叙事性、抒情性、民歌性,它们的情感表达有各自的特点。

(一)叙事性的艺术歌曲

19世纪不少音乐家选择歌德、海涅、舒巴尔特、霍尔曼等著名诗人的叙事诗谱写艺术歌曲,形成了叙事性的艺术歌曲,如舒伯特的《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鳟鱼》、《死神与少女》,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舒曼的《两个掷弹兵》,勃拉姆斯的《永恒的爱》以及李斯特的《三个吉普赛人》等。叙事性的艺术歌曲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哲理性的特点,常常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其中有对不同人物的描绘和语言模仿,情感表现相应地体现出既有叙述人的平稳性,也有故事中情节跌宕起伏带来的表情性以及模仿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性。最具典型性的如舒伯特的《魔王》。歌曲讲述在狂风呼啸的黑夜,父亲抱着病危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树林中策马飞奔,魔王紧紧地追赶他们,时而用甜言蜜语哄骗,时而凶相毕露地威胁,要孩子跟他走。父亲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安慰儿子,当父亲精疲力竭地回到家时,却发现魔王夺去了孩子的生命。舒伯特将哥德诗歌的寓意与音乐融为一体,用不同的音调惟妙惟肖地将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的语言和形象表现出来,歌曲要求演唱者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戏剧性。以文学家诗篇谱写的叙事性艺术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情感的表现既随着歌曲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又带有较强的理智和深邃性。如《死神与少女》也表现德国传统的宿命生死主题,描绘死神对少女生命的威逼,歌曲中死神的威慑与少女的柔弱无助,死神的冷酷无情与少女的求生渴望均形成对比,但在表达感情时,除了表现角色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还要有一定的理性,以表现歌曲中深邃的哲理。歌曲《鳟鱼》塑造了鳟鱼自由自在的形象,以及被邪恶的诡计所伤害的不幸,情感的表达随叙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寓意性,歌曲的表现应内含批判的睿智。《跳蚤之歌》在叙事中既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更显示出歌曲辛辣讽刺的寓意。这类带有哲理性的叙事类歌曲,情感表现无不透视出叙述者站在高处对事件的审视与深刻。叙事性艺术歌曲的情感体现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是文学家含有深刻哲理性思想的表达,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一定要注意情感与理性之间分寸的掌握。

(二)抒情性的艺术歌曲

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题材最为广泛的歌曲,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恋,对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望等等。最富盛名的如舒伯特的《小夜曲》、 《听、听,云雀》、 《圣母颂》、《致音乐》,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舒曼的《奉献》、《核桃树》、《月夜》、《莲花》,勃拉姆斯的《小夜曲》、《林中恬静》、《爱之歌》,柴可夫斯基的《吉普赛女郎之歌》、《夜》等,都是在音乐会舞台上受欢迎的曲目。此类艺术歌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优雅、细腻、浪漫的风格与情调,由于大多是为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谱写的歌曲,语言精致、内涵丰富、情感细腻,比起歌剧咏叹调的人物情感表现,更注重精致与含蓄,激情中带有甜美,感伤中含有宁静,梦幻中带着恬静,喜悦中充满优雅。比起叙事类的艺术歌曲,更加阴柔优美,情感的表达一是注意歌曲整体的意境表现,二是注意内心情感的细腻深切。歌颂大自然的歌曲常常表现为借景抒情,既有歌唱与钢琴的意境渲染,又有抒情主人公细腻的情感抒发,如舒伯特的《听、听、云雀》,歌词表达了空中的云雀、温暖的太阳、饮水的马群、泉边的鲜花唤起抒情主人公对心爱姑娘的想念,歌曲明朗、活泼,曲调甜美,充满乐观的情绪。演唱的情感表达不能像一般民歌那样直率夸张,而应将快乐的情绪表现为情意甜蜜,略带含蓄的优美。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以流畅的旋律及用分解和弦形成的柔情伴奏,描绘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景——乘着歌声的翅膀,与心爱的恋人一起在开满鲜花的恒河岸边享受爱的欢悦,憧憬未来的幸福,歌曲充满生机以及欢乐的情调,情感的表现在整体欢悦的基调中,含有甜美与优雅。再如像《圣母颂》一类宁静哀婉,表达内心虔诚祈求抚慰的歌曲,更加讲究情感的圣洁与高雅含蓄。总之,抒情性的艺术歌曲虽然具体内容各异,表达的情感各式各样,但仍然具有精致、含蓄、高雅、优美的总体特征。

(三)民歌性的艺术歌曲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十分重视民间音乐,艺术歌曲的创作往往会吸收传统民歌的音调、结构、节奏等特色,有的还以民间流传的歌谣为歌词,形成了具有民歌特性的艺术歌曲。当然,这类艺术歌曲与流传下来的传统民歌仍有着明显的区别,毕竟是作曲家审美创造的结晶。较典型的民歌性艺术歌曲有舒伯特的《野玫瑰》、 《摇篮曲》、 《菩提树》,舒曼的《莲花》,勃拉姆斯的《铁匠》、《星期天》、《徒然的小夜曲》、《摇篮曲》等,这些歌曲也成为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经典。民歌性的艺术歌曲是音乐家有意借鉴民歌风格的结果,语言偏重口语化,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大都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民歌性的艺术歌曲相对抒情性艺术歌曲,情感表达较为质朴、真切,但相较于一般民歌,仍然带有情感细腻、含蓄的特点。再如勃拉姆斯的《徒劳小夜曲》吸收了下莱茵河地区的民歌,采用男女对唱、分节歌的形式,带有舞曲风格,表现小伙子向姑娘求爱遭到了拒绝。歌曲情感表现既有民歌的轻松、幽默,又有艺术歌曲特有的意境创造,通过伴奏音型的不断变化烘托气氛,细腻地表现了小伙子的心理情绪。民歌性的艺术歌曲具有一定的亲和性、通俗性、地域特性,因之受到听众的喜欢。

叙事性、抒情性、民歌性仅是相对的分类,许多歌曲并非单一地属于哪一类,有的歌曲既是叙事类,也含有民歌性,有的抒情性歌曲也含有民歌风格,而所有的歌曲都脱离不了抒情性。但大致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把握艺术歌曲不同侧重的情感表现。

三、艺术歌曲情感表达中的演唱要求

艺术歌曲丰富多样,风格各异,要通过演唱表达出具体歌曲的情感,必须充分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歌曲的情感分寸,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并能得心应手地掌握美声的发声技巧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大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理解作品,把握好情感表现的分寸

艺术歌曲的歌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必须对歌词的内涵充分理解,对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所了解,并对整个歌曲的意境有深切的体悟,才能把握好情感表现的分寸。例如《鳟鱼》是带有民歌风味的叙事性艺术歌曲,曲调虽然简朴但由于这是一首寓言式带有哲理性的歌曲,情感处理必须把握好分寸感,不能只注重曲调的明朗动听,转折处外在的情绪改换,而要注意声音的含蓄与变化,寓意的暗示性。在音量对比、音色变化、节奏处理上都不能太过夸张。演唱舒曼的艺术歌曲要注意与舒伯特风格的区别,舒曼本人就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音乐家,他的艺术歌曲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梦幻色彩,歌唱旋律具有朗诵性,情感更加细腻。勃拉姆斯的歌曲旋律流畅而富于独创性,他改编了大量的民歌,形成民歌性艺术歌曲特有的风格。他最富盛名的《摇篮曲》流传甚广,作曲家将四三节拍巧妙地作了处理,从第三拍起音,节奏的律动赋予音乐舒缓与温柔的气息,钢琴以轻盈动荡的音型模仿摇篮的摆动,淳朴、温柔的歌唱旋律十分感人,情感的表达需通过平缓的语气制造安详的气氛,歌唱特别要注意内在的韵律,才能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慈爱。

(二)语言表达与声音控制

艺术歌曲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本身就能传达各种内心情感,艺术歌曲中的歌词大都是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仅仅是朗诵诗歌就能体会出细腻的情感。演唱者应掌握好歌词中语言的音韵与意蕴,除了吐词的准确,还要注意表达情意的逻辑重音、连贯的语气、细致的语调。与音乐配合的乐句犹如美丽的曲线,艺术歌曲中的乐句大都自然均衡,具有连贯性与起伏变化性,音调与歌词水乳交融。乐句的表达需要歌唱者有一定的技术修养,如发音的连贯,呼吸的控制,自如的音色调适都影响着具有深意的乐句表达。如舒曼的《核桃树》,歌词很优美,描绘微风中的花朵窃窃私语,议论小姑娘梦想遇上心爱的情郎……,歌词中花朵、树叶的耳语,少女的倾诉,决定了歌曲情感表达轻柔的基调,加上旋律是以“轻呼吸”式的小句子构成,演唱的语言表达一定要轻盈、柔和,轻轻地吐字,字音与字音要很好地连接,这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声音的控制是演唱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情感表现特别要注意音色的控制与力度的控制。艺术歌曲中的情感十分丰富、细腻、精微,要求歌唱者能通过丰富的音色来准确表达,因此音色的控制是否恰到好处,非常重要。不同的音色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爱、恨、悲、愁,还可以表现希望、憧憬、光明、激越、奋发、失望、抑郁、恐惧……不同人物、不同心境的塑造都需要通过音色来实现。如舒伯特《魔王》中父亲的慈爱、悲痛,魔王的残暴、阴险、儿子的恐惧、无助,都靠演唱者音色的变化和控制来实现。再如舒曼的《奉献》,歌唱从激动转为宁静也是音色控制在起作用。另外,力度的控制也很重要,音乐教育家赵梅伯先生说:“力度的处理大抵限于声音强弱之表现。歌者须具有微妙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最细腻的分析和表达……以最完美的技术把这个感觉细腻而非机械地表达出来,这是演唱家面临的一个难题。”[2]力度的控制,既要靠个人对音乐敏锐的天赋,更要有完美的演唱技术,要能由强到极弱,由极弱到强自如地变化,避免粗糙和生硬并保持住艺术的气质,这是对演唱者技巧的考验。除了音色与力度的控制,当然也还要注意节奏、速度、乐句与呼吸停顿的控制,这些都无不与演唱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演唱与钢琴的默契配合

钢琴伴奏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家骧先生指出:“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伴奏仅是歌声部分的和声的或节奏的烘托而已,而舒伯特则给予钢琴伴奏以音乐形象性……使歌词、旋律、伴奏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意境完美。”[1]179舒伯特之后的舒曼、布拉姆斯、门德尔松、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在钢琴伴奏上都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并有所发挥。由于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表现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演唱者要表现好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必须与钢琴配合默契。为了唱好歌曲,需要分析包括钢琴部分在内的旋律,歌曲的许多意趣和情致都含藏在钢琴伴奏中,不仅了解钢琴的和声关系,还需从伴奏音型中找到表达情感的核心要素。例如舒伯特的《致音乐》,钢琴伴奏的核心是几个大和弦,每小节的音型都相同,全曲的声乐部分与伴奏、间奏的旋律相互贯穿,伴奏旋律既有规律又流畅灵动,演唱时内心也应充满这种流动的音型,表达出饱经风霜的抒情主人公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安慰、情谊,看到了光明,向音乐致谢的内心情感。再如舒曼《核桃树》中的钢琴伴奏与歌唱相互呼应,歌声与琴声柔和在一起,仿佛旋律是附着在钢琴之中的,演唱者随着钢琴旋律的流动穿插其中,需要歌唱与伴奏、间奏融为一体去表达歌曲总的意境。

总之,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中的情感表现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歌唱家需要掌握娴熟的歌唱技巧,也须具备厚实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地琢磨和积累经验,努力用歌声诠释作曲家美的创造,传递给听众真、善、美的魅力。

[1] 尚家骧.欧洲音乐发展史[M].香港:香港上海书局出版社,1986.

[2]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89.

猜你喜欢
舒伯特艺术歌曲民歌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