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莉,艾红玲
(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张文莉,艾红玲
(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提升,达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由于缺少有效设计,当前的教学存在实践教学活动泛化和运动式的倾向,活动绩效差,缺乏吸引力。本研究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分析,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提出了依托实践基地与项目平台,实现校内外相结合,综合素质与政治素质相结合,综合提升活动绩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近十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精神与要求,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且无论是在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还是实践教学理论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果。独立学院出现的时间较晚,根据独立学院特点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提升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以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1]。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具有以下特点:依托公办高校,利用社会资源的办学体制,即公办母体高校管理,民间出资;既区别公立学校的公办公助又区别民办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扩大高等教育范围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学生来源是“三本二专”。
独立学院的这些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利的影响是:新体制和新模式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经费来源比较充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较好的经济保障;不利影响是公办母体学校管理学院,而经费来源于股东,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作为管理方的母体学校在使用经费时要尽可能避开一切不利因素和风险因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教学方面,无论是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地域范围还是学生参与人数和次数,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出行方式,校方都要加以控制甚至是限制[2]。独立院校从安全和经费支出两方面考虑,基本上是不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规模、大范围的社会实践。这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与实效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的生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亦有一定的影响。“三本二专”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本能”的对立和抵触情绪[3]。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是十分注重实践,之所以支付较高的学费到独立学院读书,就在于独立学院是应用型、技能型学院,希望在这里学到一门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使自己今后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学生关注的是专业实践,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则不感兴趣。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为例,每年在专业大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者大有人在,其他奖项也是数量可观。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获奖者微乎其微,甚至实践教学考核为“优良”者也较少。
我国各高等院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一是用学生处、团委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代替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冠之以“大思政、大德育”的美名。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高校学生处、团委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作为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扩展和充实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其实践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将大学生学习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身的践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后者则是我国高等院校特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学生处、团委)为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作为学科课程知识学习,其价值侧重点在于“认知”上;后者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价值侧重点在于“践行”上。虽然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绝不是同一事物,因此两者不能等同起来,也不能相互替代。在笔者调查中发现,有个别独立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将思政课的部分学分划给学生处、团委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学分,将其举办的各种社团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将我国高等院校两种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机构的职能混为一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单纯的知识教育,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而消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能用学生处、团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取代,其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来进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同学生处、团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一定是理论认知与践行的结合,否则就失去了作为学科课程学习的意义。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不仅仅是作为学科而设置的,更为重要的则是为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设置的,课程设置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的学习与认知对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论学习是理论认知的前提,实践则是理论认知的提升。所以,不能用学生处、团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代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是搞集中式的、突击式的实践活动代替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一些高校进行集中式的、突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即利用开学初或期末的一段时间将学生集中起来搞专项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集中式的实践活动无法确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结合的目标,只能是泛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近年来,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设计出体现独立学院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概括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重点发挥实践基地与实践项目平台作用。具体作法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中划出3学分作为实践教学学分,与此相应的在总课时中划出50学时作为实践教学学时。同时实践教学进入课程考核之中,课内实践15分、课外实践15分。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两大平台: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发挥和利用好这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就能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课内实践应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外实践则侧重于政治素质的提升[4]。
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采用问题抢答、时事点评、热点评论、专题演讲、小组辩论、教学反哺、团队合作项目等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材料组织、是非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由于课内实践教学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内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内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计入课程考核。
课外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平台。校内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将学生社团活动和专业大赛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中,而是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与社团活动和专业大赛结合起来。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计划中规定第二章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利用学生社团进行“爱国主义”演讲大赛、第六章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利用社团开展校园普法知识宣传活动;又如《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中规定第二章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大赛,写出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专业大赛中体现的报告;《形势与政策》课程则把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结合起来,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社会实践题目,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思考。
与校内实践平台相比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平台更为广阔。实践基地的选择应注重目标性:即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活动应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政治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固定场所、固定的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或对象。实践教学基地分为集体实践活动基地和学生自我实践活动基地。集体实践活动基地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专项实践活动基地,用于参观和体验,通过感性认识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大学生的是非观念。[5]特别是专项实践活动基地(如戒毒所、农村)的体验使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现状。学生自我实践活动基地主要是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基地(如敬老院、农村中小学)。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地去敬老院献爱心、去农村中小学进行义教活动,在那里大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社会性”与“责任感”。
按照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的规定学生实践的每一项课外活动计4或8学时,根据不同活动实践学时,学生进行不同数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每一项课外实践活动都要提交规定字数的实践报告,报告内容着重于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即“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4学时的社会实践教学,所以学生只需交一份实践报告,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是24学时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需交三份实践报告或一份综合报告。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任课老师评定成绩,计入课程考核之中。思政课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各占15%。由于实践教学在课程考核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学生就会比较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重视自身素质技能的提升,要让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关键在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确确实实能够让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增长才干和能力,对他们成长有用,学生就会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消极参与到积极主动参与。[6]
[1]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教育部令第26号,2008-04-01.
[2]李昌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2):155-156.
[3]张雪梅.独立学院的特点及其教学模式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108-111.
[4]黄蓉生,吴文华,张国镛,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冷舜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70-72.
[6]杨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0):50-53.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27
2015-10-25
2014年度广东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创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16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文莉(1955-),女,辽宁沈阳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授; 艾红玲(1973-),女,河南渑池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博士。
G641-42
B
1009-2080(2015)06-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