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隐喻的视角解析《蝴蝶梦》

2015-03-20 21:3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蝴蝶梦丽贝卡弗斯

黄 丹 丹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500)

从疾病隐喻的视角解析《蝴蝶梦》

黄 丹 丹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500)

疾病是人类自然的生理过程,然而对于疾病的阐释却使它产生了特殊的隐喻意义。通过对《蝴蝶梦》中疾病隐喻的解析,能够进一步揭露社会实质,鞭策并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蝴蝶梦》;疾病;隐喻;解析;发展

《丽贝卡》是英国小说家达芙妮·杜·穆里埃(1907-1990)发表于1938年的著名作品,后更名为《蝴蝶梦》。穆里埃凭借着《蝴蝶梦》享誉文坛,这部小说也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并改编成电影,获得了1940年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缠绵悱恻的怀旧风格与哥特式的恐怖烘托,使得这部作品长盛不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够反映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揭露出实质,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篇论文探讨的是疾病的隐喻,所谓疾病的隐喻,即“把疾病作为形容词,说某事物像或是疾病,是指这件事恶心或丑陋,在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上不正确”[1]。 “文学中的疾病不仅为作者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情节结构和最终的结局,疾病本身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2]57隐喻修辞总是使得文学作品更生动、形象并且充满想象力。而非医学话语不仅给这些疾病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而且对人物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并研究疾病在作品中的隐喻。

一、症状初探

《蝴蝶梦》讲述了一对真诚相爱的鸳侣如何克服层层阻碍,并最终明白婚姻真谛的故事。小说以年轻貌美的”我“作为叙述者展开,并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书写。“我”与英俊的贵族迈克西姆偶遇后一见钟情,并闪电结婚回到了著名的曼陀丽庄园。精致、美丽、豪华的曼陀丽庄园仆人成群,而拘谨、羞涩的“我”却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丹弗斯太太是庄园里的女管家,是随已经去世的丽贝卡陪嫁过来的。严肃且不苟言笑的丹弗斯太太常常冷眼以对,她总是在“我”面前述说着丽贝卡的美貌与智慧,使“我”痛苦又不知所措。丹弗斯太太更是寻找各种机会对“我”进行折磨与陷害。而丈夫迈克西姆也从未与“我”提起前妻,且有时情绪怪异,使“我”不得不怀疑他对丽贝卡仍念念不忘。而当丽贝卡失事的船只被发现时,真相也随之解开。

在小说的第二章就有这样的一个描述:“他常常在突然之间就显得茫然困惑,可爱的脸上所有的表情都消失得一干二净,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面具,一件雕塑品,呆板而冰冷,仍然英俊潇洒,但没有一丝生气。”[3]5由此看来,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对生活的动力变得迟钝,并且精神状况也减弱了。而“我”似乎是小说里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却也曾被丹弗斯太太折磨得患上了精神衰弱症,表现出易疲劳、无力于做出努力、面对障碍时的慌乱以及难以融入现实和现在的病症。丹弗斯太太本人自不必说,她对丽贝卡的崇拜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甚至是在她死后,丹弗斯太太一直把她的房间景况保持得和死前一模一样。而丹弗斯太太本人又高又瘦,脸色惨白,颧骨突出,眼窝深陷,双手冰冷,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显得高贵而安详,这俨然就是一副死人的模样。从这里可以看出,丹弗斯太太的心理已经出现扭曲。在整个故事中,丽贝卡从未出现,可她的影响力却贯穿始终。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丽贝卡并不是所有人想象中的十全十美的女人,她生活放荡,玩弄他人感情,且身患癌症,是一个典型的身心俱不健全的人。

二、病状成因

疾病或疾病的形象类似于一种文化符号,积聚着人类的恐惧和极其繁杂的文化与道德因素。每当人们有意无意地与迈克西姆谈起曼陀丽庄园时,迈克西姆的态度总是很冷淡且脸色阴沉,就连“我”也不例外。“我又一次产生了不自在的感觉,仿佛闯入了别人的禁区。他的家闻名遐迩,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连我也有所耳闻,可不知怎么他却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使曼陀丽成为一道横在他与别人之间的障碍。”[3]23事实上,疾病能够抹去一些东西,也能突出一些东西,它在一个方面的废除,却是刺激了另一个方面的形成,疾病的本质不只是存在于它挖出的空洞中,也存在于用来填补这个空洞所做的置换活动的炽热完满中。[4]16迈克西姆来到蒙特卡洛的“蔚蓝海岸”旅馆就是想要避开曼陀丽庄园给他带来的痛苦,然而这座庄园远近闻名又人尽皆知,对于它的讨论不可避免,因此他的逃避变得毫无意义。逃避不能抹去他的伤痛,反而会给这个伤口积累更多的伤痕,为未来的生活增加更多的隐患。“他沉吟良久,我暗忖他终于要谈到曼德利了,谁知他欲言又止,脑海里一定泛起了某种病态的恐惧,束缚住了他。”[3]26“他的脸上挂着梦游者的表情,我一时竟突发奇想,认为他也许不是个正常人,而是个精神不太健全的人。”[3]30迈克西姆的这些表现都属于恐惧性神经症的范围,它是由迈克西姆心底埋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引发的焦虑。一般来讲,人们把精神衰弱症、强迫症、焦虑性神经症和恐惧性神经症等看作是神经症。神经症只是精神功能分裂的第一级,损伤是在心理人格的总体平衡上,这种往往是暂时的中断只解放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情节和无意识的情绪模式中。[4]26迈克西姆本来只是个一本正经的贵族,可他的心理人格却在枪杀丽贝卡那一刻起彻底失去平衡,他由一个地位高贵的人变成了杀人犯。况且没有人知道是曼陀丽庄园的主人杀死了她,人们只知道是丽贝卡的船只失事了,从而被淹没在海洋里。因此迈克西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名誉,只得将这个秘密深埋心底。内心的愧疚、自责、恐惧与焦虑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情感生活彻底混乱,这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内在的、矛盾的、令人眩晕的体验,是对生和死、爱与恨的相同欲望的考验,是心理矛盾在感官上的顶点。

从迈克西姆的姐姐比阿特丽斯的口中我们得知,丹弗斯太太对丽贝卡的崇拜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她把发生在主人身上的不幸也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把自己变成了死去的丽贝卡在曼陀丽的化身。比阿特丽斯曾说过丹弗斯太太会让“我”不得安生,她的嫉妒心重的要命,并且这一点比阿特丽斯早就料到了。丹弗斯太太不能容忍“我”与迈克西姆在曼陀丽的幸福生活,她把这看作是对丽贝卡的侮辱。无疑,丹弗斯太太的嫉妒是病态的,这种病态的嫉妒在其传统的偏执狂的形式下是一种会在推理的最极端形式中寻找其证明的难以理解的信念。在丹弗斯太太骄傲、嫉妒等情感的过度活动上,我们能看到有一种系统化的、结构严密的、无幻觉的妄想发展起来。“当某种心理结构高度发达,在整个精神系统中处于强势地位时,它会连续从别的内心构架中夺走越来越多的心理能量;但因为有均衡原则的作用,这个占统治地位的情结最终会被推翻,当某一种巨大心理组织的能量外泄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无法弥补的恶果。”[5]丹弗斯太太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丽贝卡是故意寻死的,她认为的无人可战胜的主人最终却失败了,“我”将取代丽贝卡的地位与迈克西姆生活在万人敬仰的曼陀丽庄园里。她的妄想性信仰最终被推翻,一怒之下,将曼陀丽付之一炬,焚成废墟。

丽贝卡并不爱迈克西姆,在嫁给他五天后,就提出了一桩荒唐的交易:“我为你管家理财,照料你的宝贝曼陀丽。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让曼陀丽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参观的人将络绎不绝,称赞咱们是最幸运、最美满的佳偶。多么大的骗局,多么辉煌的胜利。”[3]276丽贝卡虽然可爱得像一个天使,且才华出众,可内在却是一个道德败坏的恶魔。“她恶毒、可恶,堕落到了极点。我们之间从未有过爱情,从未有过一时一刻的幸福。丽贝卡不懂得爱,缺乏柔情蜜意,行为不端,甚至有些不正常。”[3]274从迈克西姆对丽贝卡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丽贝卡,她美丽又善于交际,但却有着扭曲的价值观,并且言行放荡,与多个男人有着暧昧的关系。丽贝卡最后一次去伦敦看医生时,得知自己已是癌症晚期,回到家中却骗迈克西姆是怀上了别人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将得到他贵族的姓氏,继承他的财产。迈克西姆无法再忍受这样的侮辱,终于开枪打死了丽贝卡。

三、隐喻意义

千百年来,疾病始终伴随在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中。它们千奇百怪,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有的能轻易治愈,有的却是终身顽疾,有的甚至能夺走宝贵的生命。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疾病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的隐喻意义。然而人类文化上并不总是完美无缺,疾病能够负载着价值的判断。其中,文学是传达这些隐喻意义的最好载体。文学以病人世界为缩影反映了社会的诸多弊端,借此批判社会的道德状况。作为一种生理现象,疾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对于疾病的判断与解释,却是整个社会文明进程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中对于疾病的阐释,同样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活动痕迹与道德价值的判断;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前面已经提到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有病,身体上的抑或是精神上的。疾病不仅能够反映出患者的人格缺陷,更是存在着多种弊病的社会机制的一种隐喻。

丽贝卡作为曼陀丽庄园尊贵的女主人,其身份也代表着上层社会的贵族家庭。她的忠实女仆丹弗斯太太对其糜烂的生活了如指掌,不但不加以劝解,反而帮助她瞒天过海。在迈克西姆心中,曼陀丽的声誉最为重要:“我把曼陀丽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种对财产的爱是不会产生幸福的,教会并不提倡这种感情。”[3]276到最后,他甚至把容忍丽贝卡放荡看作是为了护卫曼陀丽的声誉。迈克西姆娶她、杀她都是为了曼陀丽的名誉考虑,这说明了他对丽贝卡也没有真爱以及他人性上的自私。因此,疾病的隐喻在此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疾病揭露某些贵族家庭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缺陷。丽贝卡之所以选择嫁给迈克西姆,是因为当时上流社会错误的婚姻观。在当时看来,不幸福的婚姻多表现为丈夫很穷或是因为犯罪被关进了监狱,无法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已属不易。而迈克西姆不仅家境富裕,而且又是贵族出身,人也专一,能够嫁给迈克西姆绝对是一个女人幸福生活的开端,他能满足女人所有的虚荣感与物质感。迈克西姆娶丽贝卡也是因为她的美貌与能力能够为曼陀丽庄园锦上添花,充分体现了贵族阶级的虚伪。然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也不可能长久,内心空虚的丽贝卡只能从其他男人身上寻求爱情的慰藉。迈克西姆也在这恶臭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最终情绪崩溃。可见,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肮脏与虚伪造作的交易。二是英国行政官员的腐败,法律机制不够健全。“法是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因而也往往是有社会正义感的作家在创作中抨击的对象。”[6]对于丽贝卡不检点的生活,迈克西姆曾经想与她离婚,却反被她有力一击。“难道你没有意识到,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一丝一毫对我不利的证据吗?你所有的朋友,甚至仆人们也相信咱们的婚姻是非常美满的。”[3]281迈克西姆开枪打中了丽贝卡的心脏,使她当场致死,可最终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小说中的朱利安上校是克里斯的行政长官,他自始至终都相信迈克西姆绝没有杀人的可能。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行政机构对贵族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偏袒,身份尊贵的人绝不可能做出行为不端的事情来。朱利安上校一再强调审讯只是一个过场,全是做做官样文章。同时朱利安上校也表示:“那艘该死的轮船偏偏在那儿搁浅,真是倒霉,要不然这件事便可以石沉大海,无人知晓了。”[3]300由此表明警方并非有心办案,得罪了贵族会有损他们长久的利益,所以什么事情都不必深究,也正是官员的腐败与法律上的漏洞让犯罪的人找到了可乘之机,对犯罪行为不能起到约束、惩戒的作用。从朱利安上校的论调来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英国法律制度的讽刺,罪恶是不会自我败露的,英国社会设立的揭露恶行的机构形同虚设,无法行使其职责。

通过例举《蝴蝶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疾病,并运用文学作品中疾病隐喻的特殊含义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揭露事实的本质,从而给读者呈现一个善恶分明的世界,促进社会向更美好的前景发展。

[1]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 王应平.疾病、爱欲与文学生产[J].名作欣赏,2006,(4):57-58.

[3] 达夫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 米歇尔·福柯.精神疾病与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 方刚.精神我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72.

[6] 余宗其.法律与文学的交差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128.

(责任编辑:张连军)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10

2015-10-17

黄丹丹(1990-),女,广西来宾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I106.4

A

1009-2080(2015)06-0037-03

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疾病是情节发展的导火索,对推动故事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读者一步步揭开事情真相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猜你喜欢
蝴蝶梦丽贝卡弗斯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爱心树(上)
西西弗斯的神话
阁楼上的光
Analysis on Two Female Figures in Rebecca
换个方式守护你
换个方式守护你
论关汉卿《蝴蝶梦》中的审美想象
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