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录,燕立荣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实验中学,河北 邯郸 057450)
论康海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启示
王争录,燕立荣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实验中学,河北 邯郸 057450)
“博古通今、学贵独创、寓教于乐、求真务实、学必济世”是有尧舜之志的明代著名状元康海的教育思想特色,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康海;寓教于乐;学贵独创;特色;启示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明代西安府武功(今陕西咸阳武功)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及状元。他做为明代关中出现的大才子,对关中的先贤推崇备至。在这些人物中他最称道的是教民稼穑的后稷、编著《史记》的司马迁、开创“关学”的张载,特别是对张载更为推崇,曾说:“宋儒言治, 要之, 躬行鲜而粉饰丽。若夫子, 盖周、孔之后一人而已”。[1]这表明了他必然继承起关中前辈生于斯、死于斯的特质传统,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古以来关中秦人的刚正不阿、求真务实、直言不讳、务求实效等品质都对康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康海是有崇高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史使命感的才子,他在殿试考策论时力陈改善吏治、裁庸任贤、兴利除弊,令主考官拍案惊叹。弘治皇帝朱祐樘赞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2]遂被皇帝御笔钦点为头名状元。这是他继承发扬关学务求经世致用实学精神的体现。康海以他的散曲杂剧《中山狼》、史学著作《武功县志》名世,他没有专门论述过教育,但是笔者认为康海是有教育思想的,他的教育思想就蕴藏在他生平所做所写之中。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文学著作、散曲著作、杂剧戏曲作品、史学专著中无不包含着这位关中大才子的教育思想。
(一)博古通今
康海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状元,他之所以能够在殿试时最后稳夺魁首,摘取状元的桂冠,与他接受的儒家教育及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密不可分。康海自幼聪慧好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经、史、子、集都在他研究的范围之内。他对《易经》《诗经》《离骚》《春秋》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对于汉代文史祖宗司马迁著的《史记》也特别推崇,从这些名著中吸取古人文以言其志的精华,对于从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而来的只注重形式的文章极力排斥。他对于当时文坛的文体如台阁体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提出了文必“先秦两汉”的正确主张见解,主张吸取前人的精神写对现实有用的文章。
(二)学贵独创
康海读古人书讲究的是通其大义,他继承发扬文史祖宗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的治史宗旨,在深入了解考察武功地区的风俗、人物、山水、乡贤、祠堂的基础上用7个月时间就著成了《武功县志》,武功县志对武功的风俗、地理、乡贤、烈女、伶人等都有记载,改变了以往地方史对历史人物只是歌功颂德的不良风气,真正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真正警示教化的意义。该县志被其它地方纷纷效仿,也成为仅有两篇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地方县志之一,对我国方志学乃至中国特色的人种志研究等有极大的贡献。康海独自开创《武功县志》的新体例,充分说明了他学贵独创的治学及教育思想特色。
(三)寓教于乐
康海被誉为秦腔鼻祖,为陕西秦腔戏曲乃至整个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考察研究发现,他的戏曲创作的目的是排解自己不得志的忧闷,另外也是通过乐曲来对人们进行教化。例如在他改编的著名杂剧《中山狼》中,对像东郭先生这样迂腐无用、不懂人世间险恶,但是心存良善的读书人进行了嘲讽与同情;对像狼这样忘恩负义、颠倒黑白、凶狠残暴的无情无义小人进行了讽刺与批判;对杖黎老子这样睿智,并且能够对恶人给予应有惩罚的人进行了歌颂赞扬。他的杂剧《王兰卿》通过对有情有义、恪守封建礼仪的贞洁烈女王兰卿的讴歌与赞扬,教育人们应当做有情有义、品德高尚的人。戏曲小天地,人生大舞台,通过生、旦、净、丑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秦地人民之所以民风淳朴、性格豪放、品性耿直,都与秦腔祖师康海的教化有关。
(四)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一直是秦人的优良传统,这也是秦国从西方卑微的小藩国最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的原因。做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关中学人,康海也不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自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使命后,关中学人无不将其奉为纲领,康海亦是如此。他做人做事做文章,敢于批判当时不能反映社会现实只注重形式的柔弱文风,敢于提出文必先秦两汉、诗必盛唐。康海看书不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对天文、历法、历史、医术、兵法等都有研究。
(五)学必济世
学必济世也是康海教育思想特色之一。在殿试测试时能够直陈利弊,提出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其实就是他学必济世的一种体现。他当官以后刚正不阿,对于当时对现实不利的文风及明代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纵观康海的一生无论是在得意时还是在失意时都不忘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故学必济世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特色之一,也是康海对于关学前辈张载为万世开太平思想的终身实践。
(一)注重学生古代人文知识的兴趣培养
注重学生多方面知识兴趣的培养,不仅要让他们热爱自然科学,更要让他们热爱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文理都重要的定式,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博古通今的人才,这才是对康海教育思想的最好继承。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主张的权利,教师对学生不要横加干涉。不要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康海之所以能够创新就是因为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框框架架。今天中国教育要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要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进行改变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司马迁打破帝王将相家谱史的传统,开创以人物生平为主线的历史研究新范式,也就没有三千年文明史的记载。康海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写出地方名志《武功县志》。
(三)通过多种途径方式教育学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康海在辞官后通过秦腔这种娱乐方式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教育人们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有道德的人。今天应当利用更多途径对学生进行做事做人方面的教育。例如让孩子观看《东方小故事》这类的电视节目,能够培养孩子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最根本的要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教育家,这种教育是无形的,要教会学生向大自然去学习去请教,也就是说教育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四)一定要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客观公正的对待任何一名学生,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教育信条。
(五)把培养对社会有作为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教育产生于人们的需要,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话说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追求。把育人做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最根本的就是要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1]康海.康对山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史小军.论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J].文学评论,2006,(3).
[3]黄仁生 .论康海的杂剧创作[J].中国文学研究,1989,(3):36-41.
[4] 周文玖. 《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J].齐鲁学刊,1993,(3):38-42.
(责任编辑:高 曼)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06
2015-10-21
王争录(1987-),男,陕西武功人,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硕士。
G60-092
B
1009-2080(2015)06-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