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职院校职业汉语能力培养探析

2015-03-20 21:3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汉语技能

黄 丽 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职院校职业汉语能力培养探析

黄 丽 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的训练。职业汉语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关键职业核心技能。本文在明确其概念和内涵基础上,论述加强其培养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职业汉语能力

引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合成正引发全球的产业变革。在此背景下,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战略支撑与保障。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中国战略2025》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部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研究所所长在给欧盟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核心技能”概念。2001年,国家劳动部确定了我国从业人员八大核心技能,其中将交流表达放在首位,职业汉语能力则是综合了交流表达、信息处理等能力为一体的职业核心技能。

一、职业汉语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一) 职业汉语能力的概念界定

在界定职业汉语能力这个概念之前,要对“能力”有所理解 。广义来讲,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它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效率,更多体现为能让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来看,能力其实是一种智力技能,本质上是一套办事的程序、规则、步骤、流程,能利用某个概念属性,遵从规则去办事。职业汉语能力从字面上来讲是职业活动中汉语的运用能力,更具体地表述则是职场人在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语法、语调以及使用的基本规则等,进行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1]。

(二)职业汉语能力的内涵

职业汉语能力是一个宏观概念,要认真梳理其微观内涵,方能更好培养高职学生这一项职业核心技能。根据其在职场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两种能力。

1. 交流表达能力

交流表达是职业汉语的基本能力,它贯穿于职场各项活动的始终。具体又可以分为四种:一是交谈研讨能力,比如主持一个部门的工作会议,代表本单位就一个方案与其他企业进行谈判,在公共场合,能够倾听并准确把握讨论主题,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演讲能力,包括即兴演讲与主题演讲,据调查显示职场工作中,面临比较多的场景是针对某个主题,当众做简短即兴演讲的情况,而主题演讲则事先会告知主题,能提前为发言做充分准备;三是阅读能力,能阅读复杂的篇幅较长的文字材料,并迅速从中分析、整理出对工作有用的信息,或者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四是书面表达能力,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书面表达不一定是拿支笔在纸上书写,而更多的是在与人沟通交往过程中,针对复杂主题,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稿,尤其是常用职场应用文的写作。

2. 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将被大量运用到面向未来的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当中。这一过程需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即能快速从冗余网络信息中挑选出对职业发展有用的信息。具体来看,这一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有计划地通过不同渠道搜寻并获得信息,其次是判断信息内容对其进行开发运用,最后则是根据不同任务、评估所获信息并能通过文本、图像、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来展示和创新信息。

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 职业汉语能力是各层次人才的通用技能

从数量上看,我国毫无疑问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是全世界第一,但人才培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方针上提出要以人才为本,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2]。不管何种层次、类型的人才,职业汉语能力都是必须具备的通用技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职业汉语能力是习得高阶职业技能的重要下位技能

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在新形势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可以完成以往流水线上操作工的大部分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把劳动力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未来智能工厂里急需的是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他们承担着多个岗位角色,不仅是产品创新的策划者,还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者、协调者。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通用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还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迁移的高阶综合职业能力,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探索性的学习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高效率的团队合作能力、革新创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学习心理学理论来看,任何高阶技能的习得都离不开学习主体之前具备的相关下位技能。职业汉语能力是与人交流沟通、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更是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高职业技能所必备的条件。

三、“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深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注重能力本位的人才观将会成为高职院校的改革趋势。职业汉语能力作为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探寻新形势下的培养策略是亟待研究的实践问题。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专业技能的,除了英语,不需要学习汉语方面的课程,而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也有类似的认识误区,认为从小就说习惯的母语,没有必要浪费大学课堂来做专项学习和训练。因此,高职院校仅仅开设一门《大学语文》或《应用语文》就应付了事。其实,职业汉语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能力,它不单单是从听说读写、字词句文、语法、修辞等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考察能力,而是一种语言交际能力,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这种能力去完成具体任务。目前把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工作边缘化应该得到改变,要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建立“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开设以《应用语文》或《职业汉语》为主要课程的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的汉语能力教学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它更注重汉语能力的职业性、工具性,而不是一味强调其人文性和研究性。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把重点放在“文从字顺、条理清楚、结构明细”,而不是高中语文课的升级版,例如选取文言文、名家名篇散文、诗歌、戏曲作品来精讲精练、分析立意构思等。

其次,要建立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公共选修课。当前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课时数,一般不会超过52。笔者所在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语文基础课更是逐年压缩课时,由最初的52减至48,到2015年9月则直接减至32,而且还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仅靠语文基础课程的教学是远远无法使高职学生熟悉职业汉语的,需要建立如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沟通、专业汉语等课程来强化语言交际能力。考虑到不同专业就业岗位有所区别,所以这类型的课程适合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最后,要开发以语言技能实训为主的延伸性课程[3]。在高职院校,技能实训课只会在专业课里开设,但技能实训是高职教育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的重要途径,职业汉语能力同样不能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里培养,需要一定的实训课程。比如可以开发模拟商务谈判、团队训练、户外拓展等课程促进职业汉语能力的提升。

2. 搭建立体化的实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完美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都只会让学生停留在认知和理解阶段。学习心理学理论强调任何技能的熟练掌握都需要有大量的练习和有效的反馈为条件,职业汉语能力必然需经过反复的练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专业教师或专家进行示范和指导,要边练边教。高职院校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渠道,为学生搭建立体化的实践平台。为此,可以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好课程实训环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计好实训内容,并做好相关考核。第二,依托校内社团举办相关竞赛,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平台。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参加相应社团。除了传统的演讲、朗诵、话剧表演等项目,还可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介举办有关活动,例如“学校微信你来写”创意大赛、微电影大赛。第三,开拓校外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强调校企合作,但基本都从专业角度去切入,比较缺乏以提高职业汉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奖励机制,力促从事语文、团学工作的教师主动与校外企业联系,探寻既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又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合作模式。

3.健全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对某项工作的计划、目标、结果等方面的价值做出判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完善的评价机制对相关工作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监控作用。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包括的内容、涉及的机构和人员都比较复杂,其评价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项工作的后续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标准没有量化的评价,过多依赖于相关课程的期末考核,本质上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考评,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态度等的考查。这种评价机制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缺乏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互动评价,尤其缺少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缺少对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调研。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为标准,构建起“通用模块+专用模块”的测试体系[4]。ZHC是一项核心职业技能测试,它面向所有就业者。它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重点考查语言能力而非语文知识。普通考试可以借助短时期内的突击强化辅导和死记硬背而取得高分,但能力测试无法临时准备,它需要长期积累和高频度的实践。ZHC自2004年推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校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高校由于其权威性不足、报考费用贵等原因,普及程度并不高。不过,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参考其务实的设计理念,适当加入口语表达题目的测试。专用模块的测试则鼓励行业牵头、企业参与,开发实施针对具体职业情境活动的专用职业语言能力测试,从而弥补目前ZHC测试的职业特色不鲜明的缺点。

结语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才为本的原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贯彻核心能力与职业技能并重的理念,以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为点,全面带动其他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为我国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郭灵云.职业汉语的能力分解及标准[J].文教资料,2012,(35):28-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Z].2015.

[3]陈众平.高职人才培养的第一关键能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7.

[4]朱丹.职业言意体的生成能力[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100.

(责任编辑:刘小林)

Exploration of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Made in China 2025”

HUANG Li-juan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blicity Department,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The realization of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as a support and protec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skil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Vocational Chinese ability is the key to vocational core skills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Chinese abi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its cultivation,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its cultiv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platfor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Made in China 202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vocational Chinese proficiency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22

2015-10-0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4CXJG16)。

黄丽娟(1980-),女,湖南郴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H19

B

1009-2080(2015)06-0083-04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汉语技能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劳动技能up up!
追剧宅女教汉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