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培育学生职业人格: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王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格教育等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人格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人的自由发展需求,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职业人格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指向人的生长和生成目的,是现代生产方式对职业人的必然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培育学生的职业人格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职业人格 高等职业教育 理念
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从其出现之日起就被置于特别突出的位置。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追求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应是高等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圭臬,职业能力开发和训练的原动力在于此,这是生命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社会标准遮蔽不了职业教育生命发展的本原性需要,着眼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满职业人应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备的基本人品和资格及心理面貌[1]。职业人格是个体健康人格在职业领域中的自然要求和具体表现,既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的要求,又体现了个体自由发展的需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职业态度的塑造和职业准备的完成,最终都表现为职业人格的形成。职业人格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
职业人格是人格的下位概念,是职业化了的人格,因此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动力性等人格的基本特征。但与一般的人格相比,职业人格还具有职业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特征。
职业人格受职业的制约,具有职业性表征是职业人格区别于一般人格的主要特点。职业人格与特定职业的职业规范相联系,不同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不同的职业人格。职业人格与职业紧密联系的特点决定了职业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职业人格是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心理品质做出的职业性规定,其主体是人,因而具有主体性。尽管职业人格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但其形成并非从业者单方面受制于社会职业而被动机械地实现对职业的适应和顺从。相反,职业人格是人这一职业活动的主体能动作用于客观职业环境的产物。人能意识到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人类的智慧主动适应和改造社会职业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职业的完美结合。“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之所在是:人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获得新的生命”[2]31。在主动的有意识的职业活动中,人能收获劳动和创造的职业幸福感和价值感,达成与职业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并超越自我,提升职业人格,成就新的自我,职业也会因人的能动作用而得到变革与发展。
人的发展性决定了人格和职业人格的发展性。职业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先天和后天的“结晶”,是个体在具备遗传和成熟因素所提供的生理前提下,在后天的现实的职业环境中以理想的职业人格为目标,通过不断的职业实践逐渐养成和发展的。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理想的职业人格的要求,而从业者已有的现实的职业人格并非恰好都符合这一要求,但人本质上具有可反身性、可自控性、可受授性、可暗示性、可超越性[2]417-420,当理想的要求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产生矛盾的时候,这些与人的自我意识紧密相关的特性使人自觉地利用并创造各种可能的和现实的条件,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塑造,朝理想的职业人格迈进,最终实现内在人格与外在职业要求的和谐统一。
受“能力本位”价值观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出现了“唯技能”“唯就业”的倾向,而从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复杂的职业环境出发,着眼个体的完整发展,指向主体的自我实现的职业人格培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人格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职业活动的需求和个体自由发展的需求,或可协调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与“教育性”的矛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和谐一致。
(一)职业人格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性必然是第一性的。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或本体价值反映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尤其是对人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发展需要的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内在价值是技术价值、实践价值、解放价值的辩证统一[3]。技术价值是基础,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具理性满足其技术需求,实践价值是技术价值的进一步深化,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对学生主体交往理性的满足,解放价值是对技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反思和超越,通过锻造学生的批判理性激发其解放兴趣。“锻造学生的批判理性”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的技术伦理意识、主体意识和价值反思意识、合作交往意识。
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培育强调职业主体通过职业实践,在交往合作中体验内化生成,它关注学生在技术操作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的能力和建构自己的职业情感的能力,重视学生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契合职业教育的技术价值和交往价值。职业人格的主体性特征内在地蕴含着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自由的人的主体性诉求,职业人格培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技术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确自身的伦理担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反思能力,使他们明确自身的独特价值,在技术活动中释放与实现技术主体的人性力量,自觉地将内在的人性诉求渗透在技术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技术活动的开展符合人的内在本性。职业人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4]的价值追求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二)职业人格指向人的生存、生长和生成目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过程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有研究者通过职业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分析,将职业教育目的划分为人的“生存”、“生长”和“生成”三个层级,其中基础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存能力,即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专业定向性的基本职业能力;高级目的是关注人的生长,即非专业定向性综合职业能力;终极目的是关注人的生成,即培育真善美统一的人格[5]。职业人格具有发展性,其生成是职业主体内部生理机制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发生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作用于主体,经由主体的认知、思维、实践等活动形成主体认同,进而达成自觉实践,并不断调整、提升,最终升华成职业人格。职业人格的生成必须经历由职业知识、技能等认知性职业要素向内生性职业素质的内化,内生性职业素质向外显性职业行为的外化,职业素质向职业人格的升华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包含职业主体的基本专业能力、基本综合能力、基本社会能力等关注人的“生成”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形成,包含职业主体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注人的“生长”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包含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个体自我完善目标的实现,即求真、至善、臻美的人格“生成”。由此可见,职业人格培育与现代职业教育关注人的“生存”、“生长”和“生成”的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三)职业人格是现代生产方式对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新的分工体系和新的生产方式趋向易变、灵活,只要求劳动者掌握某一简单职业技能即可的传统的流水线式的生产作业已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涌现的新岗位、新职业需要劳动者不再固守僵化的程序,而是讲究优化组合。现代社会从业者更换职业的频率越来越高意味着单一的职业技能不再适应这一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超过能力的概念范畴,从业者的自主性或独立性已逐渐被列为首位。劳动者必须具备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系统看待事物、运用技术等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在基本技能、思维技能和个性品质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现代生产方式对职业人的要求的重心已由职业技能转向更具全面性、整体性的素质和能力,即要求职业人具备健全的职业人格。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担负起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完满职业人的重任。
(四)职业人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
职业人格是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兴趣等因素的综合体,其中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将模糊的职业意识转化为清晰的职业目标,深入理解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而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唤起学生对职业活动中真善美的追求,确保学生的职业生涯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职业生涯成功还有赖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或个性的健康完善。瑞士教育家M·L戈德斯密德经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提出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6]。凡此种种无不是人格力量在职业活动中的发挥。职业人在职场中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现场问题、人际关系、与人协作、自我管理等,没有人格的支撑,职业生涯必定难以为继。唯有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属于职业人格的素质,才能激发出学习力、创造力,为学生的职业成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职业的劳动者,要使这些“准职业人”有能力应对未来职业活动中的种种变化,并开拓创新引领职业发展,就必须重视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培育,重视对学生生命中潜藏的巨大的人格能量的开发,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人生境界的开阔奠定良好的基础。
[1]雷小波.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8):15-17.
[2]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宏伟.论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36-40.
[4]马庆发.人格本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J].职教通讯,2003(7):9-11.
[5]张弛.关注人的生存、生长和生成:现代职业教育目的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26-31.
[6]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51.
基金来源: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C2013006);2012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MY012B03)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