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重构的思考

2015-03-20 16:4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全媒体教学改革

邓 庄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重构的思考

邓 庄

[摘 要]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编辑学课程不能满足时代需要,社会发展呼唤新型编辑人才。本文在探讨目前媒体环境及对编辑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学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编辑学;教学改革

[作 者]邓庄,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

在一个媒介生态剧烈变化的时代,高校新闻编辑学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业务课程,必须根据媒介融合与全媒体的趋势进行重构,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样的职业技能才是新闻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如何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因为只有紧跟业界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思路,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一、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和新闻教育的转型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迅猛发展的媒介融合趋势的产物,新闻业正面临着巨大转型与变革。一是新闻信息源结构与新闻传播主体的巨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任何一位公民都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被打破,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利用新媒体工具,与公民记者合作生产新闻。二是新闻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巨变。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整合新闻传播资源,对过去以单一媒介形态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进行变革,建立新的多媒介融合的新闻生产流程,带动编辑部的结构、功能和角色的变化。三是新闻载体性能与新闻传播方式的巨变。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在载体性能上发生根本变化,融合功能不断增强,通过多媒体方式在新的介质上实现看、听、读、写、说等多种功能的自由选择与组合,信息传播与接受更加方便、自由和人性化。

新闻业的转型带来新闻编辑理念与新闻编辑业务的革新,新闻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分享式、互动式传播转变,编辑业务从单一媒体编辑向全媒体、融合式编辑转变,多媒体整合传播能力成为编辑工作的必备素养,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深远。编辑学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复合型全媒体传播人才为目标,突破媒介介质限制,以适应“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化、内容呈现的多终端化、内容产品的社区化、内容生产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二、新闻编辑学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提升全媒体采编实操能力

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新闻学专业增加的“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成为核心课程,“融合新闻”成为主要专业实验环节。因此对于新闻学专业来说,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打造全媒体的生产、管理、发布融合系统平台,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下进行融合新闻实践,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需依托的实践创新基础。

理想的融合新闻实验平台,可支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录入,通过对采访、写作、摄影、摄像、编辑制作等实验环节的训练进行整合,使学生成为采集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全能型媒介工作者,熟练掌握文稿采编、报刊版面设计、音视频制作等业务技术。比如有的高校以北大方正文韬、飞腾软件为技术手段,整合报刊版面编辑、网络编辑、音频制作、摄像编辑等课程构建“全媒体传播”实验平台,且更侧重于音视频内容生产、数字传播技术的应用。有的高校在支持原有的校园报刊、电视台基础上,支持学生创办网络电台、电子杂志、网站、新闻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加快从平面媒体教学向立体的全媒体教学转型,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

(二)重视多媒体编辑,强化数字技术背景下编辑业务能力的培育

在融合媒介中,传统媒介建立多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媒介工作者运用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所有的媒介表现形式来采制信息。新闻教育应适应这一趋势,搭建新技术应用平台,增强学生运用新媒介技术传播信息的能力,如推广微信、微博、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等的应用和采编流程等。编辑学课程可以开展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业务训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轮流定期发布信息。编辑学课程还可以开展微博的编辑训练,让学生根据微博的特点对传统的新闻稿件进行改写并将其发布在微博上,或训练学生对微博信息进行提炼,策划新闻选题。通过采写、编辑、发布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社会化媒体,理解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学到的传统报纸编辑知识如稿件修改、标题拟制、专题配置、图片运用、版面设计等运用到新媒体实践中来。

图表新闻的应用是大数据和数据新闻迅猛发展的结果,编辑学课程应该加大对图表新闻及数据新闻的编辑制作的训练,在教学中引入设计理念,提高视觉元素在内容生产中的作用,创造性地使用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和动画、视频等来展示内容。

(三)深化宏观编辑训练,实现宏观和微观能力的平衡发展

编辑学教学内容包括宏观编辑与微观编辑两部分,过去的教学重点较多地放到微观编辑层次上,强调文字能力,如组稿、选稿、改稿、稿件配置、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内容占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二以上,媒介定位和总体设计、报道策划与组织调控等宏观编辑业务所占内容较少。而在媒体实践中,新闻报道策划成为媒体采编业务运作的中心环节,因为它有效解决了采编脱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和深化宏观新闻编辑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如新闻单元(新闻专题、新闻栏目、专版专刊、新闻频道、新闻网页)的总体设计,报道活动的组织实施等。

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体越来越注重内容产品形态的创新,将其作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比如媒介产品如何通过多次售卖使其增值;针对不同用户、面对不同终端,如何对内容进行调整,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配;如何与用户交流互动并聚合用户创造的内容等。高校编辑学课程过去对于这些宏观编辑业务内容很少去关注,现在需要加强这些知识点的讲解。

三、新闻编辑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探索情境式教学

新闻编辑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新闻编辑实践技能,应尽量让他们在全真的环境下体验新闻编辑的工作。我们可以采用“模拟编辑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有利于更快地掌握新闻编辑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首先根据媒体生产流程,将课程设计成报纸设计、新闻策划、内容选择、稿件修改、组版制作、小组展示等六个环节。其次要求学生分组建立“模拟编辑部”,课后依次进行报纸设计、选题策划、稿件选择与配置、稿件修改、版面设计及制作等工作,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及答疑。最后由各编辑部完成稿件整合和版面设计工作,打印出样报。通过模拟编辑部环境的情境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快速地掌握编辑业务。

(二)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可避免教师机械传授与学生被动学习,调动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师生讨论和分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以不断更新的媒介融合案例库建设来支撑编辑课的案例教学。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新鲜、生动的案例;案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展示、媒介工作者自述或访谈、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等内容,尽量全面采用;针对某个媒介融合的大案例实施教学,在选题策划、稿件选择和修改、标题制作等环节围绕此案例来进行剖析,以增强新闻编辑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创新考核方式

新闻学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考核方式,对于理论课还比较合适,但对于强调应用和实操的业务课,则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编辑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加以改革,增加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比如根据教学流程,将课程考核分成多部分:课堂成绩(20%)、编辑小组个人成绩(20%)、编辑小组综合成绩(30%)、期末考试(30%)。这样的调整减少了期末考试在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加大了平时实践所占比重,有力地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模拟编辑部”等实践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地方院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方雪琴.内容生产的变革与新闻教育的转型[J].当代传播,2011(3).

[2]田雷.融媒时代中国特色的新闻教育观[J].当代传播,2013(6).

猜你喜欢
全媒体教学改革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