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前背景预习在初中语文诗词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研究

2015-03-20 20:22:49孟存芳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诗篇教者杜甫

孟存芳

(南京钟英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2)

一、案例背景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他反对把学习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获得某一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获得相应学习方法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主张使学生创造力突围而出,把被作业和应考占去的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人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

“新课标”指出: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申请了“活化课前”的课题研究,笔者进行了语文学科这方面内容的探索和尝试,效果颇为显著。

二、案例分析

初二单元试卷中出现这样一道课外古诗词阅读题,题目如下:

《新安吏》(节选)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1.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2.“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这两道题目上的得分率还是挺高的,这有点出乎教者所料。试卷评析课上,请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学生在分析第1道题目时,抓住父亲为什么不送孩子出征的关键,从“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在第2道题中,学生扣住“哭”这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教者仔细思考后认为:学生能将这些题目搞懂,除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外,还得力于平时课前的背景教学指导。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收集了杜甫的代表作《望岳》、《春望》和《石壕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已知杜甫是“诗圣”,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此教者在教这篇文章前,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学生可查阅身边的辅导资料,诸如《名师点拨》、《教材讲解》,了解诗人的概况,也可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作者生平,将查阅到的相关知识概括在课文作者旁。授新课前请学生交流所获取的知识,可通过讲故事、“自传”等方式,可相互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诗人有了全面的了解,印象也较为深刻。下面的内容就是学生对杜甫一生的概括: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了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人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所写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诗人除在成都草堂三年多生活较稳定外,其余漫长的岁月都是十分艰辛的。但诗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身体多么衰残,处境多么不利,但始终念念不忘国家和人民,政治热情、创作热情始终高涨。

学生像了解故事一样把握了上面的知识后,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他们在学习《望岳》时就能明显感知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教者请学生做一回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大声朗读全诗,意气风发,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春望》一诗,根据对作者的背景了解和书下注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满目凄然的情景。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当学生朗读这些诗句时,表情是很凝重的。

对于《石壕吏》的理解,教者引导学生扣住“有吏夜捉人”展开讨论。由于学生对诗人的写作背景已有所知,把握自然水到渠成,教者只是穿针引线而已。因此,学生深入了解作家的生平身世、经历遭遇,便能准确地把握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怀。教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当时的场景,充当诗词的主人进行绘声绘色的模拟表演,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们完全走进了诗的意境,这样的学习学生是终生难忘的。

三、深入解读

叶圣陶曾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埃德加·富尔曾也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那么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笔者认为,课前背景预习在初中语文诗词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诗词的“背景”,就是指诗词中所写的人物或事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诗词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诗篇中的人物、事件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不了解诗篇所反映的时代的社会历史状况,不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历史背景,那就无法真正理解诗篇的思想意境。于丹老师在接受电台采访她如何对孩子教育时讲了件挺好玩的事,她女儿在理解《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说,杜甫生活的那儿发生了强烈地震,国家都被震破啦。当然,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这得另当别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脱离作品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就难免造成对诗篇理解的不当甚至偏颇。如果学生连对诗人所想所感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又怎么对作品联系现实有所感受呢,可见,诗词的背景教学是激起学生品读诗词兴趣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课标提出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背景教学往往被大多数教师忽略,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尤其在诗词教学中,磨刀不误砍柴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就是很好的实践。诗人每写一首诗篇,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往往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有关,诗人在字里行间都会隐含时代特征,是时代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把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篇联系起来,学生对诗人的当时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就会加深对诗人的印象,对诗篇的思想内容也容易把握,更能触类旁通,做到叶老所说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再如学习南宋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诗词时,学生可利用课前时间,通过辅导资料、网络媒体等途径,了解词人的生平概况: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晚年。因此,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在少女、少妇时代的词作清新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现词人少女时的欢快活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只不过是思夫的轻愁。她的后期作品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诗歌处处流露出这纷繁的愁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词人内心悲歌的吟唱。学生了解了诗人的这些背景之后,再去赏析初中课本中的《武陵春》、《醉花阴》等诗篇,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真正地理解诗人的心声。

四、案例反思

一个读者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就会对诗篇产生各种误解。语文老师应该别具慧眼,把时代背景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篇。纵观古今,不论任何时代的诗人作家,他们的每一首诗篇都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呈现社会的某一层面的特征,具有社会性。在教学中,我们若能结合诗人所处的环境及思想状况去品味其作品,有助于我们抓住诗篇的主旨,在分析讲解诗篇时就容易抓住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背景教学是初中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消除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课前的背景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从而带动了活力课堂的建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1]郑桂华.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

[2]王其华.高效能语文教学5项修炼.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51-53.

[3]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328.

猜你喜欢
诗篇教者杜甫
中华诗篇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8
春天的诗篇
心声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2
雪峰山诗篇
湖南文学(2019年9期)2019-09-24 18:30:12
杜甫改诗
律诗篇法体式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0
绝句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与五柳鱼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杜甫的维稳观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