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成长实际,切实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

2015-03-20 19:55:01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想信念理想

韦 玮 周 晔

立足学生成长实际,切实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

韦 玮 周 晔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苦苦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形成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立足学生自身成长生活实际,具体明确阐述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真正体现课程性质和价值。

教学案例;教学体会;教育教学效果;高职;思政教育

[作 者]韦玮、周晔,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认知根基相当薄弱,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较差。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习惯,对学习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应付上课、作业、考试、分数层面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他们由表及里散发出一些自由(散漫)、自私、自信或自卑、自我气息。尽管如此,他们内心深处仍有强烈渴望,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是有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内心的渴求而已。

二是教育教学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高大上的空洞抽象说教语言、用生硬的命令式语气来表述教学性质和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迷信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量使用灌输式案例教学法讲授这些空洞抽象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教育教学似乎不是在服务满足自身探求世界的成长需要,而是教师好像执行上传下达任务的传话筒,或是高声叫卖知识的知识贩子,于是就会以不信、不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

灌输式教学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灌输者把自以为好的东西,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别人。表面上看是不受尊重,实质是因为被灌输者感觉没有被真心对待,如果真心的话,应该了解他们内心需要和渴求。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说明问题、警示、启示人,但因为案例大多是讲别人的故事,很少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一番激动过后,很少或不会在听众心中留下多少痕迹,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教学也是灌输式教学。

当我们反思教育教学及其效果时,往往简单地将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态度好坏和关注问题“口味”等表象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简单地、想当然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去吸引乃至迎合学生,试图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结果往往是,一场盛宴过后,留下的大多是杯盘狼藉。

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来呢?

二、立足学生成长生活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立足学生自身成长生活实际、以服务学生成长探求世界需要为宗旨,就是通过问题设计,以作业方式,让每个学生回顾、体会自身成长生活经历,教师收集他们的故事及体会,正确的、模糊的、片面的、错误的,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和素材,对学生的特殊故事和体会,课间课后个别交流。

具体明确表述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就是用学生能理解和感受到课程教学是服务学生成长要、对自己有用的语言表述教学目的,始终体现课程性质和价值。

当学生感觉教学是服务满足他们内心需要、感觉自己被关注受重视时,就会慢慢地抬起头来,信任地看着你,紧随你的思路,用心关注你讲授的问题。当引导他们从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中体会和感悟人生时,他们因信任而慢慢打开心扉,无论伤痛还是快乐,会认真写下他们的故事和体会,与你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听你透析生活的哲理。

下面以讲授“理想信念概念”为例谈谈这一教学法。

第一步:立足学生成长经历实际设计问题。以作业方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写。

问题思考一:我们都喜欢成功这个词,经常会把它赠送给别人,也会默默地送给自己。我们都渴望成功,成功它到底承载了什么呢?有记忆以来,你追逐过什么,最后成功实现的有些什么?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回想起来,这些追逐成功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问题思考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你认为周围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成功人士”?那么,什么是成功?它和理想信念有关系呢?

课后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作业,收集他们的故事及体会。

第二步:用学生能理解和感受到课程教学对自己有用的语言具体明确表述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专题和大家谈理想,既不想谈理想如何如何必要和重要,不想谈别人的理想。只想从人性和心理学高度,结合你们生活的感悟,与你们一起去探求理想与我们每个人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揭开“理想信念”这个老生常谈内容神秘的面纱,从而让你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认识理解人、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生活。

第三步:以学生的故事和体会作为教学案例和素材,讲授“理想信念概念”,与他们一起分享成长中散发出来的奶油味,片面的、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在分析中一一得到澄清。

材料一:小时候,我为了买一个喜欢的玩具,节零食攒零花钱,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如愿以偿;小学时,为了得到老师表扬,我拼命学习,争取考试分数排名第一;后来,为了竞选班干,我每天早早去学校,帮老师和同学做好事;为了考上一所理想大学,我几个月不回家,后来虽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也不后悔,感觉自己没那么差,也可以和别人一样优秀。

材料二:小学时候,我想长大当科学家,像袁隆平一样。

材料三: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问我长大做什么,我脱口而出说“做大公司的经理”,妈妈高兴得把我抱得紧紧的,一个劲地夸我,上小学后,感觉梦想好遥远不切实际。

材料四:儿时追求每天有吃不完的零食、新鲜玩具,小学开始一直追逐上名校,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结果虽不尽人意,但过程很美很享受。

材料五:我印象中都在追求做什么事把它做得最好,它们会给我带来更多别人的追捧,在人群中处于最显眼位置,让我觉得非常自豪。

材料六: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是成功人士,可惜我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

以上材料展示的是部分同学曾经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对理想理解很深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理想源于现实缺失性需要,因此,理想人人都会有,只不过不同的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一样,追求的层次不一样,并不是只有胸怀大志做大事的人才有理想,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有没有豪车大房子。(2)理想源于现实,还包括我们追求的必须是现实中我们真正理解了的东西。小时候,我们追求吃不完的零食和新鲜玩具,很正常,因为我们知道它们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而小时候说自己长大后要做大公司经理,不一定是理想,因为年纪那么小,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大公司经理对自己对生活意味着什么。但是,某同学写的“小学时候,我想长大当科学家,像袁隆平一样”,这可以算是他的理想,因为经过了解他当时的想法,认为他已经理解了科学家的价值。(3)理想是具体的,是和个人的生活相关、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功的人不一定就是从小有远大志向者。(4)从作业中可以看出,追逐期待的成功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实现了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诸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自尊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追逐过程中,挫败感、失落感、退缩、成就感、自豪感都体验过,酸甜苦辣都品尝过,没有人后悔过。正因为这样,有同学觉得“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是成功人士”,发出“可惜我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的感叹。

由此可见,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是具体的、多方面、多类型。

通过这样讲授,让“理想信念”走下神坛,根植在学生可触摸感知的具体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到理想信念原来是溶入每个人生命中的具体鲜活的东西。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2021款理想ONE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