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知识服务的科技图书出版新思路

2015-12-17 05:37:47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图书服务平台工作者

任 静 余 丁

面向知识服务的科技图书出版新思路

任 静 余 丁

在当前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大潮中,知识服务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科技图书出版社拥有大量优质的资源,可以创新模式,为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本文探讨科技图书出版社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特点,并以科学出版社为例分析知识服务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面向机构的大数据科研分析服务与面向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知识服务;大数据;科技图书

[作 者]任静、余丁,科学出版社。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入人心。

“互联网+”不仅仅是简单的“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对生产、营销、产品、服务的方式全面革新,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生态环境。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是对资源的深度利用和有效发掘。如何使互联网与传统出版跨界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出版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科技图书的问题及特点

当前,科技图书出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大多是将已有的纸质内容向数字化介质迁移,即将已有纸质书“升级”为“电子书”,或将大量的内容打包成数据库产品进行整体销售,笔者认为这“初级阶段的数字转型”,这是因为大量的“碎片化”的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品只是做了形式的改变,并没有突破原有的模式。此外,这类产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1)过去积累的图书数量庞大,将其转化为电子产品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而转为电子产品后有可能会对纸质书的销售造成一定的冲击,具有一定的风险。(2)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盈利模式,销售渠道从传统模式转变为电子商务模式还需时日。(3)用户的阅读习惯还需培养,电子阅读器、网络阅读主要是休闲类的内容,而科技图书还是习惯于纸媒阅读。(4)版权问题还无法有效解决,利益不能完全保障,导致出版社对数字出版有后顾之忧。(5)阅读器种类繁多,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增大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从数字化角度分析,科技图书与其他类别的图书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1)内容时效性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一旦新技术成熟,旧的技术就乏人问津了,因此对库存非常敏感。(2)内容专业性强。作者群和读者群高度重合,一般都是科技工作者,比较稳定。(3)科技文献网络化程度较高,文献数据库比较成熟。这一方面有利于进行数字内容的再利用,另一方面也对科技图书的电子书的销售造成困扰:能找到免费的内容,为何还要购买?

这些现状不禁提示人们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让科技图书的内容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何能利用已有的内容开发出新的产品形式,实现增值?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知识服务的概念在出版业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二、为什么需要知识服务

面对当前“大科学、大数据、大产业”的挑战与机遇,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和数据时代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其根本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还比较薄弱,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无法对内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无法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产出效率。传统的科研模式已无法满足科研用户的实际需求。

从出版社的用户(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用户的需求是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得到精准的知识内容,来满足自己的科研工作。而知识服务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过滤、分类,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满足了科研用户的需求。出版社通过对内容的“二次开发”,可以有效地利用“碎片化”资源,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使出版社逐渐从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变。

三、国内外出版商的知识服务现状

从国内外已有的知识服务平台对比来看,国外出版商在知识服务上已有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其知识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国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成功的出版商在在线服务产品的内容组织和服务方式上,已从内容资源的全文阅读服务发展为对资源深度挖掘利用的知识服务。例如,Elsevier、OCLC、IngentaConnect等,通过智能化、高效化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工具,丰富扩展了原有内容的价值,为科研用户提供了增值服务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国际科技出版巨头Elsevier已开始从内容资源的全文阅读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并在原有丰富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创新分析工具和应用程序,提供内容的增值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而相较而言,国内的出版商在知识服务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知网和万方尽管已经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但服务形式和水平都与国际平台有较大差距,其突出表现是缺乏专业的科技编辑团队对科技内容知识进行组织和深度挖掘,难以满足科研人员对海量文献的快速搜索、内容归纳、知识关联、个性推荐和移动办公等方面的需求。

四、国内科技出版如何走向知识服务

面对市场带来的各种需求,用户期望出版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模式的知识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总体来讲,现阶段知识服务可面向机构与个人两个层面。在机构层面,可以辅助科技管理部门分析、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学科发展现状,帮助科研单位了解其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等发展情况。在个人层面,可以为科技工作者带来便利,使科研活动更加流畅。

1.面向机构的科研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和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辅助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也可以辅助研究机构对其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资源建设、项目申报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可用大数据对某一单位的科研项目、论文发布、影响力排名等按照年份维度进行分析,得出该单位科研工作的发展情况,有效指导该单位的科研工作;可以对某一特定学科领域进行深度分析,如某一学科在哪些地区和单位科研实力较强、获得较多的项目支持、发表较多的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以此为依据选取相关单位和地区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用大数据分析出一个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以及连续几年的发展情况,如科研项目、科研产出等,是逐年提升还是下降,强项和弱项是什么,并且可以分析该机构的学术评价体系、出版图书的趋向性等。

出版单位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与科研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也有助于出版单位能够展开深度合作,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出版资源。

2.面向个人的科研流程服务。面向个人的知识服务的主体用户是科技工作者,其服务要达到的目标是“融入科研过程的全生命周期、为科研活动的全流程提供服务”。因此,出版单位提供的服务要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是知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工作的流程一般是“课题调研—课题选取—课题实施—文献调研—成果出版—成果应用”。那么知识服务就应该以此为线索开展,使得服务流程与科研流程相匹配、形成闭环。知识服务的实施一般是通过开发知识服务平台来进行的,平台将能使得资源充分整合,构建基于语义的领域知识网络。图1是科学出版社的“知识服务云平台系统”,该平台可以将优势的内容资源转化为知识服务。

图1:科学出版社的“知识服务云平台系统”

知识服务平台的核心基础是要拥有海量、权威、系统的内容资源。这既可以来源于出版单位本身的优质资源,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合作单位,或者互联网上已有的开源内容。这些资源既可以是文本资源,也可以是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资源。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语义与知识工程、云计算等。知识服务平台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提供涵盖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服务。知识服务平台还可以提供课题研究、项目申请、搜索发现、阅读评价、交流存储、成果撰写、同行评阅、自助出版管理等功能。为科研工作者实现“智慧科研”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成为深度用户。

五、结语

知识服务是科技出版的未来方向,知识服务平台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实现的。其以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字资源碎片化和标引,使得资源能以多粒度、多维度的不同方式组织和呈现,面向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全流程的服务,是学术出版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但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及技术实现上,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1]陈昕.数字时代出版社转型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6-30.

[2]余丁,任静.“互联网+”思维下科技出版专著的新思路[J].科技与出版,2015(10).

[3]任静,余丁.“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图书策划[C]//“互联网+编辑”研讨会,2015-10-25.

猜你喜欢
科技图书服务平台工作者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信息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出版的改进与转型
科技传播(2020年3期)2020-11-29 16:58:44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培养提升科技图书编辑创新意识的策略
环球首映(2020年5期)2020-01-17 15:41:23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科技图书编辑必须具备的审稿能力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