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荣,徐秋平
(武警工程大学a.军事基础教育学院;b.科研部,西安 710086)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王亚荣a,徐秋平b
(武警工程大学a.军事基础教育学院;b.科研部,西安 710086)
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情境创设主要可以从引发学生注意、诱发学生想象、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有利于平衡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调统一,是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能够有效刺激学生视听感官,提高学习效率,能为学生提供暗示或启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情境教学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以其自身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即学习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第一,在情境创设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在以境促情、以情提境中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第二,将情境纳入教学范畴,为整合其他教学形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性框架,对于探索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将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1]
目前,基于情境创设的教学在认知主体为儿童、青少年的初级教学实践中运用研究比较广泛深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如季华[2]探讨了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运用;石先云[3]对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及方法进行了探索;黄艺琼[4]系统分析了初等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而在高等教学实践中,人们认为以中青年为认知主体的心智趋于成熟,抽象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日渐增强,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随之可以减弱。相应地,人们对高等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也显不足,所作研究多局限于情境创设在特定学科中的实践运用,如崔燕萍等[5]、朱峡[6]分别对情境创设在计算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作了探讨。
当前,人们对情境创设的探讨或从理论上对情境创设的特征进行研究,或对情境创设的使用原则作了分析,或对情境创设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但仍存有以下不足。第一,对情境创设的指导思想理解并不相同。应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去理解,还是从实践操作去理解,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指导思想。第二,在有关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中,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理论层面的研究缺少实践,对实践教学的运用研究又缺少理论支撑。第三,对情境创设问题理解不尽相同,缺乏对情境创设适用范围合理科学的理解。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引发学生注意、诱发学生想象、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个方面对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的实践运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
情境学习的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创设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通过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理性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即人在注意某事物时,也伴随着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就要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感观刺激外,还可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解《教育心理学》中视觉错觉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引起视觉错觉的典型图片,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学生边观看边判别图片内容,学生间可进行交流探讨。展示结束后,由学生发表自己对图片的认知及判别。
通过创设问题式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师讲解抽象难懂的原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即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二)模拟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想象
“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材料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得的。”[7]256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条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并正确运用语言,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事物,使学生获得充足的、正确的表象材料,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些旧有表象重新配合成新的事物形象,这就是想象。模拟情境常用于一些客观教学条件不允许的、较危险或资源耗资较大的教学或实验中。教师采用电视教材或多媒体手段模拟教学情境,再配以语言讲解,既能很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又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讲解《机械制图》中剖视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展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的画法。由于机械内部结构复杂,不同角度所得剖视图又不同,不可能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切割,而采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教学情境,既节约教学资源,又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多方位的观察学习,激发了想象力,掌握了知识。
模拟教学情境也常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训练。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注重的是所学知识的日常交际和创造性运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的听说训练提供逼真生动的情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参与,在轻松气氛中学习。
通过创设模拟学习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紧紧扣住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师系统讲解特定原理或进行特定活动虚拟了逼真的学习环境。
(三)渲染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8]28用意境来渲染教学情境,能刺激学生感官,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心灵共鸣,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教学意境的创设可用于诗词散文、历史事件等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创设意境来渲染教室内容,通过特定的意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领略文章的精华。例如,在讲解《大学语文》中岳飞的《满江红》时,先对岳飞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给出介绍,让学生首先感受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境。随后,可采用多媒体播放《满江红》的Flash动画,配以朗诵及播放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营造创作时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心理共鸣,深化了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更加易于理解教学内容。教者教得轻松自如,学者学得饶有兴趣。
通过渲染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全方位感官,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诱发其全身心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在心灵感悟中既获取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四)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信息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9]39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军事运筹学课程中的第一章绪论时,可先引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向学生发问,你会采用何种方案来参加这场比赛呢?胜算如何?接着,看田忌采取的参赛方案,他的胜算如何?同样的马匹,为何田忌就可以转败为胜呢?根源在于田忌筹划得好,继而引入军事运筹学的课程介绍。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故事扣住了心弦,由问题引发了思考,进而对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通过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对故事所承载的内涵与哲理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之目的。
(一)情境创设可平衡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调统一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其中,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常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与灌输,注重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培养,“教育的情感层面日渐衰弱,撇开情感片面地讲认知发展,从而走上了唯认知理论、唯理智主义的绝路”[10]。情境创设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情境创设中,通过情境这个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载体中介来促进教学的生态和谐,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二)情境创设是对教材及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这一教学过程,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对课程多种资源的再加工。在情境创设中,教师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体元素创设教学情境,解读教学内容,刺激学生感官,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情境创设以教材为纲,又不等同于教材,它是在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有效整合,是形象化和丰富化了的立体教材。
(三)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刺激学生视听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8]28创设情境时,无论是问题导入,情境模拟,还是故事引入,目的都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视听觉方面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过鲜明具体的形象展示,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既掌握知识,又升华情感,达到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对教学内容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情境创设能为学生提供暗示或启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接受的快慢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人的心理具有可暗示性,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暗示(更确切地说应是暗示感受性)实际上是一种不能再分解的原始现象,是人的心理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11]95作为一种自觉的环境,情境创设是对教学内容提炼和加工后作用于学生的,情境所具有的暗示性、诱发性、复杂性与启发性能将人的思维调整到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来。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融于某种情境,通过刺激、唤醒等直接或间接提示,给予学生某种暗示或启迪,学生将这种暗示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调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储备,并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产生新的顿悟,完成对新学内容的思想、理论、知识、观点和技能的意义建构。这一学习过程,既掌握知识,又加强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情境创设将情境纳入到教学范畴,也为整合其他教学形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性框架,其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在创设情境环节,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元素集于一体,形象直观、灵活多变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
[1] 董杰.论情境的教学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13,7(2):79-81.
[2] 季华.论情境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石先云.高中地理情境创设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黄艺琼.情境创设“三忌”[J].小学时代(教师),2009,2(6):38-39.
[5] 崔燕萍,何乐,田鑫鑫.情景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0(10):149-152.
[6] 朱峡.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172-173.
[7]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9] [美]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M].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10] 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10-12.
[11]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林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马小侠】
An Applied Study on Situational Creation in Teaching
WANG Ya-ronga, XU Qiu-pingb
(a. School of Military Fundamental Education; b. Research Department,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rmed Police Force, Xi’an 710086, China)
Situational cre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ed study on situational creation in teaching in aspects of attention-arising, imagination-activating, character-building and interest-stimulation to students. The function of situational creation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is advantageous to balanc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emotio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audio-visual senses effectivel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provide hints or inspiration to students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design; situational crea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G42
A
1009-5128(2015)04-0035-04
2014-04-10
王亚荣(1976—),女,陕西临潼人,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高等院校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