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语萃
有 “童话大王”之谓的郑渊洁可谓文学奇才,虽只接受过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教育,但靠着自学成才与文学天分,先后塑造了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等为孩子们所熟悉的童话形象,成为声名显赫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从1985年起独力创办只刊登他一个人作品的《童话大王》杂志,迄今该杂志总销量早已过亿册。关于郑渊洁的童话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这些年来一直有争议。有从学理上肯定郑渊洁童话教育价值“不容忽视”“它有助于儿童成长,是健康的文学读物”的,也有从直观感受来表达自己对郑渊洁童话喜爱和肯定的。不过,郑渊洁童话中是有着“反智”倾向的,这应该是和他自身成长经历有关——因为遭遇老师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而最终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履历,其取得今天的文学成就完全靠自学成才,所以其“上学越多不一定越聪明”“会5OO个字,当作家就足够了。
郑渊洁童话:游走在儿童与成人之间 第45页
既然要用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意识、平民的态度说话,王晓峰在文学评论中努力寻找一种能够表现自己精神个性和审美理想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就是他所说的说“人话”,也就是有真情实感,让人喜欢听,听得懂,容易接受的话。他在大量评论文章中使用的都是接近日常生活叙事议论的语言方式,而且常常由真人真事展开议论。他的这种语言方式是平民化的,是他自觉的平民意识的表现。他追求的是以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去评论作者和作品,以取得亲近、自然、真实的效果。站在平民的文化立场上写文学评论的文章,在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面挣脱业已形成的学术规范其实极难。文学批评不仅要做判断、下结论,更需要讲出判断、结论的合理性和恰当性。如果不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论说方式,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既使批评有效,又不“隔”的效果?
王晓峰的文学活动和他的大连文学 第113页
提到日本人,这是个善于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特点进行创造的民族;提到日本文化,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说过 “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日本那样系统而有计划地吸收外来文化”,日本著名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也曾指出 “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 日本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日本对待外来文化持很开放的态度,但又不盲目地全盘吸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 “果断而积极的选择对自身有用的,有用即真理”,那么又是什么促成了该价值观的形成呢?
日本人“有用即真理”价值观的探析 第145页
起源于商周时代的古礼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以说“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概括。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揖让周旋之节文”,具有社会政治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双重作用,举止礼仪则是古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举止礼仪就是指古代礼典所规定的,人们在人际交往的各种场合中的身体行为规范。与融合了西方元素的现代礼仪大不相同,流传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举止礼仪于揖让进退之间无不展现着底蕴深厚的华夏品格和伦理道德观念。
论中国古代的举止礼仪 第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