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探析

2015-03-20 17:38:4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课堂

黄 维 民

(西京学院 管理工程系,西安 710123)

【高等教育研究】

我国高水平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探析

黄 维 民

(西京学院 管理工程系,西安 71012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狠下功夫。针对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战略思维,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应采用浓缩式教学内容、趣味式教学风格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民办高校只有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落后的困境。创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完善的教学手段,加上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

民办高校;新教学形式;改革;创新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供需不足的矛盾。当前,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多结合市场需求与地方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但由于生源的采集、专业设置的规划,以及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与手段,已完全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创建应用技术型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不断强化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程序,深化自身教学改革,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而达到一种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成了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而这一任务完成得好与坏,甚至最终将涉及它的存与亡。当然,在不断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程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要想全面推进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以深化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其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

一、民办高校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多年以来,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我国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重规模、轻集约,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教学质量不重视的倾向,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学方法“守旧、单调、枯燥”等现象非常严重[1],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这种重理论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轻技能讲解与实训倡导的课堂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给学生系统传授理论与专业知识,在对学生培养上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与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大力推崇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今天相比,越来越暴露出了许多社会弊端。

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特点是学生自我提高学习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缺乏高瞻远瞩、勇于攀登的发展眼光[2]。

目前,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动下,那种以注入式教学形式为主的传统理念,必然要受到批判,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在教学形式中融入更多新元素,使现代教学发展中所倡导的那些新教学理念,如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得到普遍认可,并加以广泛试行与推广。虽然民办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其在教学形式改革与创新方面,仍然非常薄弱,缺乏理念与手段上的重大突破,因而需要进一步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近年来民办高校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思维来看,许多教学改革热点主要体现在强化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因而领导的主要精力与工作思路,都集中在如何筹集资金和有效解决经费不足上,往往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不够重视和支持,使得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难以开展,越来越缺乏工作热情。虽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办高校也相继举办过一些优秀教学评奖,并认真总结过一些较好的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实训实验,以及从各方面进行整体性的提高,所以难以形成大家所公认的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成了民办高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中的巨大阻力[3]。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受我国考试制度及传统师生等级观念的残余影响。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各大专院校在学科发展与专业完善过程中,历来都是重“学”而轻“术”,特别是不够重视教学形式的研究与创新,普遍认为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科研是第一位的,而教学形式的好与坏则无关紧要。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学生全面培养不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虽然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提倡创新精神,但改革往往深度不够,创新精神得不到足够重视,导致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更多表现为墨守成规。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教学形式改革与创新方面,更多还停留在会议讨论和发放文件上,在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中,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尤其是没有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和制约机制。

再次,在教学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实施方面,改革与创新力度不够,具体措施的落实监管不严,进而那种以知识本位为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体系,导致民办高校教学形式越来越保守化、单一化,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度与广度[4]。

最后,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重视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尤其是不关注教学主体中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信息反馈,更谈不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完全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思考讲授的思路和语言技巧,因为这些对于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都有着深远影响。

学者采用了一种比较研究方法,对西方高校教学形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与思考,提出来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有的学者提出,尽管各国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存在许多差异,但当今都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巨大挑战,特别是各国高校在教学形式的改革上,呈现出如下一些趋势: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越来越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化倾向;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5]。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进行研究后指出,作为世界上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美国,其本科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表现为:以研究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以探究作为大学生培养理念的基础,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种顶峰的实践体验,构成了贯穿其整个教育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容[6]。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各国现代化教育进程都在日益加速,在教学改革上呈现出以下共性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一般来说,在国外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几乎就没有统一教材,在课堂上学生可随时随地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各种问题,发表个人独特见解。在课堂上,教师也是积极鼓励学生踊跃提问和大胆发言,与学生一起探讨各种问题。

第二,重视学生探索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大胆提问与质疑一切事物的精神,以灵活创新的思维理念,借助实践方法去尝试探索,在实践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美国许多高校的教学中,就将了解与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必修课在一年级开设,以使新生在入学后不久,就能涉猎、了解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与熏陶,为日后取得优异的科学研究成果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像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会经常主动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研究题目,供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去认真思考作答[7]。

第三,重视因材施教和个体差异性。近年来,西方在教学中主张教学形式多样性与丰富化,认为永恒不变、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会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影响与限制个体自由发展。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再强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致性,取消了严格的统一规范,并且让每位教师独立组织教学,采用各种不同教学形式与手段,发挥各自的教学特色,所以教学氛围一般较为随意和开放。特别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与“成绩记录”教学法[8]126-127,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我国高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接触与采用先进的通信手段,而且也极大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是当今许多高校广泛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因为CAI 课件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料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直接帮助。

第五,推动考试形式多样化,使其在教学中运用得当,起到与教学手段相得益彰的作用。 在西方,教师对考试形式很有讲究。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并不过分强调与关注考试答案的标准化,而是更关注学生考试答案的逻辑性、合理性与创新性。甚至在考试过程中,只让学生提供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结业考试。在中国,类似这种学生考试的形式很多高校也在推行采用,但与国外相比,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教师缺乏一种创新理念,因而对其考试评价结果缺乏严谨性、公正性,以及合理的可操作性,所以根本无法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仅是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敷衍了事。

二、民办高校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探析

多年来,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并提出了浓缩式教学内容、趣味式教学风格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等三种行之有效、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形式,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与实践,以解决民办高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浓缩式教学

浓缩式教学是指对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找出关键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强化和讲解,使知识体系大幅度简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讲课前先将知识浓缩点提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分解,学生轻松接受和理解浓缩后的知识点,再联系实际案例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做出总结。浓缩式教学完全属于教学内容组织的层次,因而所具有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灵活性。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可有自己的几种不同描述,但中心意思不会偏离。比较适用于一些理论教学,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的教学。例如管理定义,不同课本有不同描述,但关键知识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会存在于定义中。

第二,效率性。浓缩式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浓缩”,还包括时间的“浓缩”。一方面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可记忆和理解比以往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很系统地教授完理论知识,剩下时间交给学生讨论与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主体性。在浓缩式教学中,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大胆思考,不仅同教师交流,也可与同学交流,改变了传统的传与受的师生关系。

第四,普遍性。浓缩式教学不仅适用所有文科类课程,如管理类课程、市场营销类课程、电子商务类课程,也适用一些理工类课程,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浓缩式教学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课前教师充分备课,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总结出这节课所有知识点,拟定好需要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其次,在课堂上清晰讲解各个知识点,然后进行剖析分解,让学生轻松接受和理解浓缩后的知识点,特别要注意提问和学生的互动;最后,将问题和案例通过多媒体或板书展示给学生,做好课堂总结。浓缩式教学的实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教师课前要写好教案、讲义。对课堂时间要提前合理分配。对课堂内容能够熟悉掌控。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现状。二是对教师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即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基础知识牢固、熟练,而且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能了解一些。如对市场环境、社会环境都要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三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作为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在浓缩式教学里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由传统单向灌输知识转变成先进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尤其在最后的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课堂讨论积极性一旦被激发起来,课堂上如何保持良好教学秩序,让学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以往是最难把控的。这就对教师现场组织能力和控制课堂教学局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四是对考核方式与内容提出更高的新要求。要想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首先要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变化,其次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不能还停留在传统试卷考核上,应要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表现。五是注重分析、总结与交流。在讲课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与交流。并在讨论与交流后,由教师作以适当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趣味式教学

趣味式教学也称之为幽默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入幽默,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以体现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一般来说,趣味式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制造和表现,在教学中常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运用语言幽默。语言幽默是指通过生动有趣味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来形成幽默。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讲课风趣诙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考,理解知识,接受教育。

第二,运用故事幽默。这是通过生动风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来形成幽默。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妙趣横生的故事,不仅可论证观点,讲明道理,而且能增强教学吸引力,为教学增色添辉。

第三,运用诗歌、歌谣、谚语、歇后语与名言幽默。不少诗歌、歌谣、谚语、歇后语与名言既风趣诙谐,又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可说明有关理论,能增强教学幽默感。如讲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时,有位教师运用了这样一首歌谣:“淋盐的,喝白汤;编席的,睡土炕;裁缝穿着烂衣裳;泥瓦匠,没有半间房;淘金汉子一辈子穷,连个老婆也没讨上。”[9]116-117充分揭露了劳者不获的剥削现象。

第四,运用比喻、夸张与影射等幽默。这是运用文学修辞手法来制造和形成幽默。如给学生讲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时,运用这样一个事例: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一个有名的瘦子,一天,他漫步伦敦街头,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取笑萧伯纳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了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听了之后,不动声色地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找到了世界饥荒的原因。”在教学中有时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产生幽默的教学效果。

第五,利用课堂情境创设趣味。课堂时间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空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善于发现教室内的各种表象,善于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进行幽默处理,以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幽默的做法,还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活动的阶段性变化特点,适时发挥恰当的幽默。此外,还可通过谐音、移植与小品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幽默感。总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全在教师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实际上,不断提高教师的幽默能力,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趣味式教学要想进行有效的实施,必须要注意好以下几点:一是趣味式教学应以轻松、诙谐来表达深刻内容,但要注重有目的性,不可盲目趣味。二是趣味式教学要注意品位高尚,不能为取悦学生而采用粗俗语言、荒诞的奇谈怪闻,甚至低级趣味的东西。尤其是不能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拿学生开玩笑,用趣味嘲笑学生,不仅有损教师威信,也伤学生自尊,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正常发展。三是趣味式教学中“趣味”要适度。一节课中趣味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运用太多,会导致课堂气氛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需要教师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幽默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巨大折射。

(三)体验式教学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教学场景,学生则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一种亲身教学体验,从而获得一些个人的亲身经验、真实感受与自身悟性。特别是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然后再次通过反思、归纳与总结,将教学实践提升为相对的理论成果,并最终将这些理论成果放到实践中去重新检验。一般来说,与以往那种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体验式教学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倡导个体的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的亲身经历,是体验式教学最为基本的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实践中具有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在实践中采取各种行动,使其具有了亲身经历某一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心路历程的感受,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具有了心路历程的痕迹。体验式教学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自身实践体验和亲身经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承认个体差异性。生活中,各个主体间因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其具有不同的差异性,这不仅表现为其主体性水平完全不一,而且还表现为兴趣爱好的完全各异,尤其是人们对事物内涵的理解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各不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就存在巨大差异性。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历的差异性,必然使得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模式去亲身经历,从而获得对事物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立场与情感。正是因为在实践中主体的体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各自心路历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是把课题知识融入寓教于乐之中。实际上,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开辟了一种新思维。“乐”并非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单方面制造一些所谓的乐趣,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体会到其自然而然产生的乐趣。一般来说,寓教于乐中的“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把知识的传授,完全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完全像平时的娱乐活动一样引人入胜、栩栩如生;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成渴望学习,热爱学习,主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还使其体验到学习乐趣,在寓教于乐性的潜移默化中,得到茁壮成长[10]93-94。四是促进师生的互动性。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不是把学生边缘化。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因其观念保守,因而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师生间那种“传与受”的非平等人格关系,随意剥夺学生的参与权利,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在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体验教学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和指引者。因此,及时而准确地发现与了解学生的各种诉求,并提供一种恰当的人文帮助,才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实际上,体验式教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关键是能否注意好以下几点:首先,努力创造出一种情境,让学生能够进行真实性的教学体验。一般来说,体验的产生来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是否有了一种切身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的经验对于人们体验形成具有一种特殊意义。在教学中,作为优秀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能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是在活动中一定要“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亲身体验。其次,采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当学生在心中积累了许多杂乱的感性与诸多的“体验”之后,这种亲身体验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而是会不断沉淀、浓缩、进化与生成,最终凝聚成人大脑中的一种无意识记忆。而这种无意识记忆会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因其他一些原因而被激活,从而使个体产生一种特定体验。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具有启发式、形象性的口头语言与形体语言,唤醒学生内心深处保留的那些“体验”,使之在课堂上转化演变成为一种真实的亲身体验;最后,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各种沟通交流。体验并不完全是一门艺术,体验有时表现为薄弱性、片面性、易逝性与碎片化。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出来,以强化他们具有的那种亲身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倡导学什么对体验的表述,也可使学生对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更为清楚、明确,这样会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全面掌握。

同时,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一般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由单向性灌输专业知识转变成一种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要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当用提问去引发学生遐想与思考,并在课堂讨论中,不断启发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发言,促使学生思维完全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然而一旦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以后,课堂纪律及讨论的方向往往又难以把控,这就对教师现场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二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强调实践的体验,并不排斥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理解、归纳与运用理论,所以对于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就像在黑暗中探索,必然是寸步难行。因此,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从应付考试而学习,到主动学习,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与栋梁。三是教师的实践经验要丰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企业管理及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作为指导及控制体验式教学方向的教师,必须自身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最好能在企业工作过或有兼职、顾问等经历,非常熟悉企业内、外部运作环境及管理细节,为学生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接近真实。这样才有利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四是考核方式要改变。不仅学习方式要改革,考核方式也要改变,不能还停留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上,而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考核方式变化了,才能使学生彻底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教师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三、高等教育教学形式改革与 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将会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一是教学形式单一化向多元化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形式的特征,就是单一而乏味枯燥,缺乏活力与创新,仅重视系统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智能发展;仅强调认知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轻视非认知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现代教学形式非常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在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内容的丰富性,因而教学形式也要多种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实现社会所期望的目标。二是教学手段更注重综合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优缺点,没有适应于任何教材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综合性的作用,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取长补短,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提倡采纳多样化教学手段,并不是孤立、随机、简单运用于教学中,而是要关注教学手段的有效组合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加强各种教学手段互补性和相关性研究,尽可能克服教学手段所具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手段的长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促进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尤其是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手段,转变为了融文字、声像与动画数据等多种信息合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介而开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教学模式具有教学信息密度高、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征。多媒体演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调动起来,使其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信息。因此,不断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开发,是今后改进教学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四是对启发式教学的不断探索。在我国教育界,人们所推崇的启发式教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将是人们不断探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讲,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它所具有的最大特征,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正确而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尤其是倡导教师创设问题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问题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相结合,从培养收敛式思维与培养发散式思维相结合,思辨性地看待启发式教学,并注入新式教学形式,不断更新观念,增强教学的艺术,使启发式教学真正为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服务。

四、结语

民办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纯粹是教师群体应尽的职责。尤其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的改革,不仅涉及教学思想的彻底解放,而且还关系到教师团队的合作,以及未来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因此,民办高校教学的改革,应当以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的创新为主要内容,并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相统一。因为民办高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与教学风格的创新是否能够实现,直接决定着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这是一个长期摸索和实践的过程,我国民办高校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

总之,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必然要随着教育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即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一个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庞大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内容与讲授手段的变革,将会直接作用于民办高校教学的综合发展与创新,从而使民办高校的教学呈现现代化、个性化与心理化的特点。实际上,任何教学不可能具有统一的模式,尤其是作为高水平的民办高校,更应该积极提倡与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授课特点,以及讲授的对象,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显著的成果。

[1] 耿红.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3):190-191.

[2] 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4-25.

[3] 熊岚.浅谈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86-87.

[4] 张波,李念良.浅议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80-181.

[5] 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95-96.

[6] 马祯,武汉生.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类型匹配的研究[J].发展,2009,(12):34-35.

[7] 方铭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民办高校特色——基于规划纲要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3-14.

[8]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9]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 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曹 静】

Analysis of High-level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UANG Wei-mi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Xijing University, Xi’an 710123, Chin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hich nee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relentless efforts.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taking the education idea and the new strategic thinking, be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ummed up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used to implemen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es such as the condensed-content teaching mode, the interesting teaching style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behavior and teaching sty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lagged teaching approaches in private colleges’ classroom teaching. In short, the reformed teaching methods, the advanced teaching mode and its improvement and the excellent teaching teams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ivate colleges; new forms of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2014-10-24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研究(14025)

黄维民(1955—),男,江西南昌人,西京学院管理工程系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G648.7

A

1009-5128(2015)16-0019-07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