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15-03-20 17:21莫敏唐洁璠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教学模式

莫敏,唐洁璠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莫敏1,唐洁璠2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教学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精神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变化,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学理论;教学模式;探析

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理论课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文科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该门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文学理论课的理论性、知识性较抽象、艰深,学生不易理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不少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文学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可惜在教学实践中,收效不甚理想,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还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一直处于比较低效的状况。因此,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变化,在理论实践上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创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营造教、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构建“教学相长”的激励机制。概括而言,通过构建切合基础课程性质的科学、合理的文学理论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文学史课程教学和当代文学实践三者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学理论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有机结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有效借鉴信息化技术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取代过去的封闭性教学方式,重在挖掘文本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四个改变”。

(一)改变文学理论体系建构追求普适性的误区,注意培养文学理论的独立性品格,注意“文论史”的研究,将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放到当时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并关注其演变和发展。

(二)改变文学理论案例教学的“经典情结”,不仅要关注传统的经典名著,还要关注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产品,关注中国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领域,在各种艺术融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兴趣和创造能力。

(三)改变文学理论局限于传统的审美研究的格局,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为框架,在跨学科平台系统中进行体验与研究,将文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结合起来研究,做到历史与当下兼顾,理论与评论相结合。

(四)改变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长期采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构建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精神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始终应该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因此,教学方法唯有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质量才有提高,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优化。教无定法。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必须构建并掌握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概念获得模式。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文学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概念诠释是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并深刻理解了概念,才能真正掌握文学理论的本质。该模式旨在通过概念的比较和对非概念例子的归纳,来诠释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了解界定概念的过程[1]。为了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还要注意感性的引导,结合具体作品来导出概念并分析概念,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获得过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把经典名著一些片段通过图片、画面和文字进行展示。如在阐释概念“文学形象”时,教师可先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外经典名著中的文学形象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在对经典作品的比较中概括提炼“文学形象”的基本属性,然后再通过与一些非文学作品的比较,来自己总结概念的涵义。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总结。整个学习环节教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

二是研讨式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启发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2],以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为目的,将研究与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探讨,达到相互启发与提高。该模式的特征是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师和学生放到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来传授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精心设计研讨问题是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研讨问题通常选择或是富有现实意义且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或是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如在分析戏剧《雷雨》时,教师引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还是虚假的?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通过讨论,学生对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对《雷雨》的思想意义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需注意的是,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为了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课前看教材、读作品、查资料、列发言提纲等,然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因此,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掌控课堂,启发引导,在师生思维相互碰撞与互动的基础上,逐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理论假设。再由全班再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在学理上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深化。这样,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交流与讨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碰撞出许多新思想,受到很多启发。并且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一是“争论多”,很多问题尚无定论,讨论空间很大;二是文学理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然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同一部文学作品亦可见仁见智。因此,研讨式非常适于文学理论的教学。该模式可将学生的思维由教材扩展到更大的领域,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对于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文学理论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拓展和深化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将“授人以渔”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是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3]。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与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其阐释、分析具体文学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热点、焦点问题: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学、综艺节目,渐渐衰退的精英文学,等等。二是利用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指导学生把文学理论学习与学生的文学鉴赏实践、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把实践教学过程当作理解理论、提升理论应用的过程。针对目前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和对创作重视不够的状况,教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要求学生学习文学史和美学等其他人文知识;鼓励和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多探讨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活动,提高文学批评的理论素养。采用实践学习模式时,要注意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辅助学习,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上一起鉴赏讨论文学作品,分析和研究文学现象,拓展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平台。

四是合作学习模式。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是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学习。该模式亦是研讨式、互动式、实践式等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构筑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明确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后,各小组先根据自己的主题与要求,研读教材、收集资料;各小组就某个主题开展自由讨论、辩论,然后由各小组在班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和展示,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最后全班对各组的陈述和展示进行投票,评出最优小组。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渴望通过交往和交流来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平等交流沟通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社会性需求。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会相互虚心倾听不同意见,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同时,在运用该模式时还要注意:一是教师对学习小组主题的选取要注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要求要明确;二是小组成员的构成要合理,注意不同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的搭配,有利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建立有效的学习合作的激励机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有的文学理论课程正在尝试由“基础理论课”“深化理论课”和“实践课”三个层面的集合体构成。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孤立实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将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注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性。此外,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使学生的学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基础到专题不断推进与深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与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有“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层级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特别在运用研讨、合作学习等模式时,更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映与变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三、实施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和尝试,其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是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过程。一方面,它对教师教学能力、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深化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文学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学科的交叉性,要求教师必须更新优化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另外,在当下文学与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纠缠在一起,文学和其他各种文化形式的相互渗透不断加强的状况下,作为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师如何选取精当的文本进行案例教学,正确处理审美研究与非审美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既是实施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改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辨。

麦克卢汉说过:“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在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致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媒介即讯息。”[4]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重感觉、轻理性,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不高。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不强,阅读积累少,知识面较窄,很多学生习惯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教学模式,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大力引导学生阅读和研究中外经典名著和理论典籍的同时,针对“大众传媒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喜好,将一些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甚至网络小说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这些文学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的能力。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改变学生僵化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内外的教学实践已证明,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研讨的互动氛围;而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又将鞭策和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如此,“教学相长”的机制才真正形成。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443.

[2]龚世学.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陈素萍.地方本科院校文学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困境与改革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4]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6.

On the Teaching M ode of the Course on Literature The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 prehensive Reform in College Education

M o M in1,Tang Jiefan2
(1.2.College of Arts and Laws,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Teaching process is a creative process of training talents and forming their spirit.The quality of developing talents largely dependson the teachingmethodsand teachingmodesadopted by teachers.In order tobe adapted to the new requirmentsand new changes under the new normal,itisof timely significnce to furtherexplore new teachingmodesof the courseon literatur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ive of theoriesand practice.

Literature theory;Teachingmode;Explore

G641

A

1673-8535(2015)01-0082-05

莫敏(1964-),女,广西蒙山人,梧州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化。

唐洁璠(1973-),女,广西灌阳人,梧州学院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责任编辑:孔文静)

2014-12-18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JGA236)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文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我们需要文学
《中国文论通史》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