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编辑应具备跨文化素养

2015-03-20 16:48雷发林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出版

雷发林

当代图书编辑应具备跨文化素养

雷发林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交往越来越多。作为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业,编辑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编辑的跨文化素质培养也显得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编辑;跨文化素质;出版

[作 者]雷发林,云南教育出版社。

跨文化(Cross-Culture)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图书编辑的各方面的修养对于提高图书质量、策划具有竞争力的图书选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提高图书编辑的修养,特别是跨文化修养在当今中国出版界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跨文化素养的客观必要性

(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版业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出版业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我们既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积极吸收别国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愚昧、有害的东西,同时还要努力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新成就。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物流越来越发达,加之通信手段的革命性革新,地球逐渐变成一个“村落”,各国文化像一股滚滚洪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融合。世界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需要象征经济实力的GDP这样的硬实力,而且还要有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了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客观需要

新闻出版是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出版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而编辑是整个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向着建设社会主义出版强国这个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的过程中,如果拥有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有责任、懂管理、善经营的出版人才,对我国迈向世界出版强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一批这样的出版人才。在新闻出版行业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编辑们,是否具有较高的跨文化素质,是这个伟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三)连接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全球化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就更具挑战性,所以它不仅要求编辑有开放平等的文化心态,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使命感,更要具有广博的跨文化语言知识、不同语言的编辑规范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双语信息处理能力。图书编辑如果仅仅是熟练掌握外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概念,缺乏对国外的民族、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的了解,那么在对外交往时,就会碰到很多困难。

二、跨文化素养的培养的途径

不同的国家往往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因此,反映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此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的意识形态是截然不同的。作为编辑,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也是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一种表现。在审稿过程中,既要注意剔除那些与我国的宣传口径、意识形态相抵牾的内容,就是要学会睁大“火眼金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也要防止出现输出意识形态“强加于人”的倾向。

图书编辑编辑工作者要坚持党的出版方针,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应该培养较为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有自己的独特的敏锐性。这些工作都体现在审稿上。

(一)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

任何文化精神产品都要服从于国家、民族大局,精神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精神产品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首先,责任编辑鉴别书稿要从正确的政治立场出发,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坚持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使自己所组织的选题、所编的书稿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读书需求,为社会提供真正有用的知识。其次,在书稿审读加工过程中,要有政治敏锐性,要警惕借学术争鸣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妄加评论和否定。最后,要坚决防止不经查实的历史线索、负面报道、小道消息等存在书稿中,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一些出版单位对编辑人员的任务考核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图书出书数量和码洋,轻图书质量。认为政治是虚的,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行了,而认为只有经济效益才是实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

1.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图书编辑了解熟悉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1)问候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见面都要打招呼。中国人说:“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啊?”等。英美国家的人可能会说:“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等。俄罗斯人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Доброе утро!(早安)Добрый вечер!(晚上好)”年轻人或朋友之间问候则用“Привет(你好)!”语气显得比较轻松。从以上例子可以可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如果硬要生搬硬套,那就会造成对方误解。比如中国人问候说“你去哪儿啊?”翻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ng?”外国人一听就奇怪了:你打听我的私生活,你管我去哪儿呢!

(2)称呼方面:西方在称谓方面和汉语不太相同。在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讲究尊敬长辈,所以日常生活中要考虑对方的等级、辈分、年龄、地位等因素,很多时候不能直呼对方的名字,如“李老师、赵科长、王大爷”等。“小姐”本是一个尊称,但在现今由于怕引起误会而代之于“美女”,男的则称“帅哥”。在西方国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孩称呼自己的父亲Jack,称呼自己的奶奶Mary等(这种直呼其名在中国是很不礼貌的),称呼老师Mr。Smith或Miss Black等。

2.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图书编辑每天都要跟文字打交道,处理好文字、词语的使用,判断语句是否通畅以及如何修改等,都是对图书编辑的基本要求。在出版业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责任编辑的文字功底在跨文化素养上体现得尤为重要。例如,肯德基店里的海报上面都写了一句话:WE DO CHICKEN RIGHT。这句话怎么翻译合适?作为英语专业兼图书编辑的我,看了很多中文翻译,让我大跌眼镜:“我们做鸡是对的”“我们有做鸡的权利”“我们只做鸡的右侧”“我们可以做鸡,对吧?”,等等。如果没有基本跨文化素养,出现以上笑话是难免的。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和传播是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动跨文化交际和传播,是共建和谐世界的需要,是化解中国崛起过程中种种疑虑和恐惧的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要。搞好跨文化交际和传播,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知彼就是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和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图书编辑应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所肩负的重任,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实现中国出版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郭妍琳.翻译、双语编辑与跨文化交流[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0).

[3]贺睿征.图书编辑修养三论[J].中国出版,1998(10).

[4]徐国强.从跨文化心理视角浅析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J].编辑之友,2011(11).

[5]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6]张志强.现代出版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7]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张连仲.政治类图书编辑需要什么基本素质?[N].中华读书报,2011-06-17.

[9]刘东旭.政治素质培养在学报青年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出版
略论精品图书出版工作机制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知行统一的团队性编辑学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