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乙徽
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
赵乙徽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以及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语言;文化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胡超,2005)。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换句话说,跨文化交际指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国家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对彼此产生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跨文化交际不仅涉及文化层面,也涉及社会、心理、历史、民俗等多层面。想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产生的能够有效应对文化差异、能够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就叫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包括语言知识能力、语用能力、跨文化意识、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国外学者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现实性。国内学者韩海燕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结为语言的文化表达能力、语言的文化认知能力、语言的文化感悟能力和语言的文化思维能力。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Language》(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语言正是创造精神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也属于精神文化。第二,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一种符号,通过记录、表达人们的认识、思维、交际,参与文化的形成。具体来说,语言反映文化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文化、民族心理等。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记录者,还是文化的创造者。第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记载文化、传承文化、反映文化。反过来,文化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含义,文化的动态特征导致语法和词汇意义的变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通过他们的社会活动形成的产物。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因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达到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目的。简而言之,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最终达到使外语学习者可以在跨文化情境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与外国文化进行接触。中国发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有必然关系。因此,大面积提高中国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及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中国目前面临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的境况所迫切要求的,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的外语教学就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外语教学看作跨文化教育的一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植入跨文化交际意识。
虽然外语教学的教学法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过渡到了现在专家和研究者们所提倡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但交际法在现在的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却远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有效。这是由于外语教师在课堂中只片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教学的焦点放在词、句等基本语言知识上,而忽视了文化教学。教师本身就缺乏在外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结果。那就是,学生的外语语言知识能力提高了,但外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却提高不大,并且,学生的文化意识不足,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交际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学生学习了一门外语,只学会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却对语言背后深藏的文化了解不多,甚至对该语言文化感到陌生。究其原因,外语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交际教学法进行,也没有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到限制。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想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在外语课堂中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这种意识,恰当有效地利用交际教学法,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应把教学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上,而应注意留一部分时间和空间在文化教学上。这样可以将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互衬托、相互铺垫,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讲到某些词、短语或句子的时候,可以穿插讲一些这些词和句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讲“taboo”这个词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下这个词本来的意思,然后介绍一下中国的禁忌有哪些,西方国家的禁忌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等,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来掌握词汇知识,并且,这样一来学生会很有兴趣学习英语单词。
2.充分有效地运用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发展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基本外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不是语言形式的教学,而是语言的运用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来培养其交际能力。交际法也是目前外语界专家和研究者们提倡的一种教学法。然而,很多外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掌握交际法的精髓,以为在课堂上随便让学生做对话练习或用英语交流便是达到了交际法的目标。其实不然。交际教学法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用英语直接思考,用英语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和交际的活动场所。并且,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供给学生有趣的、有意义的文化话题信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尽情发挥。另外,要允许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总之,有效运用交际教学法,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3.突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体地位。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方法得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对文化的思考同样有表象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因此,渗透过程、语言表述、神态表情等均要遵循启发原则,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运用对比手法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发展学生积极健康文化思维。掌握火候适时点拨,促进“质”的飞跃,这是启发与比较的辅助手段。教师的点拨要有拨云开雾之势,画龙点睛之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或偏差,就要用坚定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纠正。
综上,我们来回归到外语教学的本质。外语教学的本质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而上升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这四者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外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一味注重去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虽然这样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不行的。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通过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来学习语言。要想利用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外语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师在使学生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还应尽力让学生了解、感知、体会异国文化,并且体会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以规避跨文化障碍,达到在跨文化语境中得体交际的效果。相信我国的外语教学做到这样的话,外语教学水平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1]Hymes,D.H.OnCommunitiveCompetance[M].In Brumfit and Johnson(eds.),1971.
[2]陈瑛.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4).
[3]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韩海燕.基于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5]马生仓.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3).
[6]谢文玉.浅谈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责任编辑:何岩
G642
A
1671-6531(2015)19-0072-02
赵乙徽/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宁夏固原7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