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启泉
(卫辉市畜牧局,河南 卫辉 453100)
猪痢疾短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耿启泉
(卫辉市畜牧局,河南 卫辉453100)
2014年5月,卫辉市某猪场从外地购进365头50日龄左右的仔猪,10多天后,有3头仔猪出现腹泻血痢症状,继而有6个圈舍散在发病,并出现零星死亡。
该猪场猪舍建在塑料大棚内,猪舍通风不良,空气潮湿,猪群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发病猪群在60日龄左右,体质量20~30 kg。猪群发病后,大剂量注射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不见疗效且有病情加重蔓延之势,发病猪已达39头,其中已造成15头猪死亡。
发病猪病初出现厌食,体温升高,拉黄色至灰色粪便。几天后,粪便呈褐红色带血斑,并混有大量脓性黏液,表面似有一薄层透明油状物、气味恶臭。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并带有脓血,病猪收腹弓背,臀部被粪便污染,皮肤苍白,消瘦,共济失调,继而出现衰竭死亡。
取濒死猪剖检,现十二指肠胀气,大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肠内混有多量带有血丝的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结肠黏膜呈暗红色,表面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这些坏死组织与渗出的纤维素构成豆腐渣样的伪膜,剥去伪膜后,露出浅表糜烂面。
取大肠黏膜上的附着物制成压滴标本,用显微镜暗视野检查,可见到每个视野有4~6条螺旋形弯曲,呈旋转或弯曲的运动。取大肠黏膜附着物制成涂片,用结晶紫染色,镜检,在视野中可见4~6条两端尖锐弯曲,像展翅双雁似的较大螺旋体。
采集3头有症状猪的血液,分离出血清,血清用PBS作10倍稀释、灭活。采用“V”型孔微量反应板,取0.05 ml稀释灭活血清,加入第1个孔内,作倍比稀释至第5个孔,然后每孔加对应抗原0.05 ml,轻轻震荡,置于22~37℃温箱中2 h后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该3份血清的凝集效价分别为1∶80,1∶80,1∶160,均呈阳性。
隔离病猪,按0.1 ml/kg体质量注射5%痢菌净,每天1次,连用5 d。彻底打扫圈舍卫生,清除圈舍粪便等污物,并用2%烧碱带猪消毒,坚持每天1次。再者通风透气,疏散猪群减少拥挤。
用药5 d后病情基本控制,除1头病情较重死亡之外,其他猪群状况良好,精神恢复,再未死亡。
猪痢疾短螺旋体(又称猪痢疾)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黏液出血性腹泻为主,要注意与其他猪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以防误诊。特别是与猪副伤寒的区别,副伤寒多为败血性变化,常在实质器官和淋巴结有出血和坏死灶,黏膜坏死可累及整个肠壁,病原学检查可分离出沙门氏菌,而猪痢疾螺旋体病变一般仅局限于大肠,病原学检查可分离出猪痢疾短螺旋体。
当发现有此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全群实行治疗量的药物处理,猪痢疾的治疗药物有多种,痢菌净对短螺旋体有较强的作用,可作为首选药。另外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抗生素效果也很好。支原净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相似,相对用药较安全,产生耐用性又慢,和强力霉素配伍,对其药效有协同作用,效果会更明显。中药“白头翁散”有清热解毒、涩肠止痢之功效,对短螺旋体病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可起到标本兼治,不易复发,且有利于肠黏膜修复。
猪痢疾短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一旦猪群发病,药物防治只能减少发病和死亡,难以彻底消灭,所以平时要注意圈舍卫生,定期防疫和消毒,最好建立健康猪群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每批猪出栏后,圈舍要彻底打扫清洗消毒。若却需从外地引进猪只,至少要隔离半月,确定无病后再合群饲养。
S858.28
B
1004-5090(2015)03-0044-01
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