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铭教授治疗肝胆疾病对药应用经验

2015-03-20 10:25李光明
河北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味苦消食药理

李光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

邵铭,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邵铭教授师从著名中医脾胃大家、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老师,深得其传,又深研近代著名肝病大家邹良才治疗肝胆疾病经验,形成了运用中医治疗肝胆疾病的独特治法。自古肝胆不分,治肝即治胆,清代著名医家王泰林对肝病提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的精辟见解,并总结了著名的“治肝三十法”。笔者经过长期跟师实践发现,邵师用药灵活,效果明显,深得病患赞赏,现将其治疗肝胆病常用对药的应用经验浅析如下。

1 茵陈、虎杖—清热退黄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苦泄下行,性寒清热,清利肝胆湿热从小便而出,为治疗湿热黄疸要药,《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有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清热利湿,兼有散瘀化痰、泻热通便之功。茵陈、虎杖相配清湿热、退黄疸疗效颇著。邵师认为,黄疸多为湿热之邪所致,“急则当治标,邪去则正安”,两药合用,一利湿热从小便而去,一导湿热从大便而出,使湿热从腑窍而除,黄疸可退。虎杖同时又能凉血散瘀、化痰,可防湿热变生痰瘀之患,湿热除则肝复疏泄之功,脾复健运之能,肝脾升降协调则气机调畅,湿热难生。茵陈常用剂量15~30 g,虎杖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炎等均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1];虎杖有明显保肝、降酶、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2]。

2 金钱草、厚朴—清胆降逆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清肝胆之火,利下焦湿热,解毒消肿,咸能入肾,可利尿通淋,善消结石;厚朴味苦、辛,性温,苦燥辛散,燥湿消痰,又能下气除胀。邵师认为,肝胆之病多有胆胃不和、胆火上逆之症,胆火上逆则口苦,胃气不降则生胀满,金钱草清肝胆之火,厚朴燥湿下气除满,火消气降则口苦、胀满而除。两药相合可清降肝胆之火,燥湿消痰,对于口苦、腹部胀满、舌红苔腻之症效果尤显。金钱草常用剂量15~30 g,厚朴6~1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钱草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使尿液、血液偏酸性,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胆管阻塞和疼痛减轻,利于黄疸消退,尚有抑菌、抗炎的作用[3];厚朴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病毒性肝炎有改善实质性病理损害的功效[4]。

3 紫苏梗、佛手—理气宽中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辛散温通,入脾、胃而散郁滞,入肺而宽胸利气;佛手味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辛行苦泄,入肝解郁,行气止痛,入脾能醒脾理气,和中化滞,又能健脾化痰。邵师认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多有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势必横逆犯脾,导致脾胃气滞。紫苏梗、佛手性较平,入肺、脾、胃经,理肺气而宣郁滞,理脾气而复健运,理胃气而助和降,肺、脾、胃气机调达通利,肝气条达,情志舒畅。对于此类患者,既要开导劝诫,又要助其恢复气机调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脘腹、胁部胀满不适患者效果颇显。苏梗常用剂量6~10 g,佛手6~1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梗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抑菌等作用[5];佛手有解痉作用,舒张胃肠道平滑肌,还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有减缓心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6]。

4 泽兰、当归—活血利水

泽兰味苦、辛,性微温,苦泄辛散温通,行而不峻,入肝、脾二经,调肝活血,利水消肿;当归味苦、辛,性温,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圣药,功主调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邵师认为,肝硬化患者多有血瘀水停之症,泽兰一方面调肝活血,使肝血不瘀滞;一方面利水而使水不困脾,脾健则水不内停。肝硬化患者瘀血阻滞,久则耗伤阴血,当归入心、肝、脾经,调肝活血补血,血旺血行而不瘀滞,肝之功能则易恢复,此外当归还能润肠通便,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畅,助肝之疏泄,助脾之升达,气机则不易阻滞。泽兰常用剂量10~15 g,当归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兰有防治肝硬化、降血脂、利胆、抗凝、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7];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抗组织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菌及抗动脉硬化等作用[8]。

5 鸡内金、丹参—活血消积

鸡内金味甘,性平,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化坚消石之功;丹参味苦,性微寒,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又凉血消痈止痛,除烦安神,《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邵师认为,鸡内金一则健脾,脾健则气旺血行而不瘀滞;一则化坚消石,针对肝硬化患者可化瘀血,消癥积,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之消癥瘕诚不让三棱、莪术矣”,可疗诸积。丹参寒可清热,苦可降泻,肝硬化患者多有瘀热在里,丹参一清瘀热,二除血滞,三生新血,又可除烦安神,尤宜肝硬化之夜寐不佳者。鸡内金常用剂量10 g,丹参10~15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内金中含有多种蛋白酶、淀粉酶,能提高胃肠道消化能力及促进胃动力[9];丹参有保肝及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缺氧、抗炎、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10]。

6 路路通、地骷髅—利水通络

路路通味苦,性平,《纲目拾遗》有“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之说,能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消肿,通经脉,又能祛风止痒;地骷髅味辛、甘,性平,入肺而辛行通利,能宣肺气,化痰浊,消食积,利水湿。邵师认为,肝硬化久病而成,多有痰浊内生,路路通利水通经活络,通行十二经而无瘀滞,活血利水而无水停之患;地骷髅辛行宣肺而调水道,肺气宣通犹如“提壶揭盖”,水湿自利,又能消食积,化痰浊而实脾胃。两者相配活血利水,祛风通经活络,化痰浊消食积,肝硬化腹水用此两药效佳。路路通常用剂量6~10 g,地骷髅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路路通有保肝、抑制关节炎肿胀、抗炎、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抑制细胞变形性等作用[11]。

7 石斛、麦门冬—养阴清热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肾二经,甘寒养阴而清虚热,养阴而不滋腻;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能养胃阴清胃热,养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又可除烦安神。邵师认为,石斛养阴而不滋腻,能滋先天之阴,嚼服则效果好,《神农本草经》云其“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为养阴之佳品;麦门冬养肺、胃、心之阴,味微苦则能降,虚火下降而不耗伤阴精,下行入肾而启先天之阴上行滋润。对于慢性肝病中肝肾阴虚者,两药相合,共奏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之功。石斛常用剂量10~15 g,麦门冬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病毒等作用[12];麦门冬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增强肾上腺功能、抗心律失常以及抗休克等作用[13]。

8 玉米须、车前子—利尿消肿

玉米须味甘,性平,能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由于药性平和,阴黄、阳黄均可用;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功用清利水道,渗湿止泻,明目,祛痰。邵师用玉米须联合车前子,使水湿很快从小便出以消水肿,兼能清热祛痰,退黄疸,对于肝硬化腹水兼有黄疸者效果良好。玉米须常用剂量20~30 g,车前子10~15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抑制白蛋白排泄,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及降血压等[14];车前子具有显著利尿、祛痰、抗菌及预防肾结石形成等作用[15]。

9 生薏苡仁、山药—健脾利湿

生薏苡仁味甘淡,性凉,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补中健脾,还可除湿痹,入肺清热排脓;山药味甘,性平,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邵师认为,两药亦食亦药,相合既能健脾除湿使湿不困脾,又可益气养阴使利湿而不伤阴,还可清湿郁之热,常用于慢性肝病胃纳不佳者,以实脾而防肝逆来犯。生薏苡仁常用剂量20~30 g,淮山药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有镇痛抗炎、降血脂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6];山药有保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糖及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17]。

1 0 荷叶、生山楂—清热消食

荷叶味苦、辛,性凉,清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生山楂味酸、甘,性温,消食化积,为治疗油腻食积之要药,又能行气散瘀。邵师在治疗脂肪性肝病中常用此两味药,认为脂肪性肝病患者多体型肥胖,痰湿内蕴,荷叶配山楂能健脾除湿消积,脾健积消,则痰湿易除。此外,痰湿久蕴,则内生气滞血瘀,两药相合,行气散瘀而除痰瘀。荷叶常用剂量10 g,生山楂1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脂、减肥、抗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18];山楂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失常等作用[19]。

1 1 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

延胡索味苦、辛,性温,辛行温通,活血行气,散瘀止痛,《本草纲目》言其“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乌药味辛,性温,辛散温通,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入肺宣通,入脾宽中。邵师认为,慢性肝病之胁痛不适多由气滞血瘀而成,延胡索偏于活血行气止痛,乌药偏于散寒行气,合用而温通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延胡索常用剂量6~10 g,乌药6~1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扩张冠脉、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0];乌药有抗菌、抗病毒、细胞保护及缓解痉挛性疼痛等作用[21]。

1 2 谷芽、麦芽—健脾消食

谷芽味甘,性平,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作用平和,助消化而不伤胃气;麦芽味甘,性平,消食健胃,回乳消胀,兼能疏肝解郁。邵师认为,谷芽较麦芽消食健胃力弱,二药常相须为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为湿热为患,久则犯脾,而致脾运不健,谷芽、麦芽相须为用,消食积,健脾胃,助运化。发芽之物,禀肝气而生长,具疏和调达之性,入肝则能疏肝理气解郁,肝气舒畅则不易犯脾。谷芽常用剂量10~20 g,麦芽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谷芽、麦芽均有促进消化及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22]。

1 3 酸枣仁、红景天—养血安神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和,养心阴、益肝血而养心安神,味酸能敛阴止汗,酸甘能养阴生津;红景天味甘,性寒,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散瘀。邵师认为,酸枣仁养心肝之阴血而安神,红景天健脾助运而生血,二药相须为用,清热安神,养血散瘀,神安而心肝有所养。酸枣仁常用剂量15~30 g,红景天15~3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缺氧、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23];红景天具有保护肝肾、抗疲劳、抗缺氧及免疫调节等作用[24]。

1 4 水牛角、牡丹皮—凉血解毒

水牛角味苦,性寒,苦寒入心肝血分,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善清营分、血分之实热,又能活血祛瘀。邵师认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多由瘀热邪毒所致,治当以凉血化瘀解毒为主,二药相须为用,清热凉血,化瘀解毒,可显著改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水牛角常用剂量15~30 g,牡丹皮10~15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牛角有镇静、解热、抗炎、缩短凝血时间及降血压等作用[25];牡丹皮具有保肝、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26]。

1 5 柴胡、白芍药—疏肝敛阴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苦泄辛散,微寒清热,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又能截疟退热;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味酸收敛,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潜阳,又敛阴止汗。邵师认为,柴胡疏肝之郁,兼清肝之郁热,又可防白芍药收敛太过;白芍药养肝、柔肝、平肝,可防柴胡疏泄太过。二药合用,疏肝敛阴,养肝之体,助肝之用。柴胡常用剂量6~10 g,白芍药10~20 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27];白芍药具有保肝护肝、抗炎、免疫调节、镇静及镇痛等作用[28]。

[1] 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 -494.

[2] 黄海量.中药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4):100 -103.

[3] 俞仑青.金钱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131 -132.

[4] 李娜,史彩红,车晶玉.厚朴的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91-193.

[5] 翟洪发.胃苏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2):29.

[6] 沈允浩,龚红叶.自拟佛手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4):22.

[7] 刘君.泽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3 -24.

[8] 玄阳.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5):1938 -1939.

[9] 王亚莲,王惠红,黄亚敏.鸡内金治疗消化道手术后因饮食不节致腹部不适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76 -1077.

[10] 赵仁霞.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91 -292.

[11] 刘婷,孙玉茹,秦彩玲,等.路路通酸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5 -47.

[12] 张纪立,何锦丽.石斛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69 -470.

[13] 蒋凤荣,张旭,范俊,等.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36 -237.

[14] 周宗义.玉米须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562 -1565.

[15] 王芳.车前子的新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9):3562 -3564.

[16] 赵素霞,程再兴,李连珍,等.薏苡仁药理研究新进展[J].河南中医,2004,24(2):83 -84.

[17] 孙晓生,谢波.山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3):353 -354,封3.

[18] 孔文琦,李严巍.荷叶活性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6):22 -24,44.

[19] 江爱龙,刘荣华,陈兰英,等.山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54-158.

[20] 范卓文,武斌,刘国臣.延胡索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7,20(5):522-524.

[21] 陈方亮,余翠琴.乌药的药理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2011,23(12):44 -46.

[22] 柯启贤,孔莹,李丽芳.调胃舒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3):30.

[23] 胡明亚.酸枣仁的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9):20,22.

[24] 宋月英,马玉珍,韩慧文,等.红景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2):231-235.

[25] 陈赤.水牛角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72 -74.

[26] 张健萍,李连珍,赵红江,等.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295 -297.

[27] 李琰.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0,16(5):633 -635.

[28] 姜建萍.白芍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0,17(3):6 -8.

猜你喜欢
味苦消食药理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消食药膳方
雪莲花
大剂苦参治不寐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我家秘方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