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知悉程度与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质性研究

2015-03-20 09:19苏秋语郝健宇罗一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受访者观点信任

苏秋语,郝健宇,罗一睿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隐私知悉程度与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质性研究

苏秋语,郝健宇,罗一睿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隐私对于大多数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正是由于隐私属于个体不想让人知道的某方面的隐秘信息,所以人们才会竭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但个人隐私可能通过自我表露或其它途径被他人得知.得知隐私的人是否会与隐私主体、泄漏隐私的人发生互动与交流,进而影响三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呢?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试图定性研究人际交往中隐私知悉程度与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关系,结论为一般情况下,人际交往中隐私知悉越高,人际关系亲密程度越高.

人际关系;人际交往;隐私;知悉;亲密程度

1 隐私的定义

要研究隐私知悉程度与人际亲密程度的关系,首先应该弄清楚隐私的定义.如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隐私定义:“隐私是一种保持安静的独处生活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alone)”;“隐私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有的信息的控制”;“对个人亲密关系的自决或者控制”;“没有了隐私,就没有了个性”[1].由于隐私与秘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清晰地了解区别与共同点,也必须与秘密进行比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隐私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2];对秘密的解释是:“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3].从上述的解释中笔者认为,隐私和秘密从本质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有程度上的区别而已,所以,在本文中,将秘密并入隐私中一起讨论.

2 研究由来

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然要与其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人际交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主体双方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因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媒体工具的大量运用,使得个人隐私保护在当今显得格外困难.不仅如此,当今社会的媒介工具和技术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所以笔者提出这个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本文初步的讨论,试图了解人际关系的交互过程,在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重新认识隐私的作用,也希望对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1)片段1(受访者1)

Q:那你因为隐私知晓者的性别是否会导致你不同的应对方式?就性别不一样,比如他是一个女生,或者他是一个男生,就同一件事情,只是性别不一样,假设其他无关变量都是一样的.比如讲的秘密程度一样,你们的亲密程度一样.

A:我只想说你必须请我吃饭.累死我了,想这些事情好难受啊……我把你变成一个女生了(笑).(沉思一段时间,然后作答)可能会吧,会(确定、重复与强调).对男生来说可能会要更强硬一些,对女生来说处理方式会要更温和一些(结巴、卡顿).肯定是啊(自然、强调),比如说我是作为一个男生来对待两种不同的性别,如果我是一个女生想法就更不一样了.因为同样的事情,我对男生肯定比对女生更凶残一些(停顿).比如我对你肯定就会很凶残一点啊,我可能会骂你贱人、败类什么的.但是我对女生,特别是我喜欢的女生,我肯定会温柔很多.我想想如果我是女生呢?如果我是女生肯定方式也有区别,也不一定啦.有些女生可能对女生还要凶一些,对男生还要好一些.对异性要好一些(强调).

Q:这个只是在常见默认的性取向来看待这个问题,有可能面对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可能有差别.

A:这是真的好复杂啊.(惊讶、好奇)

Q:这个真的很复杂啊.

A:而且你还要考虑你的性取向和他的性取向.男生要分成两种,女生也要分为两种.完全是看个人,不好判断.

Q:就你来说还是对女生好一点?(重复、确认)

A:嗯.(肯定)

话语分析(一)

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当受访者的隐私泄露后,隐私知晓者的性别是否会影响受访者对她的态度.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试图将问题细化,循序渐进,希望能够让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得出答案.最后受访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答案.

首先,笔者提出了问题,并且在问题之后给出了一些例子和解释.笔者特别在最后强调了其他无关变量的问题.笔者说出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希望受访者在评估此问题时注意到其他因素可能对该问题造成的影响.如果受访者之前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会更加客观,尽量把可以避免的主观因素降低.

当受访者听到了笔者的问题后,由于访谈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访者感到了疲惫,并且与笔者开玩笑说要请他吃饭.在访谈过程中,笔者用眼神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受访者在一段时间以内恢复了不少的活力,或许这就是承诺的力量吧.接下来一段时间受访者开始想象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有一段时间面部表情比较纠结,有时候在傻笑,有时候在沉思,最后肯定地告诉笔者他的答案.接下来受访者开始详细解释自己的答案,受访者在说明自己对于女生的态度与行为时明显出现了结巴与卡顿,这一方面与受访者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受访者回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些事情.接下来受访者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并且陈述自己的理由.受访者在说“我对男生肯定比对女生更凶残一些”时,有明显的停顿,受访者认为这句话中带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态度,与自己长久形成的并且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观点形成了冲突,但是却已经发现自己说出了口,于是停顿一下平复自己的心境.然后拿笔者作为例子解释自己的观点,将自己之前的观点合理化,内心的驱力得到还原.接下来对于女生的解释,说话的语气明显变得非常温柔,受访者的眼神告诉笔者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想到了自己心爱的女生.然后受访者接下来的行为笔者完全没有预料到.受访者开始假设自己是女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开始自问自答,笔者认为这是受访者想通过换位思考验证自己的答案,最后的结论与之前他的回答是一致的:“对异性更好一些.”并且着重强调了“异性”一词.

接着笔者听了受访者的回答得到了一切启示,随口一说,觉得可能不同性取向的受访者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不一致的.受访者听到我的回答,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双方便开始交流.最后笔者认为我们的谈话太过偏题,便重复确认之前的回答,这次受访者的回答更为快速,态度更为肯定,说明受访者对于自己的想法明显更为接受.

(2)片段2(受访者1)

Q:当你已经将这个隐私主动倾诉给其他人,就是这个隐私你已经给某人讲了,你怎么样看待你主动倾诉的人,你并未倾诉却知道的人、你自身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你自己之外,其他两种人可能是一个群体,就是不仅仅是一个人,有可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一群人.

A:(犹豫)我还是会评价这个信息想不想让我并未倾诉却知道的人知道.如果这个信息我不想让他知道但是我主动倾诉的人告诉他了,我会追究主动倾诉的人的责任.并且我对我主动倾诉的人的评价也有影响,应该会变低.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觉得其实这件事已经无所谓了,但是在我没有告诉你这件事情无所谓之前,你都不应该给其他人讲(肯定).(思考、转折、评估重要性)虽然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件事情已经无所谓了,可能我也不会给你说.我会评估你的信用程度.但是这件事你已经承诺你要保密,你却跟其他人讲了,我们并没有解除这种承诺关系,也就是说承诺了就要做到,并不是代表这件事情重不重要,并不是说你觉得不重要你就可以随便说.

话语分析(二)

这一段主要谈论的主题是主动倾诉、隐私泄露后较为混乱的人际关系.受访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义,在笔者的引领下我们对问题的每一句话进行拆分解读,并且在解读的过程中完善了每一类人的定义,使得后续研究更为方便,保证双方在理解正确的情况下进行访谈.

接着受访者开始沉思,笔者观察了好一阵也不便于打扰.最后受访者犹犹豫豫地讲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在随后的访谈中,受访者开始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时神情一开始比较纠结,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对之前事件的整合,受访者的观点越来越清晰,自己也越来越认同自己的观点.特点是到了这一句话“你都不应该给其他人讲”,几乎带着宣誓的语气,笔者推断可能受访者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经历过创伤,谈及类似的话题时触碰到了之前的伤疤,但是这个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做任何的动作,也没有说任何的话,笔者只是静静地看着一切,用眼睛与受访者交流,如果他需要我的帮助,我随时都在他的身边.随后话锋一转,开始陈述特定情况时自己的看法,并且在观点之后亮出了自己的理由,整个过程更像一个自我辩驳与自我说服的过程,受访者基本已经放开,比之前访谈时主要靠笔者引导的情况大为改观.

3 有关隐私的总体态度

笔者根据访谈的结果分析,认为冲击性强烈、差异性较大的隐私是关于双方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点.受访者2在访谈中提到过,他给一些人主动倾诉,很多人觉得无法接受他的观点或者无法理解他的观点,于是从此之后他们的关系就渐渐变淡了.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受访者2的这种行为是对于倾诉者自身的一种极大的信任,倾诉者就是因为得到这种信任后产生的强烈的冲击与满足感而得到了促进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这也刚好印证了笔者在下文即将提出的流程模型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隐私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促进或者抑制人际关系发展的作用,促进或者抑制是双方相互影响的结果.

性问题是认可度最高的隐私信息,但并不一定都将它作为深层隐私.个人家庭状况、个人情感问题以及同性恋等异常倾向同样被视作隐私度较高的信息.有人对于性问题绝口不提,或者是仅仅将性问题告诉知心好友或者恋人配偶.没有人将性问题告诉刚认识的人和朋友.而同性恋等异常倾向也可以视作个人情感问题的一部分.个人家庭状况与个人情感问题对于受访者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受访者除了将隐私按照隐秘程度分为前文所述的浅层、中层、深层隐私外,也有人将隐私分为与自己有关的,与别人有关的,以及社会角色(外在环境)问题.这种分类方法印证了奥尔特曼和泰勒(Altman &Taylor,1973)的社会渗透理论.此种隐私分类方法是按照隐私涉及的人数或者隐私涉及的范围分类的.并且知道某个隐私的人数越少,隐私的隐秘程度越高.

4 隐私在关系中的作用

事后访谈中,有受访者提出你没有告诉别人的隐私却有人知道的原因可能是你的朋友比较敏感,善于观察.在探讨自我表露/隐私泄漏时,我们将重点关注言语沟通.然而请不要忘记身体语言是没有办法隐瞒的[4],或许你刻意的隐瞒恰好又遇到了你的朋友怀疑,而不会欺骗的身体语言就把你的隐私泄露了.

在探讨了隐私的发出与关系的改变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在选择隐私倾诉对象的时候,亲密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朋友或恋人由于亲密程度的优势,在日常交往中通常会优先选择,在问卷调查的数据中,有95.24%的问卷填写者表明了隐私告知与获悉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已经具有一定亲密程度的基础上的观点.访谈中受访者也明确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倾诉一般都会选择与自己亲密的人,这样更能接受倾听者,效果更好.但在隐私倾诉的时候,不同对象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例如男性受访者表示,绝对不会将此情感类隐私告诉给自己的伴侣,而女性受访者表示可能会.这可能与男性在爱情上对于伴侣的忠诚程度偏低、担心因此伤害女方或使自己陷入不利处境有关.

在隐私倾诉中,不同性别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男性受访者表示人际关系亲密程度并不会只因为隐私的倾诉而提升.女性受访者认为倾诉隐私是一种分享的行为,它能让她感觉到另一方与自己站在一边,联系更加紧密,信任程度上升、加强.这种现象也可能与男女性别差异有关.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男性由于维持家庭的缘故,保持了更强烈的独立性,相比女性来说,更不太容易相信其他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也不及女性,这也是导致此类结果的一个原因.

Lewis和Weigert(1985)[5]将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是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他们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二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信任,其中认知性信任(基于对他人的可信程度的理性考察而产生的信任)和情感性信任(基于强烈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两种,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大都是这两者的组合[6].

5 结论

通过访谈取得结果的综合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人际交往中隐私知悉程度越高,关系的亲密程度越高.

(2)带有情感评价的自我表露能够带来亲密感,而事实描述性的自我表露则不能.只有当表露者感到被理解和关怀时,彼此间的关系才能变得更加亲密.

(3)虽然每个人对于隐私的分类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深层隐私都会绝对地保密,不会轻易自我表露,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风险.

(4)对于个体隐私被泄露后的行为表现,个体差异显著.

〔1〕肖宇.大学生家庭环境、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应对能力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翠萍.大学生权力感知匹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魏瑞丽.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肖丽娟.大学生羞怯与解释风格的关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2.

〔5〕张琴心.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量表编制及群体特征的差异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

B848

A

1673-260X(2015)09-0203-03

猜你喜欢
受访者观点信任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观点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业内观点
信任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