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产业园互动模式研究——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产学合作为例

2015-03-20 00:54丁锦箫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重庆

陈 鸿,丁锦箫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正处于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并逐步成为各国引领经济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承担起服务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责任,为产业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重庆微电子园发展现状,探讨构建“园校互动”的模式,以期为高职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1 园校互动的理论基础

“园校互动”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园、校、企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微电园的产业优势,将企业嵌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为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平台;同时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为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其理论基础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人力资本、合作教育、园区经济。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基本内涵包括:(1)高职教育要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职业群、岗位群的需要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服务于产业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2)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标志。高职教育要更多融入职业要素,培养的人才要满足工种、岗位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走出校园,推进园校互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园区企业生产互动、园区产业企业标准与课程开发互动、生产车间与生产性实训基地互动、应用研发和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互动,满足学生在园区高质量就业;(3)高职教育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园区捆绑在一起,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专业设置与园区产业集群式对接,学校与园区经济发展的联动聚合效应[1]。

1.2 人力资本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质量或素质,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能力[2]。核心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工作学习化以及学习工作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边干边学,熟练掌握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竞争力,助推园区经济发展。

1.3 合作教育

现代合作教育理论起源于美国,其基本理论假设是“工程领域课堂上教不了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劳动现场直接经历”[3]。合作教育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员工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主要特征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其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从顶岗实习开始就以一个准员工身份参与社会竞争,工作后又以一个职业人参与社会分工。在学习工作中,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具有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适应社会等能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高就业质量,从而服务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园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服务于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 园区经济

园区是指在本区域规划的一大片土地上集聚若干个企业,基于园区的“经济”就叫园区经济。园区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经济模式,是区域经济价值链中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经济形式,是一种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有集聚性、要素集约性和特色区域文化的特点[4]。园区经济对人才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既有量的需求,也有质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产业园区服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重庆微电子园毗邻,微电园与大学城一同规划和建设,规划布局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发展理念,形成了园校互动基础。学校与微电子园正是依据园校互动理论,并借助大学城和微电园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实现“同频共振”服务区域经济,从而构建了高职教育与产业园区“园校互动”模式。

2 高职院校与产业园模式构建

2.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互动优势

学校创建于1965 年,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学校确立了“用电子技术提升先进制造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值现代服务业,由数码科技发展新兴创意产业”专业产业“集群式”对接思路,凸显电子信息特色,重点发展与电子信息第一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并对非电类专业进行“带电”改造,形成电子信息大类专业19 个,电子信息类密切关联专业13 个,通过培育专业特色来引领办学特色[6]。

2.2 重庆微电子产业园互动优势

近年来,重庆实施“314”部署、城乡统筹、两江新区、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长江经济带,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2005 年成立了重庆微电子产业园区,建设了集成电路产业园以及西永综合保税区等五大产业园区。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即将形成万亿级产能。随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与壮大,迫切需要大量的IT 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培养大量电子信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学校以培养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校的电子信息优势专业群与微电园五大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有十分密切的产学互动,实施“园校互动”高职教育改革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可以为微电子产业园区提供实用型人才支撑。 微电子产业园区所需要的人力资本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实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双方展开现代合作教育,实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又能解决企业所需人力资本,为园区经济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使高职人才培养与园区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3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重庆微电子园合作模式分析

为更好地服务于园区产业的发展,创建“社会服务与人力资源”双平台园校互动机制。实现园校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研标准、共建基地、共享资源,确保人才培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如图1 所示。

图1 园校互动“双平台”运行机制示意图

3.1 建立园校互动机制

建立“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是“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将园区、学校和园区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多赢背景下,着力寻求合作切入点,为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做好强有力的铺垫;第二级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的实施;第三级是园区企业与学校合作发展处联合成立协调机构,处理合作相关事务,对互动项目的建设进行法律约束。

建立园校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一是学校与微电园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性协议》,协议中对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设备捐助、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学校与微电园签订了《关于合作成立西永重庆电子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的合作文件,共同投资在园区内建成了2 400 余平方米的“西永重庆电子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3.2 搭建社会服务与人力资源整合平台

通过园校互动机制,将园区、企业、学校有机联系在一起,搭建人力资源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研发服务,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面向重庆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学校与微电园共同投资1 080 万元,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在园区建成“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购置设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面向社会、企业开展服务,聘用专兼职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服务于园区的富士康等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通过园校合作,建成211 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校内成立的 “工程技术中心”、“应用技术研究所”,面向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三农”发展,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技能培训鉴定和对口支援交流”多种社会服务活动。

4 结 语

当前,高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培养“三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任务,以直接服务产业园区企业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企业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园校互动”良性循环,以更好地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723/t20120723_813704.shtml.

[2]THEODORE W.SCHULTZ.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92.

[3]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吕华芹,陶亦亦,等.“园区经济”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与教育,2007(12):41.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重庆
重庆客APP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