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六中学 张淑芳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取向,并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习取向是具有不同的信念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有目的地、带有情绪特征的努力方式和努力程度。
转化型学习者是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学习者,有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习可以进行长期自我管理。他们不怕出错,以获取知识为乐。
行为型学习者是一种熟练型的学习者,需要一个重要理由推动自己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主要为了获得成绩、回报,以达到一般学习目标。行为型学习者会选择他们认为有用、有趣、能从中受益的学习主题,并付出一定的努力。
顺从型学习者一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太复杂的学习者。如果能胜任,他们会顺从地完成分配的任务来使别人满意。但他们很不愿意自己管理学习或设置挑战性的个人学习目标,而宁愿别人给他们制定简单的标准,通过线性的分步指导和简单明确的反馈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他们不相信学校要求必须学习的东西有助于自己的提高,他们认为学科学习既没用又无趣。由于价值观、期望和目标等的对抗和误解,以及一些确实存在的教学缺陷,抵抗型学习者经常感到受挫,他们不相信正式的教育或学术机构能对他们生活中的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学生取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时保证学习者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在师生交互活动以及与媒体的交互活动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空间,保证每一层次的学习者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传统教学的重点是把课程内容放在教材上。这种以学科为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从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论出发,提出了百科全书式课程的观点。这种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最盛行。但这种对学科系统性的强调会导致对新知识的排斥和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的忽视。因此虽然课程内容相同,不同的老师教授的效果却是有区别的。这说明当前普遍意义下的数学教学的质量首先不是依赖要教学的内容,而是依赖教学中如何处理那些内容的方式方法,所以凡吕克(Van luclc)描述了教师应该达到的要求,即“教师要考虑教学的情景性问题以及学习者的兴趣,并且安排分组性的小组活动。他们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的日常情景,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取向的学习。”这实际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控制的积极地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独立的建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达到普遍的教育目标,特别是有目标的为生活做准备,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面对特有的、无法预见的情景时,需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的最大的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活动。”查特斯和塔巴等人认为课程应该为当代社会需要做出反应。他们的观点实际是主张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要求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课程内容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外显的活动,而无法看到学生是如何同化课程内容的,无法看到学生的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因为注重外显的活动,活动就容易流于形式,不会有深层次的研究学习,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以便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但由于存在四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师并不了解,这就加剧了内容选择的难度。而且实践也证明,过于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益处。所以在一些教育专家的眼里以学生取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兼顾主观需要与客观兴趣的理想模式,可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完全实现。
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中提出了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反映现实生活,也要展望未来社会;既要注重即时效果,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内容上既不能太易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也不能太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丢失,最适合的难度是“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境界。这个度的把握非常困难。
回顾这些年的教学改革,很多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一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例如在教学改革的尝试中,一位老师在教授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将课题的引入、学习目标的展示、自学成果的展示、拓展提高等整堂课的所有环节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一位旁观者。这种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是开放的。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但很难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必要的内容。
措施1,教师要把握好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 措施2,学生在数学教学的练习、应用和复习阶段可以担当教师角色。措施3,每堂课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过难。措施4,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罗杰斯在20世纪60年代,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