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根耀
(孟津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 孟津 471100)
一例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与分析
宋根耀
(孟津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 孟津471100)
2014年12月份,接到送庄镇一养猪场电话,称产房哺乳仔猪出生第1天健康,第2天拉稀,第3天死亡。经临床诊断、现场剖检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诊为伪狂犬病,经过紧急接种伪狂犬活疫苗,4 d后病情稳定,一周后出生的仔猪未再出现新病例,现将对该病的诊治与体会总结如下,供养殖朋友参考。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该病重要传染源。多数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该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染源。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是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 d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 d内死亡。7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该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 d内完全恢复。怀孕母猪未见流产。发病仔猪多见于第一胎母猪所生仔猪。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肠道充血。个别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其他脏器未见眼观病变。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鼻腔卡他性或化脓出血性炎,扁桃体水肿并伴有咽炎和喉头水肿,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
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紧急情况下,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所有母猪使用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2头份紧急接种。7 d后产出的仔猪没有再发病。仔猪出生当天滴鼻1头份,同时肌注1头份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病仔猪紧急接种2头份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4 d后停止死亡,病情稳定。
此次该猪场发生伪狂犬病,是由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仅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伪狂犬免疫程序是一年3次,发病的仔猪是第一胎母猪所产,有可能是再怀孕期没有接种疫苗所致。建议该猪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2次伪狂犬疫苗,2次间隔4周。伪狂犬免疫一年4次,每3个月1次,保证伪狂犬抗体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截至今年5月,该猪场生产正常。□
S858.282.65+9.1
B
1004-5090201507-0048-01
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