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2015-03-20 05:06:52韩飞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补料初乳哺乳

韩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3)

浅谈如何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韩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453003)

仔猪成活率直接关系生猪养殖效益,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最为广大养殖场(户)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关注。一般来讲,仔猪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质量达25 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仔猪由吃奶加吃料,转为断奶只吃料,由母仔一起,变成母仔分离。如果处理不当,则仔猪想念母猪,鸣叫不安,吃睡不宁,甚至发生下痢,仔猪瘦弱,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找到适宜的断奶时间,掌握断奶方法,搞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1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

初生仔猪的下丘脑、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虽已相当完善,但大脑皮层发育不全。调温中枢未经四季寒暖的锻炼,调温能力很差,加之初生仔猪不能很好地利用血中碳水化合物来转化热量。因此,神经性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1.2物理调节能力有限

猪对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靠被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推供暖等物理作用来实现,但仔猪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又很少,保温隔热能力很差。

1.3消化机能不完善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

1.4免疫机能不完全

初生仔猪体内基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然而,初乳(产后3 d内的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抗体,只有及早吃到初乳,才能使初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仔猪3周龄左右才开始产生自体免疫抗体,此时母猪泌乳开始下降,乳中抗体也开始减少,仔猪处于抗体转换期,极易得病。

2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

2.1冻死、饿死

仔猪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散热快,保温能力差,加上体内能量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仔猪受寒体温降低后常出现呆滞、半昏迷、无力吃奶、衰弱甚至死亡。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病死的诱因。母猪母性差,产后食欲不振,少奶或无奶且通过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头有损伤,所产仔猪数多于母猪有效乳头数,以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等都可因饥饿而死亡。

2.2压死、踩死

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弱小仔猪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垫草太厚,仔猪躲在草堆里,或是仔猪向母猪腿下、肚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2.3病死

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溶血病、先天性震颤综合征、仔猪流行性感冒、贫血、心脏病、寄生虫病、白肌病和脑炎等。其中黄痢、白痢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下痢死亡占病因死亡总数的43%~67%。哺乳仔猪以2~5月份发病率为高,对仔猪危害较大,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综合防治。

2.4咬死

某些母猪母性差(有恶癖),或因管理不善,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而出现咬吃仔猪。特别是在仔猪寄养时,因寄养并窝工作不细致,保姆母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亲生仔而咬伤、咬死仔猪的现象更为频发。

3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3.1做好母猪饲养管理及助产工作

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 d,根据母猪体况、大小,日喂妊娠母猪料为2.5~3 kg,但在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降至0.5~1 kg,以防止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母猪妊娠后期应采取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等带毒饲料,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工作并保证充足饮水。在产前3~4 d,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母猪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拭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3.2母猪合理的免疫和用药程序

切实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因为在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多的窝内,母猪的健康状况通常不好,并且产后仔猪的成活率低。大部分细菌是通过母猪传播给仔猪的,因此,在产前、产后一段时间内饲料中添加特定的药物如支原净、强力霉素等,可有效降低母猪的感染率和子宫内感染的比例。但加药时需要考虑母猪的采食量,保证每头母猪能够得到足够的药物。也可以在产前、产后注射长效抗生素。

3.3做好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3.3.1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由于新生仔猪被毛稀薄,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仔猪非常怕冷,仔猪生后的环境温度应为:第1周32~28℃,8~30日龄为23~25℃,为此要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其他保温方法有以下几种:采用火坑(火墙),使舍内温度达到要求;采用红外线灯泡,做一个1 m3的自制木箱,采取母子分散居住,定时吃奶的方法;采用自制电褥子,面积1 m2,将电褥子放在木箱内,上边垫上草,让猪卧在里面。

3.3.2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母猪分娩后3~5 d的乳称初乳,以后称常乳。初乳含蛋白质、维生素、免疫抗体、镁盐,酸度高,因此吃足初乳能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仔猪从出生到第一次吃奶,间隔3~5 min,2~3日内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分娩后,将全窝仔猪移到母猪身边,让其自寻乳头,待大多数找到乳头后,个别调整,将弱小的放到中间靠前的几付乳头上,经过几次训练后,即不变。固定时让母猪一侧躺卧,若产仔数少于乳头数,让弱小猪吃两个乳头,若产仔数多于乳头数,除寄养外,可人工哺乳或分批哺乳。

3.3.3剪獠牙防止仔猪互相咬伤

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獠齿)共8枚,此牙有害无益,因牙齿发痒互相咬斗,伤及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尾、耳。所以,在仔猪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尖钳子或指甲剪从牙根部切除獠牙,以不伤其牙床为好,大型猪场早已推行这一措施。

3.3.4及早补料

母猪从产后第5天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到21 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21日龄时仔猪的生长发育正处于旺盛时期,单靠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养分,所以应给哺乳仔猪提早补料。另外,早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发育,避免仔猪乱啃脏物,减少下痢患病,减少死亡。补料可从仔猪7日龄开始训练吃开口料,饲喂时不可一次添加过多,且要求所补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同时做到少量多次的补料原则。

3.3.5掌握好断奶时期

目前的断奶方式分为常规断奶(30~35日龄)和早期断奶(28日龄以内)。仔猪能不能如期断奶,主要看能否顺利开食补料。如仔猪吃料不好就强行断奶,很可能导致断奶后死亡率高,存活者也长得慢。但也不要把哺乳期拖得很长,否则母乳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要,并影响母猪配种。其断奶方法为:一次断奶法。如一窝仔猪生长比较整齐,可以实施此法,断奶前3~4 d逐渐减少母猪饲喂量,使乳汁减少。逐渐断奶法。如母猪奶水旺盛,仔猪长得很好,可采用此法。即在预定断奶前4~5 d,把母猪与仔猪隔开,每天定时回来哺乳,逐渐减少哺乳次数,最后全断奶;分批断奶法。将体质量大的仔猪先断奶,让个体小的仔猪继续留在母猪身边哺乳,此法可避免出现僵猪,但断奶期较长,影响母猪配种。

3.4搞好疫病防治

仔猪的常见疾病有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白痢和体内外寄生虫等。预防传染性疾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除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外,在仔猪1周龄和33周龄时各注射一次支原体疫苗,以提高猪群免疫力。在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1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在转群1周后,应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以控制体内外寄生虫,还应根据免疫程序做好链球菌疫苗、猪瘟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和猪丹毒疫苗等的免疫注射工作。对于仔猪的防疫灭病,首先是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仔猪保温工作,提高哺乳仔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其次,当哺乳仔猪发生疫病时,应及时诊治,以防病情加重或蔓延。□

S815.7

B

1004-5090201507-0043-02

2015-06-22)

猜你喜欢
补料初乳哺乳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会哺乳的树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公路与汽运(2022年1期)2022-03-05 01:33:46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26
精补料增重净能对西杂肉牛育肥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饲料工业(2019年23期)2019-12-19 08:58:04
本地白山羊和隆林山羊冬春季补料效果对比试验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废旧镁铬砖再生料在RH浸渍管喷补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