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管理创新研究

2015-03-20 01:49殷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高教教学管理校园

殷颖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管理创新研究

殷颖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国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教育理念的核心,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本化管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教管理目的.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教管理存在一些和高等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对高效管理改革进行探索,在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种校园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教管理提供策略,从而实现公平合理、科学高效的高教管理.

和谐社会;高教管理;机遇;挑战;科学高效管理

高等教育体制是指和高等教育管理有关的一种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组织机构的权责关系划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构建理论提出为高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明确了新的方向,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涵中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文化价值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渗透,同时,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实现.

1 新时期高教管理的基本要求

1.1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质是关注人的发展.高校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教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三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实现学生科学文化学习和思想行为规范的结合,实现尊重、理解等积极思想和学习能力的结合.[1]其次,教育学生积极向善.高校教育要以德育为先,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者要积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良积极、正直乐观,为学生的成长创建积极、健康的氛围.最后,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教师尊重学生的权利一方面要通过合法的方式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要善于集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1.2 严明办学、治校标准

严格的治学、办学规范是高校维护校园安定的保障,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校园是严格管理、生动、有活力的校园.首先,有序性是校园和谐的基本要求.校园的各个教育管理部分要分工明确,实现规范的管理.其次,要形成一定的制度制约,从而保证和谐校园的构建.[2]通过规章制度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执行、服务、奖惩、监督等环节进行规范,从而有效落实办学目的.最后,要实行依法治校,保证师生的遵纪守法.明确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真正实现平等的教和学.

1.3 合理协调关系

高校之中学校管理人员和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要合理协调高校中的各种关系.首先,协调关系是化解冲突的关键,能够减少校园的不稳定因素,有效缓解校园内部两极分化的矛盾.其次,协调关系能够调整校园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高校校园的管理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因此,为了人际关系的协调,合理协调各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3]

2 新形势下高教管理的新挑战

虽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逐渐得到重视,但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教管理中的人本缺失问题依然很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没有以育人为本

一直以来,我国对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存在局限性的认识,更多的是重视教育的功利性作用,没有重视教育对个人成长发展的意义.并且,在教育发展中,对于政府、社会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定位始终不够明确,特别是在管理方面.首先,对于人的培养这一目的更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功利性的角度来进行,没有考虑到教育发展的独立性特质,更没有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人们在评价一所高校时,更多的是对其博士点、重点学科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项目、科研成绩等方面的重视,而较少考虑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其次,高校领导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再次,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大多是宣传自身拥有多少院士、博士生导师.而在真正教学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和这些学术导师进行来往;最后,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的事例较少,大多时间都是用于进行科研和校务管理.

2.2 没有以教师为本

二十一世纪的高校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师由此担任了促进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特别是高校教学效果的优劣更是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4]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并没有树立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集中体现在师资管理过于行政化、制度化.

2.2.1 师资管理过于行政化

师资管理过于行政化主要体现在:首先,我国大多高校的行政权力较为膨胀,而学术权力较为薄弱;其次,一些高校的学术权力变得行政化,缺乏具有一定能力的师资管理力量,不能有效积极引导和发挥出学术交流的优势;再次,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存在严重的行政本位思想,使得很多教师不能专心致力于科研教学;最后,高校流行的奖官现象使得很多教授、博士忙于政务,荒废了学术研究.

2.2.2 师资管理过于制度化

师资管理过于制度化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的制度管理过于繁琐,这种复杂的管理模式为高校教师的个性发展带来了束缚,不能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其次,高校教师管理的制度不够科学.教师管理的制度理念存在注重引进、、忽视培养、重视身份、忽视工作、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问题,使得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不够强.最后,高校教师制度管理的制度设置存在空白的问题.[5]制度的空白又分为形式性空白和实质性空白.形式性空白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具有文本形式的管理规范,实质性空白是指高校教师在管理中不严格尊重规定的制度进行教学管理.

2.3 没有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高效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才培养也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职能.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效管理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片面重视管理者的权威性,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和教育者的关系处理上,只存在一味的服从和被服从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没有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大多由管理者决定,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在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注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对学生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最后,师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只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管理对象,没有落实自身对学生的服务职能,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发展.

3 高教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3.1 实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高效管理

伴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提出,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为了提升高校学生适应和谐社会的能力,高校是适当的进行校企合作教育,加强对短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扶持,实现高校资源的共享.其次,政府要利用其职能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进行调控,增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避免市场化运作下盲目的宣传学校.高校的服务宗旨是教书育人,因此,高校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加强科学的教学管理,从而保障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3.2 实行公平合理的科学高效管理

高校的科学高效管理要在法律支持下实行民主化的管理,法律是高校管理的支撑,民主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科学管理要从依法治校入手.首先,完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完善要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民主决策上要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是,充分发挥校长的责任,积极响应自身的组织号召;民主管理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利益,对学生的一切学习事宜实行公开、公正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三观.其次,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高校领导要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发挥法律的作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从而约束和保障校园的和谐发展.

3.3 实行人性化的科学高效管理

3.3.1 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教管理中,在教师教学方面主要是通过有效教学管理活动来调动和激发教师对科研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教师在非教学、科研方面的精力消耗,并通过教学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教师的自由化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还要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实现教师教学目标和个人教学兴趣的结合.对于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要给予重视,及时总结经验,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另外,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从而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能力,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3.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高校教学的对象,也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实行人性化的科学高效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积极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其次,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地位,将学生由原先的受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对象.再次,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3.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师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的信息反馈进行监控和调配,高效的教学管理要坚持在各个细节上体现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体现和谐的人文,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和谐关系,实现对全校资源的综合整合.

总结: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教管理的关键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建立在对人能力的充分挖掘以及对人个性的充分激发,是一种科学化、高效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因此,高校教师的管理要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对其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并且要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教学.

〔1〕洪彩真,罗丹.高教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综述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5): 53-54.

〔2〕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03):27-44.

〔3〕林慧.全球化潮流下的两岸高等教育——从两岸比较看内地高教改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1):32-36.

〔4〕史秋衡,宁顺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民办教育研究,2003(06):38-46-107.

〔5〕同济大学课题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03):4-11.

G647

A

1673-260X(2015)12-0266-02

猜你喜欢
高教教学管理校园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教明星“猎鹰”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双月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