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王磊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网络世界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问题使然,因此,有效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研究学生心理,采用心理应对策略.主要应从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运用心理咨询的教育方式等几方面入手.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
与客观事物最相符合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先进的、最优质的教育方式,目前,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就是上网.因此,网络道德问题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管理创先争优的最佳选择.在网络世界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这其中包括很多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即有自由的时间,又有网上的经验与能力,在网络世界中,他们甚至可以呼风唤雨,拥有一定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大学生已经把虚幻的世界当成了现实,或者逃避性的在主观上虚幻的世界当成了现实,对网络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网络世界的相对隐秘性与自由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一个样,在网络世界一个样,有的人在网络中通过辱骂、散布消极言论宣泄不良情感,有的人为了金钱进行咋骗或者干脆做起了黑客,甚至有的人利用网络卖淫嫖娼.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探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对很多事情有了独立的想法,特别是在网络世界中,甚至比教师要超前,长期以来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不仅不会有效果,还会令学生心生厌倦.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才会令学生入脑入心并产生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呢?这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课题,但是,不论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都要本于学生的内心,要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就要对学生心理进行认真的研究,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与需求状况了然于心,这样的教育才会使本于人心,才会有针对性并乐于为学生所接受.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应的环境中产生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是如此,正是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道德问题,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基本上都是未经过滤的,各种积极的、消极的,甚至有一些腐朽的、敌对的信息充斥其间,对大学生造成了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也是一个信息源,也在一定程度在负面影响着网络环境的健康.由于网络环境基本上是一种感性环境,学生们也大多是在网络世界“跟着感觉走”,无暇进行理性的、道德的思考,形成一种道德的真空地带.如果教育方式还是一如既往,那么,德育无效就不可避免了.因此,采用适宜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成了必要选择.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1 坚持科学引导原则
只有对学生的品德状况、心理状况有充分的研究,才会对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有科学的分析,据此进行的教育才会是有效的有效的.作为教师,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引导,让学生提高内省能力,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的做好分析不同生的教育工作,更要善于看到学生闪光的一面,通过放大闪光点的方法提高使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1.2 坚持自我教育原则
德育低效是不争的事实,造成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单向性,即教师总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教育信息是单向的,没有学生的互动或反馈.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师道尊严”的藩篱,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学生成了被填充的容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独立精神与主体人格.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进行这样的教育,学生是很难有参与的积极性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有成熟的思想,有独立的意识,那种耳提面命式的、强加式的教育很容易让大学生心生厌烦,甚至消极抵抗.针对这种状况,要做好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独立性,通过点拨引导,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站在学生角度,做学生的引路人、朋友.要善于学习网络知识,争取做学生的网友,在网络世界做学生的精神导师.
1.3 坚持顺应网络特点原则
任何教育只有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才能达成教育目的,网络道德教育也是这样.但是,网络环境有网络环境的特点,如果一成不变的沿用传统的或者是课堂上的教育方法,那就难免会落入无效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就一定要明白,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网络世界由网络世界的特殊性.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对网络世界的特点有充分的研究,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2.1 教育方式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对学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研究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心理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兴趣,教育才会入脑入心,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第一,利用好现成的教育资源.网络资源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利用好,就可以成为有利的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把教育内容通过电脑技术处理,使之喜闻乐见,这样,教育内容就会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教育感染力就会大大增强,道德教育效果自然就会有效提升.第二,可以利用情感感化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渲染氛围、创设情境等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之进入接受教育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很容易会接受教师的教育.第三,可以帮助学生,让他们会用冥想的方法.通过冥想,令学生体验到高尚的道德所产生的愉悦情境,这种情绪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
2.2 教育方式要本于人心
任何品德问题都有着心理问题的影子,有些品德问题甚至就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一定要本于学生的心理.首先,要研究学生心理,对学生的爱好与厌恶等情感有准确的把握,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困惑也要了然于胸.其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例如,在网络世界中的“愤青”现象,很多就是大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就很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对人对事儿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再次,可以采用网上的个别的心理辅导方式.教师可以通过QQ、论坛、博客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目的心理辅导.最后,要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教师要想掌握教育的主动,必须要勤于学习,不仅要精通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知识,更要学习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的育人素质.
2.3 教育方式要有人情味
冰冷的、生硬的道德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一些教师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眼中无人的教育是教育功利化的表现,注定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育要有人情味,才充满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首先,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从关怀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事理,自觉的明辨是非.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塑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自己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1〕贺永平,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
〔2〕姚信,陆娟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8(4).
G641
A
1673-260X(2015)12-0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