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音乐感染力的产生与培养探究

2015-03-20 01:49:3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感染力学段要素

颜 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1 什么是音乐感染力

感染力,是一种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是一种启发智慧或激励感情的能力[1].教师的感染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而音乐教师特有的感染力——音乐感染力,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传达某种音乐意境并使学生产生新一轮的感知反应的能力.

2 教师音乐感染力从何而来

2.1 音乐感染力产生于想象与联想

音乐学科具有情感性——它“以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和声等表现人类情感的多种音乐信息手段与人的情感、心理活动的快、慢、强、弱、起、伏等属性相类比,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共鸣,对人的思想情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2]因此,音乐教学不能靠说理,而是靠感染.如果说音乐表演者是通过自身的文化感悟和审美经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充满个性的内涵阐释,以此感染听众;那么,音乐教师则是通过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段与形式“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与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从而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的音乐感染力,在“学生”与“音乐”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丰富的音乐教学感染力,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音乐课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并充分发挥它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价值,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因此,音乐想象和联想的激发促使了教师音乐感染力的产生.

2.2 音乐感染力伴随音乐专业技能的表现而生

2.2.1 音乐感染力产生于音乐欣赏之中

在欣赏音乐时,如果教师只是站在一旁毫无表情地等待音乐播放完毕,或者是忙着翻看教案、找东西,完全将自己置于音乐之外,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而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累音乐感受经验,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教学中提倡教师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和学生共同投入到音乐中.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动作幅度的大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音色的变化,语言的渲染,还有与学生之间自然恰当的眼神交流、手势暗示,都传递着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只有教师先投入,学生才能随着教师的引领,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

2.2.2 音乐感染力产生于音乐表现之中

教师在课堂中的音乐表现主要指教师的演唱、演奏、舞蹈以及合唱指挥的表现过程.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3]这句话道出了课堂上教师音乐技能示范与引导的重要作用.

教师作为音乐表演者时应全神贯注,身心放松,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积极融入个人的情感理解,通过娴熟的表演技巧,深情地外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以此增加音乐表演的感染力.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作品中标注的体现音乐神韵的装饰音、下滑音、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以及句法呼吸等音乐表情记号,要精细地感知,真实地认识,反复琢磨,才能付诸表演.表演期间,教师应通过精准的音高、正确的节奏、良好的姿势、优美的音色、清晰的吐字、灵动的舞姿等流露出自身对作品风格的感悟与再创造,才能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否则,教师的专业技能表现只能是形式上的、似是而非的、不正确的.无法感动自己,更无法感染他人.

2.2.3 音乐感染力产生于音乐分析之中

十年来的音乐课改实践与研究带来的重要收获就是对“音乐本体”的重视与倡导,避免音乐教学游离于音乐之外.因此,教师的音乐感染力还来自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即音乐本体的解读能力.“所谓‘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它指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以及和声等).”[4]

只有当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将关注点集中于音乐本体,才能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让音乐体验不流于表面,并使每一堂课都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散发出鲜明的音乐个性.

如,舒伯特的《摇篮曲》,歌曲的特点是柔和恬静.教师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一个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歌曲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人的本能,音乐教师的作用应当在于告诉学生歌曲为什么能给人柔和恬静的感受?是级进的旋律特点,平稳而有规律的节奏进行,为歌曲带来了温馨、恬静的气氛.除了旋律的分析,在歌曲的伴奏中,伴奏音型以及和声的布局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都体现着摇篮有规律的轻轻摆动,更烘托了歌曲安谧的意境.

因而,精准、透彻地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是教师产生音乐感染力的一项关键性专业技能.

3 音乐感染力的培养

音乐感染力产生于联想与想象,并伴随音乐专业技能的表现而生,那么培养教师形成音乐感染力,需要从哪些能力要素入手?

3.1 培养挖掘音乐本体的能力

3.1.1 根据学段标准,抓住音乐本体的“要点”要素

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丰富、复杂,音乐教师不可能每堂课将所有的要素都进行精细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当遵循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学段标准,结合教材作品挖掘相应学段的“要点”要素作为学生不同成长期的学习内容,有侧重地学习,系统而有序地逐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音乐表现要素掌握,主要侧重于感受人声与乐器的音色以及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音的强弱、长短并能对二拍子、三拍子做出不同的体态反应.第二学段(三-六年级),侧重于感受音乐中较复杂的节奏、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能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段落,并能辨别二拍子、三拍子及四拍子的律动感.那么,教师在进行相应学段教学时,就应懂得抓住该学段重点需要掌握的音乐要素进行感受和领会,以避免出现重复性的教学.

3.1.2 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抓住音乐本体的主要要素

在同一个学段中,作品风格不同,其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表现要素也是不同的,教学中应抓住能突出展现作品体裁风格的主要要素.如,进行曲与舞曲的风格不同,应抓住拍子韵律感的不同、力度变化的不同、打击乐配器选用的不同等表现要素,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儿歌或乐曲片段以及戏曲、曲艺音乐,也都体现着不同的风格.或许是选用的节奏型具有当地民族的鲜明特点,或许是旋法、调式的不同,或许是唱腔韵味、咬字吐字的差别等等.教师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要素的体验和学习.

3.1.3 根据作品情绪情感的转变,抓住关键要素

低年级的音乐作品一般都短小精悍,而高年级的音乐作品则赋予了略为复杂的结构.其中,不同的音乐段落之间往往伴随着作者情绪情感的转变.教师应认真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图,结合旋律、节奏、调式、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和声、伴奏音型的运用等,选择变化最明显的关键性要素进行分析和揣摩.

总之,挖掘音乐本体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要点、抓关键,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领悟,才能在教学中适度并敏锐地掌握音乐要素.

3.2 培养综合运用音乐知识技能的能力

音乐教师的培养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者培养.音乐教师重在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文化知识,对作品中的音乐要素进行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例如,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七册小学音乐课本)是一首带有维吾尔族风格的歌曲.教学伊始,教师可先以一段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范唱时,教师应强调对音乐的准确表现——注意歌曲中临时变化音与下滑音的唱法,重音记号与切分节奏所表现的强调性语气等.伴奏时,还可适当选用切分节奏音型,体现歌曲的活泼轻快.教学0 X X节奏时,可以在八分休止处用握拳的手势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了八分休止符节奏又通过简单的律动表现了阿凡提愤恨的心情,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学生易学又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边听边唱,边分析边感受,边舞蹈边创编,综合性地运用了自身的音乐知识技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师的教学散发出浓厚的音乐艺术感染力,也带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音乐素养的提升.

当然,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不是为了追求课堂表面形式的花哨和教学场面的热闹,而是体现了教师擅于通过多种渠道、灵活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3.3 培养教学法的设计能力

教学法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保证教师的音乐感染力传递与学生感受之间的渠道畅通,以保障教师音乐感染力的有效发挥.

3.3.1 采用多样化的学法,开拓音乐感染力的传递空间

教师设计的学法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听、看、动、唱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一、枯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紧跟教师的引领,感受学习音乐.如,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拍手、踏脚等各种声势律动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勾画不同形式的线条(波浪线、直线、曲线、粗细长短不同的线等)表现音乐情感的变化;通过在一定的空间内行进以及行进间的方向变化感受不同的乐句;还可以通过结合舞蹈表演、歌唱、演奏;或是借助诗歌、故事、图画、视频等形式来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课堂一改往常我说你做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与学生互动,甚至可以近距离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这为学生感受教师的音乐艺术魅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3.2 创设音乐意境,增强音乐感染力的传递效果

为增强音乐感染力的发挥,教师除了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前文已提及),还可以通过服饰的搭配、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及符合教学内容特色的教学用具和再现某种场景来创设浓郁的音乐氛围,从而为音乐感染力的传递效果加分.例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比赛中,《我爱家乡的酒歌》的执教者金燕萍老师身着云南特有的民族服饰,带来了当地的饮酒道具,并用朴实的歌声向学生描述了真实自然的民族生活.师生们时而歌唱、时而舞蹈、时而“饮酒”……学生始终沉浸在教师创设的一个热闹有趣的饮酒歌唱场景中,充分感受到了到了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以至于下课了,快乐的歌声依旧不绝于耳……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个能力要素在培养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一位教师意识到音乐感染力的重要性,并能在课堂中紧紧围绕作品的音乐要素,自如地综合运用音乐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设计教法和学法以保证音乐感染力的融入和有效发挥时,他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达到领悟音乐精神内涵的境地.

〔1〕http://baike.baidu.com/view/2449885.htm?fr=aladdin.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8.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

猜你喜欢
感染力学段要素
Pygmalion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感觉了的东西才是有感染力的
心声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6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