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贤相伊尹的个人素质及其形成

2015-03-20 00:46何婷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关键词:伊尹

何婷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论贤相伊尹的个人素质及其形成

何婷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伊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其突出的个人素质表现在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创制治病汤液几方面,即懂得如何吃饭、种地和治病。这正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内政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与戎”等国家大事。如此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于思索有关。

关键词:伊尹;贤相;个人素质

伊尹是商代的贤相,先后辅佐过商汤到太甲五位帝王,为商代早期的政治稳定和国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厥功甚伟。伊尹名挚,乃伊姓始祖,《吕氏春秋》和《水经注》等史籍皆认为他因伊水而得姓。其出身,或以为长于卑微的庖厨之家,为官家之奴;或以为出身于巫史,乃商王朝的宗教领袖。无论出身尊卑,他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本文拟对伊尹作为一位贤相所具有的个人素质作一探讨。

一、精于至味之理

伊尹被后世之人尊为厨神,与其出身和生活经历有关。《吕氏春秋·本味》载:“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列子·天瑞》注曰:“令庖人养之。长而贤,为殷汤相。”烰人即庖厨,可能是专为有侁国国君做饭者。从小生活在御厨之家,自然会比常人接触到更多的厨艺。

伊尹为相前曾从事厨师工作。《墨子·尚贤》载:“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伊尹由庖人所养大,且亲身体验庖厨生活,也成了一位厨师。从伊尹游说商汤时的精妙论述来看,没有长时间在厨房的亲历亲为,是难以有如此体验的。金景芳先生认同伊尹曾亲为庖厨:“由于他(伊尹)的职务是庖人(厨师),他乘机用‘割烹’作比喻,向汤游说,受到汤的赏识,举以为相。”[1]

他精于至味之理。《吕氏春秋·本味》云:“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这是伊尹被尊为厨神最有力的证据。首先,他了解食材:“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恶自犹美,皆有所以。”即一切食物,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有其来由。他还列举了最美味的肉类、鱼类、菜类、调料、粮食、水和水果的产地。其次,他指出味之根本在于水:“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一切美味开始都源于水,水若不好味道将无从谈起。第三,他认为味道的变化取决于水、木与火的搭配:“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火候控制是味道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火势决定不同的味道,动物腥、臊与膻味都可以用火势的疾徐去除。第四,他提出味道的最高境界在于适中:“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才是人间最美的味道。最后,他将烹调与王道相结合。伊尹若是只懂得食材、水、火候与味道的关系,充其量是位顶级厨师。他成为厨神最关键的因素是总结出了烹调美味与王道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商王汤认可:天子不可强为,必须要先行道义;道者,不在他人而在自己,自己成就了道义也就做成了天子,成了天子,世间的美味也就都具备了。

二、精通耕作之道

伊尹作为农耕时代一国宰辅,除懂烹调之理外还通晓耕作之道。《世本·作》载:“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以溉田。”《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区田》:“汤有旱灾,伊尹作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孟子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2],商汤三请方才出来辅佐。伊尹决非只会简单地耕田种地,他不但精通耕作之道,还可能尝试过耕作方法革新。区田指按一定距离开沟和挖穴将种子播入的农作方法,便于小范围深耕细作和集中施肥灌水。汉代对区田已有明确标准。《汜胜之书·区田》载:“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各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区田的耕作需要三个步骤:首先是深挖沟或坑,有利于防风防旱,保墒保肥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其次必须点播密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再次必须提前溲种和在区内施较多肥料;最后必须及时中耕锄草、保墒和灌溉。

商代前期,开沟、挖坑以及施肥、灌溉的工具和技术都已具备,为伊尹革新耕作方法提供了条件。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主要材质是青铜、石、骨蚌和木。青铜农具的种类有铲、臿、镢、斤、锛、斧等。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发现一件青铜铲,铲身呈扁平长方形,圆肩,刃部有使用过的痕迹; 1960年和1964年在苗圃北地铸铜遗址中出土青铜铲两件,后来在西北冈、孝民屯和白家坟等地也有所发现,总共20余件。除妇好墓中的7件可能是象征工具以外,其他均有使用的迹象。铲的主要用途是挖土。李民先生说:“在殷墟西区和苗圃北地的墓壁上,有一种工具痕迹尚留,发掘者测量,其宽度和铲的宽度相近,可知墓是用铲挖的。”[3]青铜臿,《释名》云:“臿,插也,插地起土也。”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中出土的两件比较典型,其銎扁圆,口沿有略凸的边,木柄装在銎内,器身上有小孔,钉可穿入以钉牢木柄。起土时,用脚踩其肩使其入土然后双手按柄后端向后用力,可使土块起动。在商代,臿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农具,此外还有青铜镢、锛、斧等工具。虽然青铜工具在商代生产工具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其他材质的同类工具大量存在,完成耕种时沟和坑的挖掘是毋庸置疑的。

商代人已掌握农田施肥技术。胡厚宣先生对此进行过详细考证[4]。其中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对卜辞中“”字的识读。胡先生将其隶定为“屎”字,“屎田”即是粪田。辞例如下。

庚辰卜,贞:翌癸未屎西单田,受有年?十三月。(《存》下166)

甲申卜,争贞:令逆屎有田,受年?(《合》9575)

屎有足,乃垦田? (《前5·27·6》)

西单即西郊的农田。屎田与受年及垦田相连,显然表明殷人已经知道施肥与农业丰收之间的关系。此外,殷人已经会对牛、羊、猪等家畜进行圈养,大量粪肥可满足粪肥和溲种的条件。

中国古代很早就会打井,文献中有“黄帝穿井”、“伯益作井”之说。就目前考古发现看,距今6 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水井时间最早[5]。到龙山时代,中原地区的人们也开始凿井取水。邯郸涧沟[6]、洛阳矬李[7]、汤阴白营[8]和襄汾陶寺[9]等遗址都发现了水井。有了井,井灌成为可能。中原早期的井灌方式是“负水浇稼”以灌溉个体植株[10]。从水井出现到伊尹生活的时代有几千年,商初掌握灌溉技术应毫无疑问。

综上,伊尹的时代创制后世所谓精耕细作的区田之法是完全有可能的。联系孟子等人的话语和有关古籍记载,伊尹精通于耕作之道不足为怪。

三、创制治病汤液

关于伊尹创制治病汤液的记载,主要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和司马光《资治通鉴》中。《针灸甲乙经》序上云:“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素问·汤液醪醴论》载:“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究竟何时何人发明汤液不得而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中庶子之言:“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杭毒熨。”《正义》引应劭云:俞跗,“黄帝时将也”。这说明黄帝之时的良医尚没使用汤液治疗疾病。《世本·作》篇中常将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品的发明归功于圣人,如黄帝、神农、伏羲等,但没有将汤液的发明和某具体人物联系起来。这极有可能说明在黄帝、神农、伏羲氏生活的时代里还没有出现汤液。“(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11]。显然此时的中药还是生药。汤药是中药的主要剂型之一,它是将多种生药放入罐内加水经火煎煮而成,又称汤液。汤药在我国药物史上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它不仅可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功效,而且服用方便,也为生药转向熟药、单味药转向复味药提供了条件,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学的发展。

汤药是由多种生药和水一起熬制而成,经常用火、木与水烹调食物之人,发明汤液的可能性最大。伊尹长于庖厨之家,且从事过厨子的工作。中医治病有食疗之说,食物是重要的治疗元素。他精于至味之理,对食材特性应非常了解,自然会注重在饮食中进行健康的搭配。有许多史家都认为伊尹是商汤时从政的大巫。从当时巫医合一、巫医不分的情况来看,伊尹制造汤液理所使然。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伊尹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还创制了治病汤液。在农耕社会中,吃饭、耕种和治病正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内政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与戎”的国家大事。伊尹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故其能成为一代贤相。

伊尹的身份之所以有诸多争议,是因为其才能过于全面,看起来不是某个单一阶层的人能够完成的。如果只是个地位卑贱的厨子,他怎么可能成为汤王的辅臣拥有卓越的治国才能呢?如果只是巫史,他又怎么能对烹调之理和农耕之事如此精通呢?其实这是误解。伊尹所生活的时代,文字尚不成熟,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更多地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伊尹从小生活在国君旁侧,有机会观察国君的为政之道;当他成为厨师,要关注食材的来源,必然要走进生活、走入田野,也就积累了关于饮食和农耕的丰富知识;长时间的厨师经历以及对田野耕作的深入,他有机会将食疗与医药治疗相融合而创制汤液。生活中细致地观察和思索让他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铸就了他卓越的治国才能。

伊尹之后不乏素质全面的宰相。如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管仲,出身于市井,贫穷无赖、贪生怕死,然而竟能通天文、知地理。《管子》一书,虽有后人托名伪作之嫌,但书中大部分篇章仍是管仲本人思想的汇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治国的方方面面。管仲的教育背景我们无从考证,但他卓越的治国能力无可争辩,岂能因其没有出身于高门望族、书香门第而断定其不能成为贤相?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古代贤士获得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坎坷与磨难带给贤士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65.

[2][清]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653.

[3]李民.殷商社会生活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61.

[4]胡厚宣.再论殷代农作施肥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1,(1):102-108.

[5]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1):50-51.

[6]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邯郸考古队.1957年邯郸涧沟发掘简报[J].考古,1959,(10):531-536,588.

[7]洛阳博物馆.洛阳矬李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78,(1):5-17,78-79.

[8]方西生,孙德萱,赵连生.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J].考古,1980,(3):193-202,289.

[9]高天麟,张岱海,高炜.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年代与分期[J].史前研究,1984,(3):22-40.

[10]刘继刚,何婷立.关于中国古代早期井灌问题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2007,(1):148-151.

[11]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1312.

【史海钩沉】

Yi Yin’s Personal Qualities and Their Formation

HE Ting-li
(Ideological Departmant,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Yi Yin was the first virtuous and talented prime minister in history of China,whose outstanding personal qualities turned out to be proficiency in diet,farming and medical care.These involve concerns of common people and the key to administer state affairs.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his rich life experiences and diligent thinking.

Key words:Yi Yin; virtuous and talented prime minister; personal quality

作者简介:何婷立(1971—),女,河南夏邑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4-09-04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5)02-0011-03

猜你喜欢
伊尹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伊尹摄政
厨子灭王朝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伊尹放太甲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中华厨祖的两伊之争
“商汤灭夏”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