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糖孩子”

2015-03-20 17:15本刊编辑部
健康必读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刚酮症胰岛素

本刊编辑部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增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复杂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血糖值在3.9~6.1之间,当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因此糖尿病也被称为“甜蜜的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类型分为4种: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包括很多综合征。而儿童一般常见1型和2型糖尿病。

低龄化  患儿多

据悉,目前全球约有440,000儿童患有糖尿病,每年新诊断的患者近70,000例。我国尚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儿童糖尿病患者数量已不容忽视,并且还在逐年被刷新。

1型糖尿病占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绝大部分,其中以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透露,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正以平均每年14.2%的增长率在不断增长。其中值得警惕的是,4岁以下儿童占新发儿童糖尿病的比例达到22%,发病率增幅最快的年龄组为0~4岁组女童,年均增幅20.8%;5~9岁组男童年均增幅19.7%。国内医疗保健水平领先的上海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各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以1型为主的小儿糖尿病目前不太容易找到高危因素,一般认为遗传是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统计,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下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下代发病率可达30%~50%。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而肥胖则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高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不是直接把糖消灭掉,而是通过与脂肪、骨骼肌和肝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这些“士兵”把糖搬进去消耗掉或转化成糖元储存起来,这样血液中游走的糖就降低了。但胖子体内的靶细胞上的受体数目减少,且受体结合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降糖作用。为了保持血糖正常,人体胰腺的B细胞就多分泌胰岛素来代偿。长此以往,B细胞不堪重负,出现功能衰退,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于是发生糖尿病。

医学研究证明,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有关系,这些疾病又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虽然在青少年时期,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一般并不严重,但儿童时期的肥胖可以使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危险因素聚集,给他们成人以后的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专家表示,预防超重或减轻体重,能够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40%至60%;而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如果能够降低现有体重的5%至10%,就足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此外,2型糖尿病常见的高危因素还有: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母亲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出现以上高危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早发现、早干预。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使糖尿病患儿发生视网膜病变、肾病、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合并症,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和正常成长。然而遗憾的是,有40%~45%左右的小儿糖尿病是到了酮症酸中毒、甚至酮症昏迷时,才被发现的。

认知差  欠重视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与成人糖尿病有相似之处,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但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及成年人,发生这些症状后一般不会与家长沟通;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乏力、口渴等也不以为然,误认为是孩子活动量比较大而忽略了,以至于拖成了酮症酸中毒,甚至酮症昏迷。

如今年十岁的小刚,平时好动,经常满头大汗回家后饮水、小便不停,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久而久之,小刚不但多吃、多饮、多尿,而且身体逐渐消瘦,且精神状态较差,老师反映他上课时时常打瞌睡。于是,小刚的爸爸把他送到附近的一家三甲医院诊治。经血生化检查提示,小刚血糖远高于正常值。医生进一步询问得知,小刚不但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状,而且他爸爸也有糖尿病。经住院全面检查,确定小刚患的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医院对症治疗,小刚病情稳定后出院。医生嘱咐,要坚持为患儿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注意饮食管理。

可是,小刚的家长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给孩子1日3次餐前注射胰岛素。小刚的爸爸说,这是不想让学校知道孩子患有1型糖尿病,以免受到同学的歧视。由于没遵医嘱,小刚的血糖一直居高不下。

对小刚家长的做法,有关专家认为不妥,因为不遵医嘱打胰岛素,对血糖管理非常不利。为此,学校应对糖尿病患儿予以理解,引导同学不要歧视,以免影响正常治疗和生活。

此外,由于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常忘记按时打针、吃药,这是不利于血糖控制的。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运动前可先验血糖,且最好随身带上一点食物、糖果和饮水,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或口渴时备用。必要时在运动前应少量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运动前可考虑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如一份水果、一片面包等)。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而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后发生低血糖。

其次,要学会低血糖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方法,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零食。当患儿出现饥饿感、虚弱、出汗、心慌等症状时,提示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马上补充含糖食品或饮料。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患儿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老师和同学,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此外,患儿还要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病情及用药情况、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相关信息,在万一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时,以备急用。

难发现  早重视

儿童糖尿病起病隐匿,很难早期发现。加上发病急,往往等到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时才被发现。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因此,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家长们就要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加以重视,关注孩子体检中尿糖、血糖的改变。如果出现“三多一少”的表现,或者孩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甚至伴有精神萎糜、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等,则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部分儿童糖尿病患者起病前有感染病史,如发热,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皮肤等感染。有的在小便过后突然控制不住而遗尿。这些现象或许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糖尿病症状的现象,应及早带孩子去专科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冬春季节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冬春季节病毒活跃,具有糖尿病发病倾向的儿童容易因为病毒感染而诱发糖尿病。病毒感染所致的糖尿病,一般分为急性发病和相对缓慢发病两种。前者少见,且病情较重,部分儿童感染病毒数日后即表现出糖尿病临床症状。但是有的在感染数月后才有糖尿病表现。因此,在冬春季,肥胖儿童及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的儿童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寒被病毒侵袭而诱发糖尿病。

与成年人不同,患有糖尿病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应该严格限制其热量摄入,应该满足其需要。但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适当控制热量。

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使血糖较高,一般发病快、起病急、血糖升高明显,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相似,起病比较慢,血糖逐渐升高,孩子一般是小胖墩居多,为了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热量食物交换要和孩子的胖瘦挂上钩。

一般来说,身体较瘦的孩子用1000+(年龄-1)×100就是孩子一天可以摄入的热卡量,较胖的孩子1000+(年龄一1)×80就是孩子一天摄入的热卡量,不同食物的热量有参照数据,家长可以根据数据选择。如个体反复出现低血糖就要把胰岛素控制放松一些,2型儿童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因为肥胖导致,就是说饮食在发病中起很大作用,那么只有很好地控制血糖,有时候甚至不用吃降糖药,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糖尿病患儿的饮食要采用低脂肪的烹调方式,多用煮、蒸、熘、炖代替炒、煎、炸,在色香味上下工夫,增加孩子食欲。

运动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儿运动时,首先,注意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使肥胖患儿体重渐减至标准体重。糖尿病患儿较适宜的运动包括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适量;第二,1型糖尿病患儿在运动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视网膜病变或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如果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烧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该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适当运动。第三,糖尿病儿童在上体育课时,尽量避免做剧烈的无氧运动,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强度低一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第四,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护,防止因皮肤破损、感染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运动时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最好带点水果和点心。同时,运动时最好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胰岛素 用还是不用?

以往的观念认为,2型糖尿病不到万不得已不打胰岛素,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医生让孩子增加用量时,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其实,这种观念很陈旧。现在新的理念是,即使是2型糖尿病,即使是初患糖尿病也应该尽可能早期使用胰岛素,其目的是为已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创造休养生息的环境,使受损伤的和过度劳累的胰岛细胞得以休息和修复。

对于儿童,已经使用胰岛素但血糖仍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多,要看这个儿童是否适合当前注射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别的胰岛素作用也不同。另外要看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时间是否科学,如果使用不正确,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前临床治疗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作为标准化治疗手段不仅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皮下持续注入胰岛素治疗能使儿童和青春期的糖尿病患者严重的高血糖事件发生率以及每天胰岛素的需要量大大降低,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小刚酮症胰岛素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