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生 蒋晓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凝炼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长沙民政职院、湖南交通职院等为例
王开生 蒋晓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爱心特色校园文化精神与志愿精神相融相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以“领悟爱心真谛、践行爱心誓言,激发爱心情怀”为主题的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了爱心文化“化人育人”的积极作用,激发了师生爱心奉献情怀,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提高了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
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从学校理念、校园环境、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学校文化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炼以“领悟爱心真谛、践行爱心誓言、激发爱心情怀”为主题的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爱心文化“化人育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内化于心,做到知行统一、外化于行;而首要任务是加大宣传教育,实现内化于心。
1.在传承爱心传统文化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爱心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爱心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努力实现内化得迅速、内化得彻底、内化得自觉的目标。
爱心是人们对人和事物表现出来的以关心、爱护他人为重点的积极的、稳定的心理体验、思想感情,是人的道德情感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特别注重爱心在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以爱心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子把“爱”理解为“仁”的本原,孟子具体提出“人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正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爱心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立人之道”,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思想基础;爱心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更是广大民政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心校园文化以“爱”为核心,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原则,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为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为自我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爱心素养。
2.在爱心特色校园文化熏陶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一是强化“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精神熏陶,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的沃土。长沙民政职院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都把学习校训精神实质作为新生入校的第一课,让“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渊源、时代内涵,深刻地印记在学生头脑。长沙交通职院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都把“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独特的“四好”校园文化与爱心文化相结合,在传承爱心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真谛。
二是在爱心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爱心文化的基本理念、本质内容、基本要求融入校本教材中,开设36个课时、占两个学分。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广大学生将在逐步深刻领会“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深刻领会“爱心助人、公义务实”的社工理念中,领会爱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
3.在领悟爱心奉献志愿精神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中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这些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仁爱思想相融相通,与爱心奉献校园文化精神相融相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源。广大师生在领悟爱心优秀传统文化真谛、践行志愿精神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重在实践养成。推动实践养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所在。
1.统一注册、规范管理,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体系
在湖南省文明办的指导下,依托“湖南志愿服务网络管理平台”,并结合学校志愿者注册制度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为每一名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建立服务档案,有效引导师生经常性、长期性从事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年9月新学年开学,集中组织发动一次新教师、新同学登录“湖南志愿服务网络管理平台”,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目前四校的师生注册率超过90%,学生社团注册率达到100%。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中,校级层面由校党委宣传统战部统筹、校团委牵头,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指导全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纵向延伸到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横向拓展到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留守儿童关爱协会等多个跨院系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形成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网络,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依托专业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依托各学校专业特色,师生共同组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把爱心奉献志愿服务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开展长期化、专业化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融入到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中。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髓,在对理论知识感知、理解、转化的过程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以隐性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爱心奉献志愿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赢。
在组织开展爱心奉献志愿服务工作中,根据服务项目的要求,由相关的专业老师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队伍、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志愿者。在湖南省纪念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向志愿者致敬”系列活动中,民政职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交通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了2015年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民政职院“‘守护天使’湘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交通职院“永冀”斗塘新村志愿服务获得了2015年省教育系统最佳服务项目,民政职院陈涛老师获得了2015年教育系统最美志愿者。近年来,民政职院还打造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情系福利院,牵手夕阳红”、“慧灵智障中心助残”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刘战旗老师等50名志愿者被授予“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称号;罗艳珠、刘战旗两位老师荣获首届湖南省金牌志工荣誉称号。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职院迅速组建了由专家、教授带头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奔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开展灾情调查、心理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社工专业13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就是在灾后重建现场完成的。随后,在四川理县成立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期坚持在灾后重建第一线,成为了湖南省对口援建理县的品牌项目。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都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给予了宣传报道。再如,2015年6月1日,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发生后,民政职院迅速组织陈涛、姜成龙等10名师生以及王辉、肖紫其等4位校友奔赴救援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了我校志愿者们高度的爱心奉献精神和高超的专业服务水准。
3.围绕工作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特色志愿服务中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各种特色活动中,在特色活动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让师生更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
关爱孤残学生、贫困学生志愿活动。从2008年开始,民政职院与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收养中心共同启动的“中国孤残儿高等教育助学工程”,每年面向全国孤儿机构招收孤残学生来校接受全免费高等教育。目前学校共有500多名在校孤残学生。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36%、特困生占14%。学校特别重视对孤残学生、贫困学生的关爱,建立了一套关爱活动体系,让孤残学生、贫困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如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关爱活动,每位党员干部联系一名孤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全方位负责,担当起“爸爸妈妈”的职责。再如,每年中秋节晚上,都组织刚入校的大一孤残学生开展中秋赏月活动,书记、校长等领导与学生见面,给学生派发月饼、红包。“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连续坚持了8年的中秋赏月活动,让孤儿学生真真切切体念到了家的温馨。从1997年起,每年教师节组织教职员工为贫困学生募捐,建立“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新生。学校在校内食堂、总务等部门设立贫困助学岗,用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在爱心文化的感召下,社会各界、企业单位、爱心人士在我院设立了10多项奖、助学金,每年几十万元资助学生。
以承办大型赛会为契机,全面提高爱心奉献志愿服务水平。2015年9月23日至10月3日,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主赛场设在民政职院大运馆。这是湖南省建国以来承办的最大国际体育赛事,比赛有伊朗、韩国等来自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赛,几十万观众热情观赛,中央电视台直播或者录播赛事全部62场比赛。学校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赛会服务等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环境。我校师生志愿者成功做好了亚锦赛的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分别被CCTV-5、腾讯新闻、网易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4年,我校成功承办了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全国开创了省大运会由高职院校承办的先河。数千名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省大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两次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也逐步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要固化于制,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来激发和保护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健全爱心奉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爱心奉献情怀,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才能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
1.以学分认证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为主体的考核激励
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将志愿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团队合作精神等纳入学分,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与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接,引导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大学生毕业时发放志愿服务证明,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把志愿服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内容,增加大学生志愿者的就业竞争力,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现实价值,让“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体系。
民政职院从2004年开始,参与了共青团中央启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从2007级学生开始实施了学分制改革,2008年制定了《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和《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实施办法》,规定每位学生每学年完成了20个以上学时的志愿服务工作。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爱心活动纳入素质拓展认证和学业学分(占2个学分)。两项制度的实施为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创造了条件。学生的学业学分以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形式体现在学生毕业成绩单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书上。
2.以表彰奖励为主要形式的荣誉激励机制
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每年开展志愿服务评优表彰,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为主要参考依据,设立多层次奖项,开展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志愿服务基地和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工作,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志愿服务记录作为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让广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前进有目标、工作有追求、干事有动力,激励广大学生主动担当、争取荣誉、展示作为。开辟志愿服务宣传栏,多途径宣传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的事迹,满足个人和团队的自尊需要,弘扬“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精神。通过微博、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构建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支持、激励机制。
3.以社团为主体的自我激励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在大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促进上。学校积极构建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自我激励机制,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团组织、主管单位、社团指导教师的引导与教育,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和机制,推进社团建设,实现社团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成才兴趣为纽带,以专业社团为基础,以综合素质社团为主干,以爱心奉献、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不断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实现对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社团为主体努力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者组织内结交朋友,交流和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分享爱心实践活动的快乐,将忧愁情绪转化为快乐,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
爱心奉献、志愿服务,铸就了广大学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宏图大志;立足基层、扎根一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了毕业生的共同信念,培养的人才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在95%以上。
[1]陈三俊,林德操.高校培育“爱心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2).
[2]高明,郭万牛.构建以“仁爱与责任”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J].浙江高教,2005,(5).
[3]王泽淮.略论民政社会工作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4]陈连锦.爱心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6, (10).
G710
A
1671-5136(2015)04-0061-04
2015-12-16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立项项目《爱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14SF15)研究成果。
王开生(1966—),男,湖南蓝山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蒋晓明(1962—),男,江苏泰兴人,中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社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