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忠鑫 黎 冰
公立医院的设立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民众健康,是我国职能建设的重要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提供了助力。因此,全面分析并总结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问题,并予以改革,对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有指导和促进性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下的医院管理表现出了种种不足和缺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立医院产权结构设置滞后,自主经营性表现不足。大部分公立医院的产权结构设置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发展,着重强调了政府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权力,确立了政府干预的产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中,各行各业强调了发展的自主性,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现行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医疗卫生管理职能部门采取对医院管理直接干预的手段,随意性突出,有限的行政管理及经济能力,弱化了资源配置的有效率。公立医院产权结构设置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公立医院自主经营性表现不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背道而驰。就公立医院而言,虽然政府产权管理可以强化医院内部的管理并规范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但是收效往往不尽人意,因为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公立医院的政府产权和自身法人产权,行政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二)公立医院建设资金集中化,社会公益性逐步丧失。目前公立医院建设资金的筹备主要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集取,包括国家补贴、医疗服务费用收取和医疗产品差价收入。其中,国家补贴方面,自“三个代表”实施以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并逐年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资金的投入比。即使这样,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疗事业的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各级卫生部门表示国家补助的力度不能满足自身的建设需求,政府补贴在卫生建设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卫生资源配置有效率不高。国家医疗方面的资源补贴过分集中于公立医院,耗费在高端医疗器械的采购和基建项目当中。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方面的损耗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医疗服务费用收取方面,我国采用以政补劳的策略,抹除医疗服务费用中劳务输出的部分,使得公立医院的技术劳务价格远远低于成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对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的部分,而只是限定将医疗器械的采购和新项服务费用按成本收取。而随着国家补贴在卫生建设费用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国家从资金补贴转换为政策补贴,如允许医院适当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对医药进行1.15倍销售等,某种意义上弱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诱发了相关医院的不良现象出现,如收受贿赂、重复检查、高价药物出售等。这也是造成公众“看病贵”感觉的直接因素,深化了医院与公众之间的利益矛盾。
(三)委托代理下,管理中的行政力度匮乏。委托代理是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委托组织与代理组织或个人之间建立一种以利益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继而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此过程中,为了规范、监理代理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就需要构建两者之间的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如合同、管理章程等,以求代理组织或个人为实现委托组织的利益而更加努力工作。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来看,国家与管理者之间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国家的主导地位明确。国家拥有公立医院资源的所有权,管理者通过任命来实现国家赋予的职责,即完成国家对全民健康的保障作用。而管理者则对公立医院资源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这种委托代理模式使得资源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分离,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为我国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国家有关职能主管部门的行政力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资源支配权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完全的人事权和内部收益支配权,致使管理效益不高。
(四)管理层面,配置人员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公立医院管理层面,配置人员缺少一定的专业性,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虽然我国公立医院完成了由政治人才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转变,且对管理的重视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管理专业人才的配置依然匮乏。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内的管理人员,依旧沿袭了底层专家到院长的模式,他们兼看病和管理于一身,有限地精力并不能很好地将两种工作都抓紧,职业意识不完善。与此同时,部分公立医院关于管理职业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未列入到发展规划当中,即使有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职业技能的缺失,最终导致医院管理的实效性低下。
(一)优化公立医院产权结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公立医院产权结构的优化,实质目标是将所有权和支配权统一到对等的位面上。具体方法是,成立公立医院运营保障会,保障会应兼具国家医疗卫生职能部门、公益代表、人民组织三方成员,并联合聘任院长。在日常工作中,院长牵头组织保障会议人员就医院的重要部署及决策进行商讨,确保公立医院的目标和功能的实效性。予以院长一定的人事调配权,保障会进行监督,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多样化的国家补助政策介入,体现公益性。国家补助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资金划拨,还包括一定的政策支持。国家注重把控宏观调控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各个公立医院的效益级别和工作任务量对拨款进行合理配置,精化医院的人员配置,统一协调医院的资源分配,杜绝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国家还应依据各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调整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确保与市场成本一致,坚决打击服务项目中不良行为,为公立医院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明晰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职能,创新监管关系。明晰政府医疗卫生专管部门职能,对公立医院实行自主开放经营策略。当然,这不是让政府完全放弃对公立医院管理的干预,但要注意把控好“度”。为更好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政府需要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责,自主中存在约束。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医院与国家共同努力的过程,建立医院与国家之间一种新型的监管关系,更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
(四)打造公立医院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尽量选择有医院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专业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与此同时,切实将职业化管理教育纳入到医院基础建设当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理念,并督导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是长久以来慢慢积累出来的,如何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因此,要时刻把控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以求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
[1]唐月霞.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改革探讨[J].医药产业咨询,2006
[2]姜染全,张楷荣.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沿革及方向[J].现代医院管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