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中高职衔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5-03-19 19:16吴承霞白丽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办学实训学院

吴承霞,白丽红

吴承霞/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原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河南郑州450064);白丽红/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原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硕士(河南郑州 450064)。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进一步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中高职联合办学已走过15年的历程,在实施中高职有效衔接、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建筑类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学院现状

1998年,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隶属于其下的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和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合并,采取两校两个牌子、一个班子,合署办学的思路。两校校区合并、设备统一、师资共享。建筑职工大学为成人类专科教育,而建筑工程学校为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两所学校在河南省建设行业均有一定知名度。合并后的学校如虎添翼,其规模和办学质量同步快速发展,中专和成人教育互为补充。创办于1956年的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2000年获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在此基础上,建筑职工大学2002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08年改制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是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即将验收),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省骨干高职立项建设单位。在15年的合署办学道路上,两所学校比翼齐飞,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高职衔接有三种常态模式:

1.对口招生模式。高职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图形图像五个专业通过全省统一招生考试招收中职对口学生。即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在原来的中职学校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全省统一录取进入我院相关对口专业再接受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目前该模式在校生450人。

2.“3+2”模式。其对应的专业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4个专业。学生在接受完中职教育三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两年的教育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郑州水利学校学习,接受中职教育,管理模式亦为中职管理;第四年进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单独编班,按高职教育管理。目前该模式在校生980人。

3.五年一贯制模式。其对应的专业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由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其教学计划以“3+2”的五年学制为整体架构,实行“2.5+2.5”学制,即前两年半学习中职阶段课程,经过第五学期的升学考试后,第六学期开始高职阶段课程学习。将顶岗实习调整为高职阶段最后1年,实现分段贯通,有效衔接。目前该模式在校生245人。

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与探索

多年来,学院利用两校合署办学的优势,对中高职一体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统一领导,办学思路一致

学院通盘考量中高职办学,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热点,创新机制,确立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培养与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凝练出“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四融四定”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了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能够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较为完备的服务建筑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以及职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双线并行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专业对接,培养目标明确

1.中高职培养目标一体化。建筑类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面向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面向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它们的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和检测员。其区别就是:建筑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从事的岗位区别不大。因此,学院在中高职教学中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用、教学设备共享。其培养目标都突出建筑一线的操作性、实践性的特色,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标准、突出毕业证和建筑企业上岗证的“双证书”毕业要求、突出与建设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等。

根据中高职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主要进行测量、砌筑、抹灰、钢筋绑扎等工种实训,高职阶段进行施工组织、CAD综合实训、测量综合实训等综合性实训。学院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建筑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概括社会各层次建筑工程技术岗位对能力、技能、技术的要求,从而完善和确定中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中高职主干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一体化。统筹建立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课程,以适应学生来源和类型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避免课程名称和内容的重复设置。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以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构建适合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构建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三个角度,实施“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四融四定”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如,平法识图、钢筋翻样与加工等课程。

3.中高职试验实训一体化。学院按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训为主兼顾科研、对接企业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提升整体实验实训条件。2011年以来,学校利用央财资金和学校配套资金,建成40000平方米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并投入使用,先后采购了价值140.9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获得河南四方防腐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价值537万的实验实训设备,规划建设质量检测试验室1个,主体施工教学做一体化教室1个,实训成果展示陈列室1个;与郑州春光冷暖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的地源热泵工程实验室、实训工厂、河南正邦装饰策划设计有限公司也已开始运行。学院所有的实验实训室均按照课程对接、专业对接的原则,中高职各个班级通用。

(三)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协调

学院积极探索中高职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有效衔接,实现中高职纵向融合,专业建设同建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为基础和核心的35个高职专业和9个中职专业及方向的设置,涵盖了河南省建筑产业发展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学校是河南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职华中分会理事长单位,学校与行业、企业、其他建设类职业院校彼此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密切合作与交流,拥有历史积淀性、人脉性、感情性和时代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多赢性,为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探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学院与省建筑业协会合作,实施建筑业岗位培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包括省一建、五建、六建、中建二局二公司、新蒲建设集团、泰宏建设集团在内的多家省内特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均参与了此项工作,集团企业成员负责提供教学基本资源 (案例、图纸、资料等),学校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整合、加工,最终形成符合企业一线管理岗位员工培训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库。

三、对我省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思考

(一)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高职教育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课程上的重复和学制上的断层。

一是中高职课程上的重复与不完善。在目前的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制度上,更多的还是考虑学历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在各自的课程设置上均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且各自为政,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重复或空白现象在所难免。我省各地招收的“对口生”水平差异也较大,有些地市学校专门开设对口班,只学习对口升学考试课程,其他专业课程根本不学,更不用说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了。而省属学校相对比较规范,学生学习课程较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也较完善。

二是中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学院招收的高中后学生在经过高中阶段的培养后,学生自学能力较强,纪律性较好,较易管理。而中职生相对高中后的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较调皮、纪律涣散,教师也不太愿意教“对口生”。这样一来,对于高职校来说,在对“对口生”的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

(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建议

建议规范中高职课程的对接,教育部和省级政府加大对中高职教育的统筹力度。

一是统筹中高职课程的对接。教育部可以成立若干个“中高职办学一体化专业委员会 ”,由高职院校牵头召集参与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等方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从而构建“中职为基础、高职为目标”的内部有效衔接机制。

二是统筹学制的相对稳定。为形成中职、高职一体化教育体系,中职与高职实行“3+2”分段培养学制,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通过单独考试的方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2年,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

三是统筹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建议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同时也要求中职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写出实习报告,亦将其纳入升学必备条件。

猜你喜欢
办学实训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