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商丘市中心医院 骨二科 河南商丘 476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也得到更新,内镜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关节镜凭借其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好、疼痛轻的优势,受到广大膝关节损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推崇与青睐[1]。关节镜不仅能准确诊断膝关节损伤,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微创手术疗法,能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选取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损伤。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14~65岁,平均(37.15±8.46)岁;运动致伤11例,交通伤13例,撞击伤5例,行走扭伤1例。
1.2 治疗方法 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MRI及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措施:首先对患者膝关节部位行局部麻醉,在局部麻醉状况下使用关节镜探查。患者取平卧位,先使用抗生素静滴处理,预防患者术后出现创口感染。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在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缝合与成形及采取全切除术治疗。切口角度包括髌外上进路、后内侧进路、前外侧进路、前内侧进路,在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后给予切口进路位置与角度标注处理。进行关节腔穿刺,将进水管与关节镜插入患者皮下组织,观察其关节腔中的病变情况,最后在关节镜的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膝关节中出现滑膜增生现象的患者,将其增生的滑膜组织用关节镜进行动力清除,再应用月板锉进行修正;对于前内侧束且前韧带损伤与后外侧束撕裂角度不足50°者,采用交叉韧带刺激增强术治疗;对于前内侧束且前韧带损伤与后外侧束撕裂角度在75°以上的患者,采取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
1.3 疗效判定 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并参照Keuchi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①优:患者膝关节可正常活动,并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②良:患者膝关节基本活动正常,偶有疼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③可:患者膝关节在活动时有轻微限制,时而疼痛,但可正常生活;④差: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并伴随持续疼痛,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膝关节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受力情况及灵活度情况等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Lysholm膝关节评分 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在关节镜手术治疗前Lysholm评分分值为(41.96±3.45)分,治疗后为(93.92±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治疗效果 30例患者经治疗,优25例,良3例,可2例,治疗优良率为96.67%。
膝关节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通常由撞击伤、运动伤或者交通事故所引发,主要包括膝关节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肌腱断裂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2]。其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发生率最高。膝关节是机体最复杂最大的关节,半月板是这一最复杂关节中的最重要部分[3]。因此,其损伤率极高。膝关节损伤通常伴随组织损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软组织肿胀、关节疼痛及关节内出血[4]。膝关节损伤患者通常存在配合问题等,会导致膝关节损伤的误诊及漏诊。现如今,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关节镜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关节镜手术通常被应用于非感染关节炎或者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目前关节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微创检查设备,能够直观呈现患者膝关节损伤状况,避免了因医务人员诊断或者治疗的不及时导致患者膝关节出现慢性损伤,甚至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从而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与治疗优良率,并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此外,使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其治疗优良率高达96.67%。综上所述,膝关节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晋松,郑红梅,林俊,等.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1):106-110.
[2]孙广涛,陈红伟,董哲,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治疗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7-119.
[3]满延军.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1):69-70.
[4]于海洋,翟云雷,吴昊.关节镜下治疗各型膝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评价[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4,19(2):138-142.